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教授在一次讲座中指出,中国目前的数学水平仅相当于美国上世纪40年代的水平。此言被自媒体发布后,立即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议。并且有不少人以“爱国”为内容,隐晦的批评丘成桐教授。
其实,不少人在不了解数学领域具体状况的情况下,就急于对丘教授的观点进行批评,甚至有人质疑其动机和偏见,这才是有问题。倘若我们真的了解国内数学科研的真实水平之后呢?还会批评么?
在批评之前,我们是否应该更深入地去了解和研究这个问题呢?
丘成桐教授是国际知名的数学家,其在数学领域的成就和影响力是不容置疑的。他的观点,无论是否与我们的期望相符,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深思。而不是简单地以“踩丘成桐获取流量”的心态去对待。
对于丘教授的观点,甚至有人搬出了各种排名和数据来反驳。例如,北京大学教授曹和平就提供了一份2023年全球大学数学的排名,试图证明中国数学的实力并不弱。然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排名和教学水平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国家的数学研究水平,更多的代表教学水平。
数学研究是一个深入且专业的领域,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不是一朝一夕或者仅仅凭借某一个人就能取得显著成果的,即便是近年来声誉蛮高的韦神,其实在丘成桐面前也只是小卡拉米,更何况其他人呢?
丘成桐教授的观点,或许正是对我们的一种警醒和鞭策。令人遗憾的是,一些人在没有深入了解数学领域的情况下,就急于对丘教授的观点进行批评。例如项立刚和胡锡进等人,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发表了一系列对丘教授的批评言论。这些言论或许能够吸引一时的关注,但长远来看,对于提升中国数学的整体水平并无益处。
我们可以发现,任何一个学科的进步都离不开批判和自省。只有正视自己的不足,才能找到改进的方向和动力。丘成桐教授的观点或许有些刺耳,但如果我们能够从中汲取有益的启示和反思,那么这样的批评才会是有价值的。
而批评者也要看看自身,是真的为了说清楚事情,不妄自菲薄,还是只为了获取流量而为说而说!而且很多批评者本身就是文科出身,根本不懂理工学科。想想也是一个挺搞笑的事情。
丘成桐说的是数学研究水平,而不是科学技术,所以他说的并没错。
这几天就干了一件事,拉黑质疑丘教授的博主!
从人才的角度,美国自己都不如上世纪40年代的数学水平
完全没问题,最近几十年除了一个陈景润的研究有过一点国际影响(国内火起来还是靠当时的一篇报告文学),国内数学界做出过什么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吗?学界基本只有应用数学,基础研究完全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