聂荣臻原配龙升贤:独守空房76年,坚决不改嫁,91岁孤独离世

观今品古 2024-09-07 02:24:12

前言

1988年5月12日,四川省江津县(现重庆市江津区)吴滩镇的一位91岁老人,静静地走完了她坎坷而又漫长的一生。

她的离世,在吴滩镇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皆因她身份的特殊——她是聂荣臻的原配夫人龙升贤。

聂荣臻是十大元帅中,最低调、“花絮”最少的一位。

世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与张瑞华并肩作战的革命爱情故事,却鲜少有人知道原配夫人龙升贤的故事。

龙升贤曾向苍天起誓:“生是聂家人,死的聂家鬼。”而她的一生,是漫长的一生,也是悲剧的一生......

深藏于封建桎梏下的女子

龙升贤出生于一个贫苦农家,从她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家人在她身上所赋予的殷切期盼。

在那个旧社会,女性的命运往往如浮萍般随波逐流,尤其是对于像她这样出身贫寒的女子,她的一生必然与苦难挂钩。

她同那个时代的女子一样,被时代的枷锁紧紧束缚,没有受过什么教育,被家里人规训为一个“贤妻良母”的传统角色。

1915年,聂荣臻的母亲不幸身患重病,在那个迷信与封建并行的年代,人们往往将希望寄托于师娘子(“神婆”或“跳大神”)的身上。

祈求她们能驱散病痛,而师娘子给出的解决办法是——“冲喜”。

顾名思义,就是需要家里办场喜事,来驱散家中的不祥之气,而这自然而然也就落到了聂荣臻的头上。

最终,经过家人的一番商讨、寻觅,找到了龙升贤,仔细算下来,聂荣臻一家和龙升贤一家算是远房亲戚。

龙家是聂荣臻外祖父的亲戚,也算得上是亲上加亲,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两家人都完成了自己的心思。

龙升贤比聂荣臻大两岁,那时的聂荣臻正接受新思想的洗礼,对于包办婚姻一事,内心充满了抵触与无奈。

他虽然极力劝阻家人不要迷信,但这种想法是根深蒂固,一时间难以改变的。

而另一边的龙升贤,同样没有选择的余地,更不可能有反抗。

在那个时代,女子的命运多由父母决定,她只能默默接受,按照父母给她规划好的路线来走。

婚礼那天,聂荣臻并未到场,他以沉默的抗议表达着自己对这场婚姻的不满,死活不肯回去。

本以为这就会让家里人不再执着这件事,哪料聂家无论如何也要办成这场婚事,甚至不惜让聂荣臻的舅舅来代他拜堂。

这一幕,在今天看来或许荒诞不经,但在那个时代,却是屡见不鲜,甚至有用公鸡代替新郎的荒谬习俗。

此情此景,不禁让人联想到鲁迅先生与原配夫人朱安的悲剧,他们同样未能逃脱包办婚姻的枷锁,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牺牲品。

就这样,龙升贤与聂荣臻,在父母的安排下,结为了名义上的夫妻,却未曾拥有过真正的爱情。

鲁迅先生与原配夫人朱安

不过,聂家倒是对龙升贤很是满意,毕竟她勤劳能干,肯吃苦,家里里里外外打理地井井有条。

“生是聂家人,死的聂家鬼”

龙升贤与聂荣臻一起生活了七年,她的心中曾想过无数次,随着时间的推移,聂荣臻的目光能更多地停留在自己身上。

然而,现实却如冷水浇头,两人只是名义上的夫妻,实则如同陌路,除了必要的交流外,几乎无话可谈,仿佛是两个世界的人。

那时军阀割据、战火纷飞,聂荣臻亲眼见证了军阀的残暴行径和民众的苦难深重,他没有别的心思,他一心只想如何救国。

每一天他都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的,这天晚上,所有人都走光了,只有聂荣臻的身影还在灯下苦读。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轻声劝道:

“荣臻,很晚了,休息一会儿吧,你每天都如此吗?”

聂荣臻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老师,我不觉得累,这已经是我的日常了。”

“你为什么这么拼命呢?”老师不解地问。

聂荣臻的回答掷地有声:“学习若不刻苦,又如何能攻克难关?没有下功夫,一切皆是空谈。”老师听后,心中满是欣慰,默默点头表示赞许。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五四运动的爆发,改变了中国的未来,也改变了聂荣臻的命运。

五四运动的浪潮,不仅改写了中国的历史轨迹,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改变了聂荣臻的命运。

他与学生们并肩作战,走上街头,高举义旗,坚决反对军阀混战,坚决抵制日货。他们冲进堆满日货的商店,将那些象征着屈辱的商品付之一炬。

然而,这一行动也引来了军警的残酷镇压,聂荣臻的名字赫然出现在了黑名单上。

有消息称,参与焚烧日货的学生,轻则被开除学籍,重则锒铛入狱。

而聂荣臻正是这场运动中,最积极的领头人,他深感自己已经无法再在家乡待下去,深思熟虑下决定,赴法勤工俭学,寻求救国之道。

当他向家人吐露这一决定时,却遭到了母亲的强烈反对。聂荣臻是家中的独苗,母亲担心他远行会遇到不测。

更何况,他与龙升贤结婚多年,却一直没有孩子,这让母亲更是难以接受。但聂荣臻的决心已定,他坚定地表示:“无论生死,我都要去!”

