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武勇立国的明朝,在末期为何陷入缺兵少将的窘境?

美清探天下 2022-12-01 15:45:55
引言

明朝作为终结了蒙古铁骑统治的王朝,其军队的战斗能力,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可圈可点的。在明代前中期,明军还多次战胜了蒙古军队,稳定了国家北部边境,他们的实力也令人印象深刻。

明朝军队

但这样一支王者之师,到了明朝末期,却变得羸弱不堪,在农民义军后后金军队的面前不堪一击,最终葬送了明王朝的气数。关于明王朝衰败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其中的军事因素也是重要一环。

一、明代军户体系的崩溃与军队战斗力的下降

明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天下甫定,各地存在不少安全隐患,为了保证王朝安定,朱元璋在全国各地设立卫所,并在其中屯兵驻守。

这种全方位的军事部署,令明朝初期的军队规模相当可观。以当时明朝政府的国力,显然无力支持军人的补给。为此,朱元璋继承了元代的屯田制度,让卫所所属军户在没有战争任务的时候参与农耕,自给自足。这不但解决了军需问题,还有效促进了明王朝的经济复苏。

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这种军事制度的弊端也开始显现,随着明王朝社会结构趋于稳定,地主阶级在一次开始了大规模的土地兼并。随着普通民户逐步沦为佃户,明代军户手中的土地也成为了达官显贵们的抢夺目标。

参加徭役的百姓

随着土地进入地主名下,分给军户们的土地就所剩无几了,再加上明代军户采取了世袭制度,其总户数并不会减少,这让每户分到的土地份额大幅缩水。

军户们辛勤劳作一年后,甚至连自己的口粮都无法很满足,更遑论还要上缴部分作战用的物资了。部分军户为了生存只得向地主举债,最后连仅存的土地都被夺了去。其家人无奈之下只得背井离乡成为流民,这也让军户的世袭出现了崩塌的迹象,明朝政府能够征调的军户数量日益减少。

那些剩下军户的日子也不好过,当时除了军队之外,地方政府也可以随意征调军户,这让他们背负上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当年嘉靖皇帝为自己修建陵寝,就征发了七万名军户。不少军户宁愿冒着杀头的风险逃离家乡,也不愿听调,这让明代军户数量进一步削减。

明代后期,随着世袭军人数量一同下降的,还有他们的军事素养。在明代初期,军户的代际传承时间还相对统一,军队中的士兵年龄组成较为相似,这比较便于军队的指挥和管理。

但在军户世兵制度运行了两百多年后,军队中的士兵年龄结构已经变得十分混乱了,里面既有没有壮年儿子接班的老人,也有被强行征召进行伍的羸弱少年。这些人之间巨大的年龄差距,令士兵们之间的沟通很不顺畅,也让集中训练难以实施,这让明代军户的战斗力在晚期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

二、募兵制对明朝经济基础的损害

其实从明朝中期开始,部分官员就已经发现军户不足的问题了,从正统年间开始,明朝政府就开始使用另一种全新的军事制度募兵制了,关于募兵制的最早记载,见于《明史·兵三》:

“正统二年,始募所在军余、民壮愿自效者,陕西得四千二百人。”

相较于军户制度,募兵制度有其独到的优势。

首先,是募兵面向的是全体百姓,因此有着充足的兵源,不会出现军队人数短缺的问题。再者,募兵时官府可以对应征者进行审核挑选,不会出现军户中老弱病残充军的情况。

最重要的是募兵制军队的士兵其军饷,及生活用度支出全部由朝廷负担。他们相当于从职业农民转变成为了职业军人,和半耕半军的军户相比,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接受军事训练,其军事素养也是军户所不能比拟的。

比如,明朝中期浙江平倭战争中,军户的表现就十分糟糕,他们在和倭寇的战斗中几乎一触即溃。后来戚继光等人增加了募兵的数量,配合其优秀的指挥调度,才逐步扭转了战争局势。

可是募兵虽好,却有一个巨大的隐患,那就是相对于军户,募兵需要国家支出更多的资金充当军饷,在戚继光于北方作战的时候,其麾下的募兵月饷为1.5两白银,与之相比军户则只需要0.5两。

明代中后期,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国家财政本就面临着入不敷出的窘境。大量招募募兵,让明朝脆弱的财政系统变得摇摇欲坠。无奈之下,明朝政府只得提高了税收的比例,开始从百姓手中收取钱财支付军饷。

