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类上级,是广受下级爱戴的:有错自己的,有功下面的。梁兴初就完美诠释了这一特点,他尽量不让部下吃亏,下面出错从不推诿,从来是自己承担主要责任,顶着上面的压力和责罚。
梁兴初去世后,曾经在援朝战争中是梁麾下一师长的杨大易,对着老首长的灵位放声大哭,情真意切得让闻者伤心、见者流泪。杨大易边哭边说,老军长呀老军长,当年你挨骂,全是因为我呀。替他挨顿骂而已,值得杨大易哭这么悲痛和愧疚吗?当然值得。
杨大易说的是38军入朝作战后的首次失利。此次失利杨要负主要责任。杨大易之所以如此愧疚,时过境迁30余年还记在心里,在梁兴初的灵位前还说起,是因为梁在当时硬是一人承担责任,顶着上面的指责批评和外界的质疑。
援朝战争的第一次战役,志愿军主帅彭德怀及时抓住敌人轻敌冒进的战机,果断命令38军想熙川方向穿插,截断敌人后路,从而帮助39军和40军围歼敌军。
收到志司命令的当晚,梁兴初就对38军的几位军级领导说:“这是我们出国第一仗,一定要打好。”当时38军的具体部署是,112师迂回到熙川以东,负责切断敌人后路,113师作为主攻,114师作为军预备队。
112师收到军部命令和志司通报时,包括师长杨大易在内的师级领导均惊疑不定,出现了一番讨论。志司通报的情况,熙川只有南朝鲜军一个营,可他们了解到的却是有一个足足上千人的黑人团。
112师的这一情报,是在进军途中从一个北朝鲜军师部得到的。事实证明,北朝鲜军给出的信息是错的。基于这个情报,112师行动起来难免束手束脚,选择动慢点的同时,上报军部请示该怎么打。当时部队正在行军途中,跟军部无法进行电报、电话交流,都是参谋人员跑来跑去传达的。
38军军部离熙川有一定距离,再加上对敌情的了解全部来源于志司,所以梁兴初一边向志司上报黑人团情况,一边派出副军长江拥辉亲至主攻的113师,加强此战指挥。
就是因为112师黑人团的情报,38军做了个确保万无一失的调整,又因为天气突然变得很恶劣,导致38军既错失歼灭面前之敌的良机,又没把志司安排的截断敌人后路的任务完成。熙川根本是座空城,原来的南朝鲜军早跑了,黑人团更是没有,这导致38军所做的调整都是浪费时间的无用功。
敌人没有遇到阻碍地进行全线撤退的消息传至志司时,彭德怀气得在作战室来回踱步,瞪大眼睛问参谋长解方:“敌人为什么能这样跑了?”
解方清楚彭德怀是明知故问,但还是硬着头皮回答:“因为38军没及时赶到指定位置,把敌人包围住。”彭德怀破口大骂,说梁兴初简直是在犯罪,真该杀头!虽然出现这样的结果,有着38军自身想“全力打好第一仗”的考虑,但他确实是没按照志司命令果断包抄,导致敌人及时撤退。
在战场上,失利就是失利,没打好就是没打好,不存在什么借口和理由。彭德怀命令部队,“立即采取一切办法,迅速抓住敌人”,试图亡羊补牢,奈何还是晚了,完全赶不上。毕竟我们是徒步行军,敌人是机械化行军。最后,彭德怀只得带着巨大的遗憾,下令停止进攻。这个机会错过了,下次再想消灭这么多敌军,势必要付出更大的伤亡代价。
在意识到112师传来的黑人团情报是错误的,而且112师在此基础上做的多余布置太多、行动过于缓慢时,梁兴初也是相当窝火,狠狠批评了杨大易一顿,要他尽可能想办法弥补。梁兴初说:“38军打仗还没有这么窝囊过!”
梁兴初没有把责任推到112师,或是杨大易等任何人身上,在给上级的报告中,他说自己负主要责任,指挥上失责,然后再详细说明38军在战斗中的种种部署和考虑情况。
开总结会,彭总黑着脸训斥梁兴初,梁没有半点推卸。没有人不怕彭德怀的训斥,他骂人、批评人的时候,别人都是尽可能想办法开脱,减轻火力,梁兴初偏没有。彭德怀训梁兴初时,整个现场噤若寒蝉,没人敢弄出一点动静。
最后被训得受不了,梁兴初也没说下面的责任,只讲你骂我可以,能不能不要骂38军。
会议结束后,彭德怀跟邓华在外面散步,彭说:“我打了一辈子仗,没有什么高招。只懂得一点,打仗可不是儿戏,必须精心策划、周密部署。指挥员多用一分心血,战士就可以少流一分鲜血。”
在这件事上,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话说回来,彭总这样能带大家打胜仗的统帅谁不喜欢,梁兴初这样爱护部下的首长谁又不爱——当然爱护是爱护,该有的批评和教训还是会给的,不然怎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