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碚区因渡口而兴起的老街,三线厂入驻而腾飞现在却迷失了

巧云聊旅游 2024-08-28 17:14:52

北碚区有一条几乎被人们遗忘的老街,它起因于明清时期渝合陆路的渡口,黄金水道嘉陵江土沱水驿的支撑点,兴起于江北县与巴县之间的交焕点,盛于上世纪的三线建设,最后却因时光的流逝而被淘汰。这条老街,对于很多人来说非常的陌生,但又觉得曾经踏足过而没印象,这条模糊而让人迷失的就是施家梁镇的三胜老街。

明清时期的三胜老街其实就是个渡口,并没有实质上的老街,只不过是重庆府前往合州府途中经过巴县土沱水驿站的渡口。三胜乘坐渡口可往江东6场(土沱、太平(复兴)、三圣、石坝、麻柳河(柳荫)、静观),逆嘉陵江而上沿着张飞古道则到钓鱼城、合州府。为何说是途经巴县,因为当时还没有江北厅,更不用说后来的江北县。

清朝乾隆年间巴县划出江北厅,此时的三胜渡口则是重庆、巴县、江北厅、合州府、钓鱼城等地之间来往的重要码头之一。三胜渡口尽管对来往于江东6场、华蓥山乃至合州府重要的渡口,但比起土沱水驿,三胜渡口就是个渡口,并未能取代土沱水驿的作用。土沱水驿若没有过人之处,想来民国初期江北厅改为江北县,解放后的江北县不可能将县城设在土沱水驿。

三胜渡口老地名叫三圣渡口,对岸的水土则叫土沱,清朝康熙年间设水驿而称之为土沱驿。土沱更名为水土原因则是江北厅至长寿古道也有土沱驿,为区分将嘉陵江边的土沱驿改为水土驿,而走旱路的土沱驿改为旱土驿,民国时期水土驿改为水土乡,旱土驿则改为旱土乡。同为驿站,水土后来成为江北县的县城,即便是现在仍旧是街道,而旱土现在则变成一个村,看来靠近水的乡镇发展就是好。

三胜渡口老地名叫三圣渡口,因渡口有三圣庙而得名,三胜渡口后来形成街则是解放后水土成为江北县的县城。三胜渡口是巴县与江北县之间来往的重要渡口之一,为何说是巴县与江北县之间的事,那是因为解放之初的三胜渡口属巴县蔡家乡,而水土则是江北县的县城。三胜渡口成为老街,则是因为水土成为江北县的县城,来往于两地间的官商增多而形成老街。

1953年还从蔡家乡析出设三胜乡,原本是延用三圣乡的,只不过对岸有三圣乡,为避免方圆20公里内乡镇不同名,巴县的三圣乡则改用同音社三胜乡。解放初期的三胜乡不知跟三胜乡有何瓜葛,但三胜乡在1981年从三胜公社更名为施家梁公社,不难看出三胜乡的乡公所起初应该是在三胜老街,三胜乡公所搬迁至施家场则是三线建设的原因。

60年代举全国之力搞三线建设,主要的核心建设就是将大地方的工业往靠山靠水的地方转移,三胜渡口就是因三线厂川仪12分厂的入驻而形成起来。三胜老街兴盛起来后乡公所却搬迁到施家场,三线厂毕竟是带有军工性质,将乡公所搬迁走,想来上级是考虑到三线厂隐秘性,乡公所搬迁后三胜公社就改为施家梁公社。

三胜村解放之初仍叫三圣村,三胜改为乡后三圣村则改为桂花大队,1962年桂花大队改为三圣大队,1966年三胜大队改为向阳大队。这么一说来三胜乡60年代之前的乡公所就设在三胜老街,因为1966年三胜公社也更名为向阳公社,向阳公社的公所在向阳大队,三胜老街是三胜乡的乡公所驻地应该站得住脚。若不是有三线建设,想来现在就没有施家梁什么事,有的就是位于三胜渡口的三胜镇。1981年,三圣大队改为三胜大队,三圣渡口则改为三胜渡口,想来还是为避免对岸的三圣乡同名。

三胜渡口、三胜老街当年的辉煌不复存在,江北现场搬迁至两路,212国道的开通减弱水路的重要性,加上各大桥的相继通车,渡口亦是可有可无的公共设施。往日的繁荣几乎跟三胜老街没关系,唯有的就是青石板阶梯,继承着往日的辉煌。脚板丫子、草鞋、布鞋、军用皮靴、胶鞋、解放鞋、运动鞋、休闲鞋的摩擦下,历经几百年的时间看到的只是青石板阶梯的沧桑,铺面的食客因三线厂的搬迁而冷落凋零。

三圣庙看不到,但沿着石板阶梯往上走则看到不署名的牌坊,修建于何时、为何人、何牌坊无人所知。牌坊上的字迹已无法辨认,但从自然破损程度来看,牌坊的修建时间应该是清朝中期的同治年间,或许会更早。牌坊的来源已无考究,就让它跟三胜老街一样,带着几分神秘感一起消失。三胜老街想重登往昔已经不可能,倒是渡口仍旧保持运作,三胜渡口有可能是主城仅存的车渡,而且还是免费,感兴趣的朋友何不前去体验一下,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0 阅读:1

巧云聊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