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经济十强省“三季报”目前均已公布,经济总量排名全国前十的省份依次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福建、湖南和安徽。除工业的加持外,新能源产业逐渐成为各省提升/稳固GDP排名的关键砝码。
数据来源:各地统计局
广东和江苏继续位居前列,携手进入“9万亿俱乐部”。广东距“10万亿俱乐部”仅有一步之遥,江苏GDP增速为5.7%,比广东的3.4%高出2.3个百分点,江苏与广东的差距在收窄的路上行进着。此次,山东、浙江均实现突破,GDP分别首次超过7万亿元和6万亿元。福建GDP首次超过4万亿元,与河南、四川、湖北并肩进入“4万亿俱乐部”。
在这场“你追我赶”的 GDP 竞赛中,若要深入探究其内部因素,就需从影响各省经济发展的供给侧和需求侧进行分析。
Number1 广东
目前,广东省的深圳、广州等地已经形成了电动汽车、光伏组件、储能系统的完备产业链。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省新能源产业产值已突破1万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1.5万亿元。
Number2 江苏
江苏,作为中国制造业的核心省份,其工业基础深厚,技术转型资源充裕。工业优势主要体现在船舶与海工装备、芯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同时,江苏省内经济发展较为均衡,劳动力和资本能够自由流动。特别的,南京、常州、苏州等地具备较强的传统汽车制造业实力。南京已逐步形成新能源汽车的集聚效应。数据显示,江苏2023年的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在全国名列前茅,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2GW。
Number3 山东
山东,作为资源禀赋的华东省份,有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山东的光伏、风电资源分布广泛,具备打造新能源产业基地的潜力,截至2024年3月底,山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9728.1万千瓦,占总装机量的45.1%此外,山东省还在进行着多元化布局,青岛、烟台等城市在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且重点推进海上风电项目。
Number4 浙江
浙江一直以来注重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其在电动汽车、储能等领域在几年时间内得到迅猛发展,杭州、宁波、台州等地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核心。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说到浙江的数字化转型,必然绕不开阿里巴巴等数字企业的资源,这使得浙江在智能制造、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等方面拥有天然优势。数字经济与新能源产业的结合,使浙江具备了独特的竞争力。2023年,浙江省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额已达1800亿元。通过智能制造与数字化技术的结合,浙江或许有望在未来几年时间内。引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
当然,新能源产业在不同省份的发展模式存在多方面的差异,受地区资源禀赋,产业侧重方向上有着显著的差异。比如新疆、甘肃、四川等省份,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资源丰富。再比如甘肃的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就是充分利用了当地丰富的风能资源。
不难发现,部分省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模式较为相似。
山东VS江苏
两省的分布式光伏发展不分上下。江苏以“工商业为主”的“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为特征,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展突出;山东则以“户用为主-整村开发-集中汇流-全额上网”为特点,农村地区的分布式光伏发展迅速。此外山东和江苏都拥有较为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在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例如在风机制造、光伏组件生产等方面。
河北VS河南
河北和河南都在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建设。河南通过引入龙头企业,带动了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相关产业的快速集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河北也在新能源装备制造、光伏发电等领域培育产业集群,提高产业的协同效应和竞争力。像河北沧州构建了“新能源光伏发电+综合能源供应”的绿色发展新模式,实现了供电、供水、供热等“八联供”产业链。
广东VS浙江
广东和浙江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大都注重多元化的应用和创新。在光伏发电方面,除了大型集中式光伏电站的建设,两省还积极探索“渔光互补”“农光互补”“屋顶光伏”等创新模式,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两省的企业也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应用。
两省的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受市场驱动明显。同时,两省的相关产业之间协同发展较好,新能源产业与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产业相互融合,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例如,浙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智能零部件产业相互促进,广东的新能源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紧密结合。
新能源产业的区域发展既是技术和市场选择的结果,也是资源和政策双重作用的产物。对十强省来说,新能源赛道上的未来潜力是巨大的,但能否真正通过有效布局、技术突破和模式创新在GDP竞速中走得更远,还需在资源禀赋、政策设计、技术积累和市场需求之间实现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