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毛主席一生,人生不过是迎难而上

春风一杯酒 2023-11-16 19:03:00

作者|春蛙

首图|毛主席

“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这样评价毛主席,无论人们对毛有怎样的看法,谁也否认不了他是一位战斗到最后一息的战士。”

最近一直在读毛主席的传记,发现毛主席的青少年时期跟大多数人一样,也会躁动,也有迷茫。

其实,迷茫是大多数人的人生状态,也每个人人生的大部分状态,毛主席也一样要经历人生的迷茫期。

少年时的毛主席读到关于康梁变法的书报时,他崇拜康有为、梁启超;当他从《民立报》上了解到广州黄花岗起义时,他又开始拥护孙中山和同盟会;他甚至提出让孙中山做大总统,康有为做内阁总理,梁启超做外交部长,将当时的革命派与改良派糅合到一起,那时的毛主席跟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一样喜欢空想、指点江山,哪怕是当时对孙中山和康有为、梁启超之间的政治分歧都不是特别清晰,与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热血激昂、指点江山没有任何不同。

20多岁时,毛主席面临人生的抉择,对于自己究竟想做什么也没有明确的主见,在选择专业上也会犹豫不决、举棋不定。看到了警察学堂的招生广告,觉得不错就报了名;后来看到一所肥皂制造学校的招生广告,不收学费、提供食宿和津贴,又觉得这个更好,后来又有朋友劝说其报考政法学堂,他又去报了名,这期间,毛主席先后在六所学校都报名投考,最后他还是选择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因为不收学费,食宿费用低,毕业后可以当老师。

1918年,毛主席经杨昌济介绍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在这里他接触、了解并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当时的北大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汇集中西内外各方英杰,像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胡适、蔡元培等都聚集于此,在这里大家激扬文字、思想碰撞,指点江山。而毛主席当时在大家眼里还是一个说着湖南方言的寂籍无名之辈,根本没有人在意他的存在,也没有人关心他的想法和意见,当他想和人讨论时,大家都礼貌而轻视的避开了,在大家眼里一个小小的图书馆助理员能有什么真知灼见?

对于这段经历,毛主席在1936年接受斯诺采访时谈到北大图书馆这段经历曾回忆说:“我职位低微,大家都不理我。我的工作中有一项是登记来图书馆读报的人的姓名,可是对他们大多数人来说,我这个人是不存在的。在那些来阅览的人当中,我认出了一些有名的新文化运动头面人物的名字,如傅斯年、罗家伦等等,我对他们极有兴趣。我打算去和他们攀谈政治和文化问题,可是他们都是些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说南方话。”从中可以体会到一个来自异乡的青年在北京的居之不易!

1927年,大革命失败,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面对国民党的屠刀,共产党人开始组织武装起义应对,毛主席直接组织领导了秋收起义,没有武装斗争经验的他们虽然开始了武装斗争,一开始盲目照搬苏联经验,妄想打下一座或几座大城市,实现革命在一地的胜利,但敌我力量对比悬殊,连续受挫的部队损失严重,最后整个队伍不足千人,官多兵少、思想混乱,发牢骚说怪话、违反纪律的,脱逃队伍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交织,面对这些错综复杂的问题,军队经验并不丰富的毛主席组织大家召开了前提委员会,决定对部队进行整编,历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就是这时发生的,毛主席创造性的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 、“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开创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

与此同时,毛主席的妻子杨开慧在1930年11月14日被敌人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后来牺牲在朝鲜战场的毛岸英烈士和他的兄弟此时都在监狱中陪伴母亲,后来又流落上海街头多年,毛主席一生中亲人、同学、朋友牺牲太多,一生承受了太多的生死离别之痛,建国后得到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的消息,他也只是压抑内心的悲痛,说了一句“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

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从上海迁到瑞金,与原中共苏区合并组建了新的中共中央局。随着临时中央的迁入,还有大量从苏联回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者,就是有名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这些人一味照搬苏联的革命经验,鼓吹夺取大城市,污蔑毛主席为“游击主义”,说什么“山沟沟里出不来马克思主义”,毛主席不断被边缘化,那段时间,他被孤立、被打压,一直到了遵义会议后,才有了好转,大家从血与火的教训中发现还是毛主席说的对;

1937年,刚刚在西北安定下来的党中央,又迎来了从“昆仑山下来的神仙”,从苏联回来的王明又带着所谓的“尚方宝剑”鼓吹所谓的“一切服务统一战线”,为了苏联的利益,不顾中国利益盲目配合国民党的路线,又从“左倾”急转到“右倾”,盲目执行所谓的“统一战线”政策,企图牺牲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独立自主和中国人民的力量来减轻苏联的压力,而不顾自己的实力能否承担,毛主席的领导权威再一次受到了质疑和干扰,此时的毛主席已经在党内确定了领导地位,但他没有急于去否定、打压,而是让事实说话,让大家发表意见,最终通过整风运动形成了思想的统一,为后来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新中国刚成立没几天,大家都不希望战争,都希望享受和平,把精力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普遍对美国人的进攻存有侥幸心理,毛主席慧眼独具,看到了朝鲜战争背后的战略风险和战略机遇,力排众议主张出兵,抗美援朝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几十年的和平。

1976年9月8日,是我们敬爱的毛主席的人生最后一日,在人生的最后一刻已经进入弥留状态的毛主席先后看文件、看书11次,共计两小时五十分钟。此时的毛主席已经是一个病危中的老人,他上下肢插着静脉输液管、胸部安有心电图监护仪器,鼻子里插着鼻饲管和氧气管,已经需要借助旁人的帮助由工作人员托着文件和书才能阅读,人生的最后一刻,他依然在工作,哪怕面对死神,他也要搏一搏。

人的一生都会经历很多事,有高潮、有低谷,也会有生离死别。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提前准备好的,都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有惊喜更有惊险,回看毛主席的一生,跟大多数人一样也要经历各种人生的酸甜苦辣,伟人也会牢骚,也会愁苦,也会伤心,也有悲伤,纵观毛主席的一生,我们发现更多的是迎难而上!

无论人们对毛有怎样的看法,谁也否认不了他是一位战斗到最后一息的战士。

编辑制作:春蛙本文来源于作者“春蛙”,最早发布于其公号“春蛙”,已获得作者授权。
0 阅读:1

春风一杯酒

简介:身在凡尘中,心在五界外,一本书、一杯茶、一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