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冠一怒为红颜”不可信,吴三桂归顺大顺又转投满清原因不简单

从菡聊历史 2024-05-22 20:21:21

公元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克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身亡,明朝正式灭亡。

3月22日,平西伯吴三桂正式归顺大顺,亲率山海关守军约5万余人,离开关隘前往北京,朝见新主,接受李自成的封赏。山海关防务,由李自成派来的大顺朝新贵唐通率领的八千大顺军接管。

刚刚过去4天之后的3月26日,大军行至河北玉田县时,吴三桂突然率大军调转马头,急行直奔山海关,从背后对镇守关门的唐通部发起突然袭击。大顺守军猝不及防,山海关被吴三桂轻松重新占领,正式与大顺新朝公开决裂。

才短短几天时间,是什么原因导致吴三桂在决定前途命运的重大事项上,突然来了个三百六十度的大转弯呢?

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吴三桂听说其父吴襄被大顺政权拘捕,被人抓起来了;另一种是听说留在北京的爱妾陈圆圆,被大顺军将领掳走了。其实稍作分析就会发现,这两种说法均疑点重重。

吴三桂手中有关、辽精锐五万之众,而且都是长年与满清对抗作战的百战之士,战斗力强悍,在当时的北京周边地区,这是一支非常强大的军事力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势力。山海关大战前夕,满清只有七万余人,李自成也只有十余万人,单兵战力均不及吴三桂的关辽军。

李自成从西安开始大举东征,一路攻城略地的同时,也一路分兵镇守,在西北、湖广、河南以及山西等地,分散了大批主力部队,进入北京时,李自成手中只有十余万人,而且战斗力参差不齐。所以,李自成对手握重兵的吴三桂非常重视,对招降吴三桂的态度极其诚恳,即使是吴三桂重新占领山海关之后,李自成对吴仍然抱有幻想,希望他重新反正,李自成决不会愚蠢到去抓捕吴三桂的家人,将五万大军推到自己的敌对阵营。

另一方面,大顺政权对于投降的明朝官员,特别是手中有兵的武将,态度是非常友好的,不但高官厚䘵,而且还极其信任,所有投降的武将,不夺其兵权,仍然统领自己所部人马,独当一面,不用受新朝大将的节制。原来跟吴三桂一起共过事的同事,如总兵白广恩、姜襄、马科、唐通等人,都摇身一变,成了大顺朝的新贵,只有八千兵马的唐通,都被李自成封为定西伯,让他带领自己所部人马,接收吴三桂的山海关。

对此情况吴三桂心知肚明,否则他决不会轻易献出关隘,主动前往北京受降。所以,第一种说法,不可信。

吴三桂出生辽东军阀世家,父亲吴襄、舅父祖大寿都曾是明朝的总兵官,他本人更是在1644年3月,被崇祯帝加封为平西伯,统领关外诸军进关勤王,手握重点,成为左右历史走向的重量级人物。以吴三桂这样的出身、这样的个人地位,在那个女子地位卑微如草芥的时代,想要什么的女子不可得?何况陈圆圆虽国色天香,但毕竟只是一歌妓,以吴三桂的地位和人品,他绝不会为了一名女子,改变深思熟虑的重大决定,以此赌上身家性命、个人前途和家族命运,“冲冠一怒为红颜”,只能是戏文里才会出现的场景。

再者,大顺政权作为一个新兴的政治势力,如初升之朝阳,进入北京城时其实是军纪严明的,像吴三桂这样大顺重点争取笼络的对象,对待他的家人,一定严加照护,绝不会容许其家人被人随意抓捕掳走的情况发现,实际情况也是,吴父襄一直都是李自成的座上宾。

从当时的形势来看,吴三桂统领五万之众,从关外进驻山海关,所辖地域只有关内永平府一隅之地,夹于清、顺两大新兴势力之间,明朝灭亡之后,吴三桂绝难持久独立于二者之间而长久生存,只能是二选其一投降归顺。

满清对吴三桂的势力非常重视,早在1642年清军攻克松山、锦山之后,皇太极就先后三次专门给他写信,劝他“幡然悔悟,决计归顺”、“将军与朕,素无仇隙,而将军之亲戚,俱在朕处。惟将军审时度势,早为之计可也》”、“急图归顺,勉立功名”。同时,多次要求之前已经降清的吴三桂之兄吴三凤、舅父祖大寿,以及祖可法等人,以亲属、旧谊的关系,给吴三桂写信,晓以利害,全力劝说他降清。满清不计前嫌地不断笼络劝降,为吴三桂转身相投创造了条件。

但吴三桂在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朝灭亡之时,马上就决定接受大顺政权的招降,主要原因在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从当时的形势来看,满清虽成咄咄逼人之势,但毕竟限于关外之地,而大顺政权拥兵百万之众,且已经占领了长江以北的绝大部分地盘,已经显现出一统天下的势头,吴三桂将宝押在大顺这边,是理所当然的选择。

二是李自成攻占北京后,明朝的绝大多数官员都投降了大顺,包括吴三桂许多原来的同僚如唐通、白广恩等人,这些人都受到了大顺的重用礼遇,成了大顺政权的权贵,唐通更是只直封伯爵,大顺许愿给吴三桂“父子封侯”,许以辽东巡抚黎玉田四川节度使,条件相当诱人。

三是吴三桂所部官兵,长年在辽东前线与清军厮杀,基本上没有与大顺军打过交道,没新仇旧恨,投降大顺更容易被广大基层官兵所接受。同时,吴三桂及军队上层军官,直系亲属大都居住在北京,处在大顺政权的控制之下,归顺大顺同时可以兼顾家人亲友。

导致吴三桂中途变换大旗的内因,是大顺政权的一项重大失误。李自成在西安建国后,对广大农民实行三年免征税赋,对官绅地主实行追赃助饷的国策。占领北京城后,仍然对明朝原来的官员地主,根据地位高低和家产多寡,追缴赃银,即使是已经归顺大顺的人员也不放过,在追赃的过程中,对不能如数奉缴的人员,实行严刑拷打,让大量的官绅颜面尽失。这一政策,不免让已经决定归顺的吴三桂心存疑虑。

还有一个偶发因素较为可信:吴三桂率领大军开向北京,行至永平时,正巧碰到了其父吴襄的一个老奴仆,这个老奴仆与吴襄的一个女人私通,趁乱从北京城逃了出来,两人打算远走高飞,不料却遇了吴三桂的大军,担心事情败露被杀,为自圆其说,就骗吴三桂说“老将军被收,一门皆为卤,独与姬得脱,东归报将军,将军速为计”。这个奴仆是吴襄身边的人,向来与吴三桂熟悉,而且年事已高,吴三桂情急之下,相信了他的话,于是临时决断,率军折返,重新攻下山海关,派心腹急忙向清军求助,转身投降了多尔衮。

为什么相信这一说法?吴三桂生性多疑,且为反复无常之人,眼中只有利益,不会顾忌君臣大义和自身名节。

吴三桂的一个临时决定,硬生生地将历史的车轮,拐了一大大的弯。

0 阅读:75

从菡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