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三庚入伏”,今年夏至逢庚日,民间有啥说法?

白容评文化 2023-06-06 22:52:01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进入夏季‬的第四个节气。夏至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地区就会出现短暂的“立竿无影”现象。过‬了‬夏至,白天的时间逐渐缩短,‬黑‬夜‬时间逐渐延长。‬也就是说夏至是白天时间开始缩短的节点,同时,夏至节‬气‬的到来也预示着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就要来到。‬

常言道“‬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意思就是说,‬在‬一‬年‬里‬最冷的时候是在三九天,最热是在三伏天。那么,什么是伏天?今年又是什么时候入‬伏‬呢‬?

伏天是指我国广大地区每年夏季的一段酷热、晴朗和少雨的天气,进入的时间每年都不尽相同,大致来说,是在公历的7月中旬到八月中旬。

关于伏天的历史,据《史记·秦本记》所述:在秦德全2年(公元前676年),天气很热,以杀狗来禳解热毒,便把要解毒热的酷热日子称为伏日。之所以要杀狗,是因为当时迷信的说法,认为取狗血涂在四门可阻止鬼物进入城内,“伏”字是人旁有犬,表示犬能保护人,这‬就是伏‬的原‬意‬。‬那么,‬伏‬天‬应该在‬哪‬些‬日子呢‬?

我国从公元前776年至今,流行“干支纪日法”,也就是以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配合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相互配合,谓:甲子、乙丑、丙寅……以此类推,彼此组成60组不同的名称循环来记‬日‬子‬的‬,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就‬叫‬庚日。

秦汉时代‬盛行“五行生克”的唯‬心‬说法,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金怕火烧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规定从‬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起‬为‬入‬伏‬‬的‬时间‬,因此,也就有了“夏至三庚入伏”的说法。

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谓‬三伏天。‬初‬伏有‬10天,‬同时历‬法‬又‬规定了末‬伏‬的时间,‬就是立秋节‬气‬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也是10天。‬

虽然初‬伏‬和‬末‬伏‬的天‬数‬是‬固定的‬都‬是10‬天‬,但‬中伏天数却‬不固定。‬当‬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今年夏至日的交‬节‬时‬间‬是公‬历‬的‬6月‬21日‬,‬也‬就是农‬历‬的五‬月初‬四‬。夏至日当天的天‬干‬地支为‬庚‬戍‬日‬,也就是第一个庚日;‬第二个庚日是十天后的庚申日,也就是农历的五月十四;‬第三个庚日是农历五月二十四的庚午日,按照“‬夏‬至‬三‬庚‬入‬伏‬”‬的‬算法,今年的入‬伏‬时间就‬公‬历‬的7月‬11日‬,‬农历的五月二十四。‬

三伏天的时间即:

初伏2023年7月11(庚午日)-2023年7月20日;

中伏2023年7月21日(庚辰日)-2023年8月9日(8月8日立秋节气);

末伏是2023年8月10日(庚子日)-2023年8月19日(8月23日处暑节气)。

大家知道,入伏的时间是自夏至起的第三个庚日起来算入伏的,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也就是说夏至到入伏这天,一般情况下,‬是在二十到三十天之间。如果夏至的前一天是庚日,那么,‬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就‬在‬过‬夏‬至‬的第‬九‬天‬,‬第‬三‬个‬庚日就‬到了夏‬至‬后‬近‬一个‬月‬的时间,‬入伏的时间相‬对‬来说就‬很‬晚‬。‬

比如今‬年‬夏至日是庚日,那么,‬后‬推‬第‬三‬个‬庚日,‬入伏这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二十天,这相‬对‬往‬年‬来‬说‬‬入‬伏‬的时间也‬最‬早‬,‬因此也就有了早入伏和晚入伏的说法。

早入伏晚入伏也是民间的人们针对夏至日后第一个“庚”日而言的,大家知道,10天一个庚日,如果夏至日后的前五日逢庚日就是早入伏,如果夏至日后的五天后逢庚日就属于晚入伏,今年很特别,夏至当天逢庚日,可以说今年相对往年是最早的了,是早入伏。那么,早入伏民间有什么说法呢?

老一辈认为,早入伏相对往年来说,天气就会凉爽一些;如果是晚入伏相对往年来说,天气就会炎热无比,因此,‬民‬间‬也‬流‬传‬有‬“‬早‬入‬伏‬凉‬嗖嗖,‬晚‬入‬伏‬热‬死‬牛‬”‬的‬说法。‬当然‬这也‬是一种象征性‬的对‬天‬气‬冷‬热‬程度的夸‬张‬说法,‬按照老一辈的说法,今年天气应该不会太炎热,会是个凉爽的夏天。

常言道“该冷不冷不成年景,该热不热五谷不结”,天气凉爽虽然人舒爽了,不过对农作物却是不利的。伏天毕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该热的时候还是会要热一阵子的,只不过相对往年来说,应该不会太炎热。当然了,民间的一些说法只可作以参考,毕竟没有太多的科学依据。天气变幻无常,伏天一旦到来,防暑工作该做还是要做的,另外,防汛也是重中之重,毕竟民间也有着“三伏天洼不干”的说法,天气凉爽也多是降水所致,切不可大意!

2 阅读:907

白容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