这种举措,让百姓们贫苦的生活雪上加霜。他们不依靠借贷几乎难以生存,渐渐地自耕农们都失去了土地,成为了地主家的佃户,还有的则直接成了流民,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揭竿而起,这也是明朝中后期内地民变频发的关键原因之一。

由于此时明朝大多数地区的军户制度已经濒临崩溃,因此,为了平息民乱,明朝政府就不得不加大募兵的力度。他们所需的军饷又要平摊到百姓的头上,更多的百姓无奈破产走上对抗政府的道路……

在这种恶性循环中,明朝政府的经济系统彻底崩溃,各地民变层出不穷,几乎摧毁了明朝的地方统治体系。糟糕的财政情况,让明朝政府无力支付募兵们的军饷,他们只好裁撤募兵,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均在此列,而他们最终也成为了明王朝的掘墓人。

三、明末文官体系对武官的过度干预

虽然明朝末年官军的战斗力大不如前,但募兵制的大面积运用,还是让明王朝拥有了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军人的军事素质也要高于农民军。

明代士兵装备

但是在面对李自成等人带领的义军队伍时,明军却明显处于下风,这也最终导致了北京城的陷落,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和明朝军队指挥体系的崩溃有关。

义军领袖李自成

在明朝初年,朱元璋建立了五军都督府来处理军事事务,其中的将军对于军队有着调动和管理的权力。但在天下平定之后,明朝统治者为了限制武官的权利,而削弱了五军都督府的权力。将军们只有在出征的时候才能和军队接触,这让武官的实际地位严重受挫。

与此同时,兵部的地位却逐年上升。明朝初年,兵部只负责传达政令,没有参与军队指挥的权力。但是在“武官议政,文官辅政”局面的影响下,兵部逐渐接管了五军都督府的军事指挥权。到了明朝末期兵部官员不但能够参与作战,其地位也隐隐在各总兵之上。

比如,在明末的萨尔浒之战中,兵部侍郎杨镐就是前线的指挥官之一,作为文官的他不谙军事,指挥水平极低,在于后金的交锋中处处受制,最终葬送了明朝数万精兵,导致敌人快速崛起,为明朝的彻底覆灭埋下了巨大隐患。

萨尔浒之战

令人震惊的是,在此之前的壬辰战争中,杨镐就在战斗中临阵脱逃,导致明军伤亡惨重,这样的官员在后续的战斗中还能被委以重任,这也足以说明,明末兵部官员之身份超然,以及武官系统之无力了。

明末的兵部官员除了可以直接参与指挥之外,他们还肩负着监管武官的使命,为了帮助他们控制武官,朝廷还会赐予他们尚方宝剑以及先斩后奏的权力,这让文官的地位达到了巅峰。

明末兵部尚书袁崇焕负责辽东防务的时候,就曾经利用尚方宝剑杀死了总兵毛文龙,这件事也被史学者视为辽东防御体系崩溃的开始。明朝时总兵为卫所的一等武将,在当地有着超群的地位和威望,袁崇焕擅杀如此重臣导致武官系统人心惶惶,士兵们更是不愿为朝廷卖命,只能坐看后金不断蚕食东北领土。

袁崇焕、杨镐等文官的介入令明朝末年的军事指挥体系趋于崩溃,纵使他们确实有着经天纬地的奇才,他们对于武官的打压,也会让基层指挥官与朝廷离心离德,更何况文官出身的他们本就没有指挥才能,在这些外行的指挥下,明末的军队根本没有办法发挥出全部战斗力,最终只能坐视神州倾覆。

袁崇焕画像

结语

在明朝末年,政府名义上拥有大量的军队,国家也将绝大多数财政收入投入到了军事建设之中。但明朝军事制度的滞后,以及管理方式的隐患,让明王朝空有大军却不得其用。作为基本盘的军户们老弱不堪,花费重金募集的募兵,又因军饷不足后来只能遣散,这批人最终还成为了明王朝的最大隐患,这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明朝军队

在军士疲敝的同时,明朝的军事指挥体系,也被文官把持。武官的地下地位,让他们无法施展才能,部分将官最终甚至投降了敌人,兵将皆弱的局面令明王朝无法抵御四伏的危机,只得吞下灭亡的苦果。

参考文献

《明史·兵三》

《明史·杨镐传》

《明史·袁崇焕传》

0 阅读:23

美清探天下

简介:热爱分享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