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4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战区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兵力,位台湾海峡、台岛北部、台岛南部、台岛以东,开展的演习。
演习名称是“联合利剑-2024B”,这与今年5月下旬“联合利剑-2024A”演习相同,都是点明针对岛上搞独的蛙蛙们。五月份是对赖清德上台讲话的回应;这一次是对赖清德“双十讲话”的回应。
看了一下,这次演习的重点是:1、海空战备警巡;2、要港要域封控;3、对海对陆打击;4、夺取综合制权。这次演习时间很短,大约只有12小时,下午就结束了。
这是演习,不是演戏。“演习”是军队训练的最高形式,进一步就是实战了。正因为“演习”接近实战,所以,“演习”本身就自带很多潜在的意义和内容,许多不方便讲的话,都可以通过演习表达出来。
可能有人会说:这种演习很多次了,总是“演”,又不打,都成“演戏”了。其实,你还真说错了,我们围岛的每次“演习”都是“气势汹汹”的,是演习中级别最高的。
首先,演习的下一步就是战争。历史上每一次战争都是逐渐升级的,都是从演习开始的。也就是说:演习不必然导致战争爆发,但战争爆发大多源自演习升级。
其次,演习的目的有很多,常规的训练演习级别最低,验证武器与平台的演习级别也不高;那些目的明确,针对某项任务的演习,往往是最有实战气氛、最容易走向战争的。
这种演习,要么验证战法,要么磨合实战需要的环节,对可能的实战计划进行检视,发现问题进行修改,让可能的战争到来时,自己更有把握。
最后,演习往往设定红蓝双方,要安排部分“敌人”进行对抗。这样的演习,基本都是验证性的演习,要么为了展示武力,要么验证一些战术战法。
比较针对性的演习,容易走向战争的演习,往往是不设定“敌人”的。更进一步的,是对着可能的敌人、在可能的战场,进行实弹演习。这种演习是级别最高、最容易变成战争的。
我们看看多次的“围岛演习”,不就是这样的吗?在可能的战场、对着可能的敌人,全过程、全要素演练一遍战术战法。如果这样的“演习”还被说成是“演戏”,那么战争也是演戏。
“联合利剑-2024B”都演了什么?为什么只有12小时?这次演习的重点是:1、海空战备警巡;2、要港要域封控;3、对海对陆打击;4、夺取综合制权。演习时间很短,大约只有12小时,下午就结束了。
第一:“海空战备警巡”什么意思?大白话讲就是:围起来,敢过来就打。
警巡,是“警卫巡视”。警巡兵力控制的区域是规定的,在这个区域里,兵力巡视一切可能出现的目标,有对目标采取行动的权限。
“战备警巡”,是指兵力在战备情况下进行警巡,这种战备等级是内部规定好的,不同的战备等级,主要的区别是“反应时间”和“处置权限”。演习中,最低的是“三级战备”。
“海空”战备警巡,具体指出了区域在“海空”,这里没包括陆地。也就是说,这次演习包围住岛以后,海空出现目标,警巡兵力都要处置;也说明,空中是有待战战机的。
第二:“要港要域封控”什么意思?就是:重要的港口、重要的区域,都给封锁控制起来。
封锁控制重要的港口并不容易,海上要能封锁得住,不让任何目标进出;陆上要打掉威胁港内的武器,或者占领制高点,武力控制港口。
封锁控制重点区域,这很有针对性。什么区域是“重点”呢?这就很广泛了,但在战术上,敌人进攻防御的火力点区域、敌人的机场、敌人的观察站、敌人重要的战略支撑点比如电站。
因为要“夺岛”,所以,还有个重要的区域很重要:适合登陆的区域。因为岛的东边针对明显:花莲、屏东外海有重兵封控、警巡。
从这次演习来看,将来要是登陆,恐怕不是一个登陆点,而是多点多方向登陆。而登陆的方式也不仅仅是抢滩登陆,而是空中、陆地立体登陆。
第三:“对海对陆打击”和“夺取综合制权”。这两点很简单:对海对陆都要进行打击,无非是用武力夺取海陆上的“重点区域”。
打击的方式很多了,陆海空、点线面;打击的武器也很多:导弹、炸弹、火箭弹等等。几轮打击之后,基本就可以“封控重点区域”了。
“夺取综合制权”其实就是要夺取全面的战场优势,掌握控制影响战争胜利的各种要素。必然:制空权、制海权、制电磁权、制信息权等等,所以叫“综合制权”。
为什么这么大的演习只有12个小时?实际上这是一种态度,达到战术目的我们只要12个小时。也就是说,如果真打,第一阶段实际使用武器也就12个小时,接下来就可以判断打击效果。
如果打击效果合适,马上就要转入到下一步;如果效果不理想,必然一些火力点没打掉、有的机场没完全摧毁,那就要继续进一步打击。
现代战争,对一个“岛”进行12个小时的连续火力输出,这个岛基本就会失去防御支撑,接下来就没法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