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钓!天气热!尤其是八月份!太阳一出来,你就钓水的30%-80%。绝对比你旁边顽强钓底的犟大师钓的多。如果你不说,它压根就不知道你是怎么把这个鱼钓上来的。他们会以为你的饵料用的好,浮漂比较贵。如果这个时候有人给你敬烟,态度还算陈恳的话,就告诉他吧!首先!作为一个钓鱼人你要充分的理解鱼的习性,野生的鱼,除了濒死的时候。它是不会放弃吃饵料的,否则窜天鱼的现象就解释不通了。这足以证明鱼不是不饿,而是有些东西迫使它们离开有饵料的这个地域,或者是水层罢了!你只需要找到这个地方,该爆连还是爆连!好了!还是那句话,不是钓鱼人也写不出来,不是钓鱼人你也看不懂。
直接上干货!就是楞怼!让那些钓鱼的科学家无路可走。
在开始之前,按照我们的老规矩先说一下钓鱼的底层逻辑。我们所谓钓鱼,钓的就是鱼的习性。从来没有改变,任何的人也不能改变。野钓为啥天气、钓位永远摆在第一位。是因为天气可以直接影响鱼吃不吃饵,起不起浮,甚至是能不能活着(翻塘)。而钓位决定的是你今天能钓多少鱼?是这小区域内鱼的密度。为啥有的水域,只有一个角或者是一个边出鱼好?是因为这个地方钓鱼的人多,饵料打的也多吗?当然不是!钓鱼人太高估自己的能力和饵料的能力了。是这个地方的水深、氧气、食物、安全等方面满足鱼的需求。从而鱼被迫来这里聚集。偶然被钓鱼人发现这里比别的地方钓的鱼多,所以!钓鱼的人才多的。是鱼先来的,钓鱼人跟着来的。这是个顺序问题,不可能更改。
而我们很多钓鱼人偏偏就有靠饵料把鱼诱过来的想法,其实这都是被商业化的钓鱼视频看多了。我们很多大师、主播在高密度的黑坑里表演饵料的诱鱼功能。这不就是单方向的广告吗?黑坑的面积小,水底平整。而且还有打氧机等设备。这不就是变相的让你的钓位附近有鱼了吗?这不也是变相的给水体提供氧气,让鱼下底好觅食吗?而我们很多钓鱼人偏偏就信。把这些所谓的爆连钓法、爆连饵料,硬生生的搬到了野钓当中。你觉得你能成功吗?确切的说,如果你自己不会应变的话,是你压根就没有成功的机会。
直接步入正题。
一、鱼没有什么能耐。
首先我们钓鱼人要了解的是。鱼其实没有什么能耐。他既没有不吃饵料的骨气,又没有宁死不折的勇气。所以这个鱼但凡是身体状态比较好的时候,他就会吃饵料。而这个饵料它不会在乎是商品饵料还是五谷杂粮,还是水底的水草籽、各种腐烂的食物都不会在乎,只要能吃他就吃。野钓如果钓不到鱼,你不要怀疑是你饵料的问题。你首先要怀疑的是你的钓位选择的有问题。有的地方根本就不适合鱼生存,所以在你垂钓的这个时间段内,他不在这里游动。第二个就是鱼不敢对抗水底缺氧的环境。只要是水底缺氧了,它立刻就起浮。就算是你的钓位选择的比较好,钓位周围也有鱼。那么如果他起浮了,你纯钓底的话,钓不多。
为什么说是钓不多,不是钓不到呢?是因为鱼和人一样都有身体强壮的差距。很多鱼身体强壮,会从底部吃点鱼饵迅速向上逃逸。这种情况我们被称之为窜天鱼。相信很多钓鱼的老钓手们都或多或少的从钓鱼的视频里看到过这种情况。那种状态像极了小时候在河里游泳。下去摸水底的淤泥的状态。
二、夏季的鱼到底在哪里?
夏季的鱼,其实就在你的窝点里从来没有离开过。只不过是从水面到水底的差距而已。可以这么说。夏季中午就连岸边浅水处1m深的地方鱼都离底。换句话说,在夏季钓鱼,如果早上你钓到了鱼,当太阳出来以后,鱼口开始变慢,变少,甚至是停口的时候。你就要开始移动你的浮漂从离底5cm或者是10cm一直向上找起。一直找到距离水的表面20%的积距离停止。因为如果钓的太浅,温度太高的话,很多鱼也是受不了的。
所以几乎最爱出鱼的水层应该是你所垂钓水域的30~80%的深度。这个30~80%是怎么来的?是氧气的对流深度。下边有详细的解释。仔细看有点烧脑子。总之上层的氧气对流到下层的深度。和鱼起浮的高度有很大的关系。我们以地层鱼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垂钓的水深是5m。而上层水流只能对流到80%的程度。那么在4m的位置上就是钓比较巨型的草鱼,青鱼,鲤鱼。鲢鳙等比较理想的水深。如果这个对流只能对到50%,那么2米5的位置上就是钓,鳙,草鱼。青鱼等最好的位置。所以哪有什么具体的水深。你要自己找。
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说的这个30~80%。是说的常规钓场。那有些水库最深的地方是100m,你钓30%还得钓30m呢。所以要正确的理解这句话,毕竟还是钓水深10m以内的人比较多。特殊情况要根据自己的特殊环境去斟酌。当然也不是说30m就一定钓不到鱼,只不过是概率比较小。我们曾经听有些老人说过,有人在40多米的地方钓过鲤鱼。也许有吧,但是...........
