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指责型人格的人和睦相处?三种高情商的方式,让你自在应对

楚然谈情感 2023-11-06 07:58:01

​​

文/情感专家烟雨懿蝶

心理学上有一种“受害者心态”,指的是某些人会将自己的不幸和失败归咎于外部因素,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彻头彻尾的受害者。

和这样的人在一起,你可能会感到被指责或归咎于问题,让你感到非常不舒服。

作家周冲曾经说过,受害者心态的人就像是痛苦的化身,让周围的人感到压抑和透不过气来。

在这样的影响下,你可能会陷入纠结、沮丧和痛苦的情绪中。

指责型人格如何形成?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指责型人格的形成可能与个体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

一些人之所以成为指责型人格的人,很可能是因为他们的父母也具有指责型人格的倾向。这种倾向往往是通过模仿和遗传而来的。

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如果长期处于被父母无端打压的环境中,可能会认为这种行为是正常的,进而在长大后习惯性地打压别人,包括伴侣和孩子。

另外,长期经历父母争吵的家庭环境也会对个体的性格产生负面影响。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可能会感到焦虑和不安,从而在成年后容易与伴侣产生冲突和矛盾。

相反,被溺爱长大的孩子则容易形成自私且霸道的性格。

这种性格的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难以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和需要,因此也难以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与指责型人格的人相处,会让你压抑得看不到自己的价值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说过:“指责型人格的人,会让你压抑得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最终活成一个低价值感的人。”

心理学家曾经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使用大脑扫描仪观察人们在听到不同语句时大脑活动的变化,并分析神经系统的反应。

结果显示,当听到“你好笨”、“你真差劲”等批评性词语时,大脑会释放大量的皮质醇。

皮质醇是一种人体在面临压力时产生的激素,它的存在可能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情绪低落、体重增加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还会影响人的逻辑推理、语言处理和情绪表达能力,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与经常进行批评和指责的人相处可能会带来很多麻烦和困扰。

所以,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与这种“指责型人格”的人过多接触,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余光中

如何与指责型人格的人相处?面对指责型人格的人,我们首先要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要被他们的负面情绪所左右。

我们可以尝试与他们进行积极沟通,并给予建设性的反馈,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并提供支持和解决方案。

然而,我们也要明确,我们不能改变别人,只能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李敖和余光中都是文坛的重量级人物,前者以激进的批判著称,而后者则以儒雅平和的形象深入人心。

李敖曾对旧友余光中进行尖锐的批评,言辞之激烈令人咋舌。

人们纷纷期待余光中有所回应,但余老却始终保持沉默。

终于有人问及他为何不进行反击?

余光中淡然回答:李敖持续地对我进行批评,这说明他在某种程度上不能没有我;而我选择忽视他,是因为我的人生可以没有他。

简单的一句话,却展现出了高超的智慧和冷静的态度。

当我们面对指责型人格的人时,与其花费精力去争辩或反击,不如学会以更高明的方式进行处理。

其次,沉默是最好的回应。

曾经有一天,孔子和他的弟子们遇到了一件令人烦恼的事情。

有人问孔子的弟子一年有几季。

弟子认为这是常识,回答说:“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

但是客人却固执己见,坚称只有三季,甚至要求弟子如果答错就向他磕三个头。

弟子们争辩不过,只好请孔子来评判。

孔子听了客人的阐述后,也认为一年有三季,于是让弟子磕头。

弟子们感到非常困惑,不明白为什么孔子也这样说。

于是他们请教孔子:“您为什么说只有三季?”

孔子解释道:“你们要明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识和观点。就像那个一身绿衣的人,他就像一只只在春天生存、秋天就结束生命的蚱蜢。他无法理解冬天的存在,你们跟他讲到天黑也讲不明白。”

夏虫不可语冰。

固执己见的人,你们去讲大道理只会显得自己愚蠢。

面对愚蠢和固执的人,不争辩是慈悲的表现,不解释是智慧的选择,沉默是最好的回应。

再次,最矜持的报 复是无视

在《我的前半生》中有这样一句话:最佳的报复不是仇恨,而是打心底发出的冷淡,干吗花力气去恨一个不相干的人。

与其活在别人的眼光下,不如专注于自己的内心。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身上,不断提升自己,才是你一生的使命。

为了应对指责型人格带来的影响,我们可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并与充满正能量的人保持联系。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人际关系。

0 阅读:0

楚然谈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