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志愿军被俘最高将领,回国后被开除党籍军籍,最后结局如何?

方圆君喜欢阅读 2024-08-04 00:44:14

说起“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的失利之战,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第五次战役后撤阶段中,志愿军第六十军第180师陷入了敌人的包围圈,全师1.1万名官兵损失7000余人,其中5000余人被俘,约占整个兵团人员损失总数的五分之一。

关于该师为何会损失如此惨重,文史君在之前的一期文章中就专门分析过,其中既有对美军作战特点的认识不足,也有友邻、上下之间的联络不畅,当然也有自身指挥迟钝、呆板等原因。

但在文史君看来,对于180师的失败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只看到损失,不看到成绩。

首先就180师本身来说,这支部队是在1947年由山西地方部队升级组建而成的,部队的历史很短,而且那时候我军在各个战场上捷报频传,所以该师根本就没有经历过什么恶仗、硬仗,对于当时那样复杂艰巨的战场环境自然难以适应。

此外,该师的领导也缺乏单独指挥作战的经验,况且在入朝前,该师还补充了很多刚投诚的国民党俘虏。所以,无论是从整体战斗力,还是从战斗意志来说,该师都不算强,就连时任志愿军司令员的彭老总也坦言:180师是“一个较弱的师”。

所以,当这一切不利因素都积累起来时,180师的失利也就不足为奇了。毕竟在当时那样的复杂、艰巨的环境之下,这样一支组建时间不长,且成员复杂的部队,是很难做到绝对理智的,于是便有了这一系列错误的做法:断粮时不知杀掉几匹骡马反而任由其跑散、面对困境时不知联系上级反而砸掉电台、被包围时不知集中力量突围反而让部队四散突围……

但值得高兴的是,180师师长郑其贵、副师长段龙章、参谋长王振邦等师首长,以及几百名干部、骨干都成功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回到了部队中。

当然了,他们这些人能冲出敌人的包围圈就足以证明,倘若不解散部队而集中力量突围的话,该师还是有很大希望冲出来的,至少不会损失如此惨重。

战后,时任第六十军军长韦杰被撤职,180师师长郑其贵和副师长段龙章均被撤职留党察看一年,而彭老总也将第五次战役视为他一生中“四次军事失误”之一。

不过,相对于吴成徳来说,他们的结局就好很多了。

吴成徳时任180师政治部主任,在部队被打散后,他便率领30余名战士转移进入了大山中,并在地形生疏、语言不通的南朝鲜打了整整一年的游击。

但不幸的是,由于敌众我寡,且斗争形势日益艰难,吴成徳最后还是被敌人俘虏了,而他也是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被俘级别最高的志愿军将领。

在敌营关押了一年后,吴成徳终于回到了祖国,但由于当时那个特殊的年代,吴成徳回国后不久便被迫离开了心爱的军队,还被开除了党籍。

而反观180师的其他领导,师长郑其贵虽然被撤职留党察看一年,但在1955年全军“大授衔”时还是被授予上校军衔,1963年被晋升为大校,1970年离职休养时还享受副军职待遇;副师长段龙章则被安排进入南京军事学院炮兵系学习,1959年后历任第十二军炮兵司令员、上海警备区炮兵室主任等职。

直到1982年后,随着国内政治风气的变化,吴成徳一案才被重新审视,他在敌后坚持游击斗争、被俘后在敌营的英勇表现逐渐被人们理解和认可,最终沉冤昭雪,恢复了他的党籍及军内老干部待遇。

事实上,对于当年的处置,吴成徳从始至终都没有多说什么,而是无怨无悔地回到家乡当起了农民。

因为在他看来,相比于那些牺牲在朝鲜战场的战友们来说,自己能活下来就已经非常幸运了,至于那些所谓名誉、功劳,也就不重要了,只要无愧于心就足够了。

然而,作为一名军人、一名共产党员,吴成徳又始终放不下这两个他视若生命的身份,但他对此又无可奈何。1996年3月,‌吴成德老英雄去世,‌享年84岁。

部队被打散后,吴成徳没有向敌人投降,而是带领余部继续坚持斗争,被俘后也没有向敌人屈服。然而,回国后,他的英雄事迹却不被理解,反而被开除了党籍和军籍,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始终保持着一位老党员的本色,不卑不亢,任劳任怨,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0 阅读:0

方圆君喜欢阅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