家人见他意志坚决,只好无奈同意。他们从院子里挖出一坛尘封的老酒,为聂荣臻摆酒送行。

作为一个母亲,说不担心孩子是假的,席间,聂荣臻的母亲拉着他的衣角,声音哽咽地问道:

“孩子,你这一走,何时才能归来?”

“多则五年,少则三年。”聂荣臻的心中五味杂陈,轻声答道。

饭后,聂荣臻与父母依依惜别,背起行囊,踏上了离乡的征途。然而,他未曾料到,这一别,竟是永诀。

聂荣臻赴法留学的这年,龙升贤才不过22岁,22岁正是一个美好的年龄,可对龙升贤来说,她似乎已经看到了尽头。

在聂荣臻赴法的初期,家里还能时不时地收到他的来信,信中充满了他在法国的所见所闻和对家人的思念。

但当他加入共产党,走上革命道路后,为了家人的安全,他毅然决然地断绝了与家人的书信往来。

而龙升贤则以柔弱之躯,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一边安慰公婆,一边操持着家务。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劳作,碾米、耕地……她默默地承受着一切,直到为聂荣臻的父母养老送终,都没有一句怨言。

曾有人劝她,公婆死了、丈夫杳无音讯,不如就改嫁去吧。但龙升贤向苍天起誓:

“生是聂家人,死的聂家鬼,一定会等到双全回来的!”(双全,聂荣臻的小名)

在她心中,尽管聂荣臻对她并无多少感情,但她始终敬重着这个为国家奔波的丈夫。她不懂什么是革命,但她知道,丈夫正在为了国家的未来而奋斗。

家里的一切,她都小心翼翼地保留下来,为的就是将来有一天,丈夫回到家里,看到是还是走时的模样。

为了保留丈夫离开时的模样,她小心翼翼地保留着家里的一切。在聂家祠堂族长的接济下,龙升贤艰难地维持着生计,过着清贫而坚韧的生活。

“挂名夫人”独守空房76年,孤独离世

1949年11月,江津解放,而聂荣臻也成为了江津的大英雄。

龙升贤从邻里乡亲的闲谈中,逐渐拼凑出丈夫在外的辉煌战迹,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骄傲与自豪。

12月,龙升贤经过多番打听,终于得知了丈夫聂荣臻在北京的消息,多年的思念在此刻终于看到了尽头。

于是,她满怀期待地给北京寄去了两封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重逢的渴望,然而,信件却迟迟未得到回应。

却没成想,被刘伯承和邓小平接到了重庆,受到了热情的接待,她本以为,这是自己前往北京寻找聂荣臻的契机,却不料遭到了刘伯承的善意劝阻。

原来,此时的聂荣臻已有了新的家庭,有了孩子,再去打扰,只会徒增彼此的困扰。

龙升贤听后,心中虽有波澜,却也坦然接受了这一现实。

她并非不知,自己与聂荣臻的婚姻,不过是一场旧时代“冲喜”的闹剧,空有夫妻之名,却无实质的感情。

她能够想象,聂荣臻定会遇到一位与他志同道合的女同志,携手共度余生。在刘伯承等人的耐心劝解下,龙升贤轻轻地点了点头,接受了这一现实。

随后,在组织的关怀下,她回到了江津县,担任了妇联主任的职务。然而,她深知自己文化浅薄,经验匮乏,难以胜任这一重任。

于是,在岗位上坚守了一段时间后,她毅然辞去了职务,回到了熟悉的吴滩镇。在那里,她除了收到县政府的救济款外,还会定期收到聂荣臻寄来的钱财。

对于聂荣臻而言,这份无奈与愧疚,或许只能深埋心底。他们两人的结合,本就是一场荒谬的闹剧,彼此陌生,毫无感情基础。

一个是旧时代的农村妇女,一个是胸怀天下的革命者,他们的身上都背负着时代的枷锁和无法言说的苦衷。

造成现在这个样子,是谁也不想看到的,无关乎人的对错,只能说是时代造就的吧。

如今的一切,并非人力所能改变,更无关乎谁对谁错,只能说是那个时代所铸就的无奈。

1988年5月12日,龙升贤静静地走完了她坎坷而又漫长的一生。得知消息后,聂荣臻特地派人为她料理了后事,并送上了一副挽联:

“龙升贤同志千古。”

这短短的几个字,不仅是对她一生的肯定,也是对那段特殊岁月的无声诉说。

结语

聂荣臻与龙升贤,如同两颗被时代洪流裹挟的砂砾,偶然间碰撞在一起。

一个是深受传统束缚的农村妇女,另一个是胸怀壮志的革命者,这样的组合本身就充满了矛盾与冲突。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个人的命运往往被时代的巨轮所碾压,个人的情感与选择也常常显得微不足道。

聂荣臻与龙升贤之间的无奈与愧疚,正是对这种无力感的深刻体现。

他们的故事,是时代悲剧的一个缩影,也揭示了旧时代对人的压抑与束缚。

参考资料

十大元帅的爱情往事:朱德爱"兰"林彪早恋被拒绝.中国新闻网

一代风流丨父亲聂荣臻离开家乡之前.今日重庆网

龙升贤:生是聂家人,死是聂家鬼. 党史田地

0 阅读:0

观今品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