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为何入侵印度5个月就放弃?

读史悦之 2024-10-19 08:51:09

众所周知,因为历史以及宗教因素,印度这个国家可以说是最容易被征服的国家之一了,前前后后30多次被外族征服过。

整个印度历史不是被突厥人征服,就是被蒙古人征服,近代甚至被远在天边的英国人征服,成了英国“皇冠上的明珠”。

我国更不用说了,唐朝王玄策在印度还有过“一人灭一国”的壮举,结果在朝廷眼里并不是什么大事,只封了个从五品下的朝散大夫。近现代史上,远的对印自卫反击战,近的加勒万河谷对峙,每次都是将印度人揍的嗷嗷叫着到处跑,甚至还有掉水里淹死的。

然而,二战时期,在中国这里耗了14年都没有拿下中国的日本。结果在有印度人主动配合的情况下,日本入侵了印度仅仅5个月就主动放弃,选择了撤军,这是为什么呢?

1940年,印度加进了入侵东南亚,因为英国人太过拉胯的缘故,日本人很快打到了缅甸,英国甚至不得不跟中国政府求救派遣远征军。

没办法,如果缅甸也失守了,那日本人就要打到对英国至关重要的印度了。

而印度人对日本即将入侵这件事却是两种态度,一种是支持日本人,希望借助日本人的力量赶走英国佬。

还有一种是甘地的“不抵抗主义”。1942年年初蒋介石曾亲自前往印度会见甘地,希望说动他站出来号召印度人抵抗日本人。

结果甘地反过来劝说蒋介石“放弃抵抗”,说任由日本人去杀戮,日本人能杀一千个一万个,还能杀一亿个吗?到时候日本人自己就“幡然醒悟”,撤军了。

因此,蒋介石的印度之旅可以说把他弄得灰头土脸。

1942年7月,日军占领英属缅甸以及安达曼—尼科巴群岛,大军临近印缅边境。

不过,日本人并没有直接继续入侵印度,原因很简单——印度实在太大了,想要入侵印度,最好的切入点是取曼尼普尔邦首府英帕尔,但是缅甸雨季太长,而且这条路全都是深山老林,行军很麻烦。

1944年3月,德国在欧洲的战局不利,要求日本“多出力”分担压力,而盟军这边也开始反攻缅北。

压力之下,驻守缅北的日寇第15集团军司令牟田口廉也决定孤注一掷偷渡亲敦江,翻越那加山脉直插英帕尔英印部队后方。

英印部队发挥稳定,被打的一路后撤,第17师甚至还被日本人给包围了。

结果就在这支部队即将被完全吃下的时候,日军前线往后方发的“全队决一死战”电报,被误译成了“全队即将死绝”,后方指挥官赶紧命令部队后撤,让英印军带着数百门大炮堂而皇之的溜走了。

不过即便如此,日军还是顺利占领了英帕尔以北100多公里处的科希马,切断了英帕尔通往后方的关键通道。

牟田口廉也决定接着入侵阿萨姆铁路中继站迪马普尔,那里没有部队驻守,却又大量的军事物资,如果成功那东南亚盟军就完蛋了。但是,驻缅日军总司令渡边却怒斥他“越权”,说那里不是你们15集团军的战略目标,就这么放任机会流逝了。

之后,日军又迅速占领了英帕尔北部和东北部地区,包围了英帕尔的英军,如果吃下英帕尔,似乎接下来就一路顺遂了。

然而事实证明,日本人完全想多了。

到了此时,被逼到绝路的英印军选择了拼死抵抗,日军不但没能实现“3个星期结束战斗的目标”,反而被英国人切断了补给线,粮食、炮弹、逐渐快要见底,日军的各个部队也分别被包围了。

而英印军则完全相反,补给可以说源源不断。

5月中旬,日本人对英帕尔西南20公里处的比辛布尔展开疯狂进攻,准备毕其功于一役,结果被守军打退。

屋漏偏逢连夜雨,六月份,雨季抵达巅峰,河流开始泛滥,日军爆发内讧,大量部队主动选择了跑路。

7月10日,在日军已经沦落到吃野草和鼻涕虫为生的情况下,牟田口无奈的下达了撤军命令。

据统计,日军发动英帕尔战役出动了10万人,结果当部队穿越深山老林逃回明京山脉时,只剩下了5万人。3万人战死,两万伤病员失踪。就算剩下的这5万,也有一半以上的不是生病就是受伤。

可以说罪有应得了。

1 阅读:164

读史悦之

简介:世界风云录,记录历史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