鱼为什么要向上层跑呢?一到中午就出现窜天鱼的现象呢?甚至是不惜生命危险(巨大的温度差异,会给鱼带来生命危险)。比如这个地方水温和鱼的体温都是20度,那到了中午上层水温只能比这里的温度高,这并不符合鱼的驱稳定的习性啊,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鱼冒着变温的风险向上层逃逸呢?
这个就要从水体的供氧占比说起,藻类及植物供氧占比是最大的。其次才是大气交换供氧,还有就是人工供氧。这个野钓中几乎是没有,我们就不说了。那我们就看看供氧占比最大的藻类和植物在水中的分布情况。通常能够产生氧气的藻类和植物都生活在水的上层,这个和水的能见度有关,在阳光的照射下,它们生产氧气溶解在水中。同时大气交换的氧气溶解到水的表层,此时表现为上层溶氧充足,那水底的氧气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其实底部的氧气都是通过水体的流动把上层的氧气带到水底的。
上层氧气置换到水底,只有三个途径。一,上、下层温差对流。通常白天水体是上热下冷,夜晚或者降温的时候,表层水温度下降,向下对流对流的深度取决于表层水降温幅度和降温时间的长短。二,流入,新水注入,出水口流出,造成水层变换。三,风。由于风力的推动作用下,水压变大,开始向下对流形成环流。
一定会有人说,夏季的早晨是水中溶氧最低的时候,为什么偏偏这个时候鱼口反而会好呢?是不是可以推翻上述理论呢?其实这里又涉及到了水温分层的概念,我们来分析一下一天当中水层的氧气是如何交换的?夏季白天阳光照射表层快速升温,藻类植物多,营养丰富,底层温度基本不变。光照弱,藻类植物稀少,同时有机物分解耗氧,此时底部极度缺氧,上、下层温差加大,此时在上层热水和下层冷水之间形成一个类似平流层的水层,我们称之为温跃层,在无风或微风无流水或微流水的情况下,跃温层完全可以阻断上下水层交换,使得下层更加不透气,也就是缺氧。
而中午表层水与1m水深的温差可以达到两度甚至更高,此时温跃层就会在1m水深之内形成。造成1m水深的鱼也会上浮。或者去往深水区的上层驱稳,而到了夜晚空气温度开始下降,水表开始持续降温并向下对流,气温越低,对流深度越大,1天或几天的小幅度降温不足以将上层的氧气对流到很深的底部,但一般会冲破温跃层对流到中、上层,经过一夜的对流,水的中上层氧气分布均匀,同时早上光线弱水温合适并符合驱蚊条件,所以中上层的鱼饵早上开口一般比较好。而夜晚的深水由于没有温跃层的存在,同时底部有机物分解变缓慢,深水区耐低氧的大个体鱼类也是会开口的,但早上深水底部氧气稀缺,鱼开口不佳。
还有就是降雨也可以使水的表层温度快速下降,开始向下对流,对流深度与降雨量和持续时间有关,对流到哪个深度,哪个深度以上就会营养充足,这也是下雨天好钓鱼的原因。有两种情况除外,大雨持续时间很长,降雨量很大,造成水底充分对流。水底有害物质分散到所有水层,同时造成整个水底温度下降,此时鱼不会开口。第二,阴天或降雨量很小,并伴随着高温,低气压,大湿度,这种情况光照弱,空气温度高,上层容也氧不充足,水温分层更加严重,如果持续时间较长会造成翻塘,此时鱼也不会开口。
所以在夏季静水、晴天的天气下,没有任何的固定水层可言。你需要找对流的氧气对到哪里?你在哪里就能钓到鱼?都说鲢鳙喜欢高温。中上层鱼。那为什么有的时候钓鲢鳙可以一直找到离底呢?而有的天气就是中上层好钓呢。所以钓鱼哪里有固定的模式?我今天钓鲫鱼我就必须要钓底,难道离底10cm钓不到吗?
好了,如果你感觉对你有帮助的话,请点一下关注,谢谢,记得点赞,收藏,分享,转发。
不知所谓。
深有同感
科学钓鱼[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