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万亿+4万亿!美联储刚降息,中国10万亿刺激落地,大放水要来?

南柯归海 2024-11-10 02:43:37

本文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相关信源述于文章结尾,请理性阅读。

【前言】

美联储在国际经济领域,几乎是风向标一般的存在,11月8日凌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宣布降息。

距离上次美联储降息才过去不到两个月,而此时的中国,也出台了一个规模高达10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

当美元走向宽松,人民币政策就紧随其后,一个新的全球金融周期正在成形。

美联储这次降息意味着什么?我们出台的“10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又是什么呢?这个计划将会对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重塑经济增长新动能

在九月份降息之前,美联储的加息已经维持了四年,为了应对疫情,美联储进行了“大手笔”的降息。

此后便是一连串的加息,2022年以来,甚至启动了史无前例的基金加息,联邦基金利率甚至一度达到了5.25%-5.5%之间。

直到今年9月,美联储终于松口宣布降息,也开启了一个宽松周期,而特朗普胜选之后,美联储再次宣布降息25个基点。

就在美联储释放降息信号的第二天,中国祭出了力度空前的10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这不是简单的政策跟随,而是一场经济转型的战略布局。

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将会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其实从今年开始,我国将会连续五年每年安排8000亿用于化债,加上新增的6万亿,地方化寨资源已经达到了10万亿元。

其实在美联储做出一定的动作,尤其是降息之后,中国采取这样的措施并不是首次。

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美联储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全球经济经历了一轮剧烈震荡。

当时中国推出了4万亿投资计划,成功稳定了经济基本面,而这一次,规模更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其内涵却与往昔大不相同。

新的刺激计划首次将重心转向了债务结构优化,通过6万亿元的债务限额置换,辅以4万亿元的专项债券支持,构建起多层次的债务治理体系。

这种做法在国际上也有成功先例,上世纪90年代,美国通过市政债券改革,帮助地方政府走出债务困境。

日本则通过发行超长期国债,缓解地方财政压力,而中国新政策的亮点在于,它不是简单的“输血”,而是着眼于“造血”功能的重建。

通过降低融资成本、延长还款期限,预计未来5年可为地方节省利息支出6000亿元。

这些资金将转而投向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重点领域,毕竟经济转型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

而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大棋盘上,美联储的降息已经引发了一连串连锁反应。

资本市场的共振效应

2024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开始进入降息周期,继美联储之后,英国、瑞典等国家的央行也纷纷释放宽松信号。

过去12个月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胀率已从高峰期的9.1%回落至3.4%,这意味着货币政策正在从紧缩转向相对宽松。

不同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量化宽松,这一轮降息更加谨慎和精准。

美元指数应声回调,新兴市场货币开始企稳回升,以MSCI新兴市场指数为例,自年初以来已累计上涨7.3%。

债券市场同样掀起了波澜,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去年的5%回落至4.2%左右。

这轮降息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其精准性,各国央行不再像2008年那样采取大规模量化宽松,而是更加关注结构性改革和精准调控。

日本尽管经历了多年的负利率,但其央行仍然保持高度谨慎,2023年底,日本央行首次结束负利率政策。

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也在悄然调整,黄金价格突破历史高点后出现了跌价,原油市场也开始出现新的波动。

从长期来看,这轮降息浪潮可能持续1-2年,这不仅是货币政策的调整,更是全球经济进入新周期的重要信号。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谁能准确把握市场脉搏,谁就能获得比较优势。

而在这场全球经济转型的大潮中,科技创新正成为各国重构经济增长动能的关键支点。

科技创新重塑经济增长

过去十年的数字化浪潮,正在被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深度重塑。

2024年,全球科技创新投入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深度,根据权威机构统计,全球科技研发投入已突破2.8万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近40%。

中国提出了“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设立了超过5000亿元的科技创新专项基金。

美国则通过《芯片法案》和《通胀削减法案》,大力支持半导体、清洁能源等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

人工智能无疑是这场创新竞赛的焦点,据预测,到2030年AI将为全球经济增加15.7万亿美元的价值,这相当于现有全球GDP的近15%。

谷歌、IBM等科技巨头已经投入数十亿美元研发量子计算技术,中国的量子计算研究同样走在世界前列,已成功研发出62比特的量子计算原型机。

随着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推进,可再生能源、储能技术、碳捕集等领域的创新投入持续增加。

仅2023年,全球清洁技术投资就超过700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30%。

生物技术领域同样涌现出令人瞩目的突破,mRNA疫苗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正在重塑医疗和制药行业。

据统计全球生物技术领域的创新投资已达3500亿美元,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

这轮科技创新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国家边界,全球科技人才和资本正在形成一个开放、流动的生态系统。

跨国协作、开源创新成为新的趋势,这为全球科技进步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从长期来看,科技创新正在重新定义经济增长的边界,传统的要素投入模式正在被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取代。

谁能在科技创新中抢得先机,谁就能在未来的全球经济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这场科技创新的大潮不仅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一次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变革。

在科技创新与金融变革的双重驱动下,全球化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重构。

新规则下的经济博弈

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全面实施,亚太地区正在形成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数据显示,RCEP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在2023年已突破1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5%。

与此同时欧盟正在推进“战略自主”计划,通过《芯片法案》、《关键原材料法案》等一系列举措,重塑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受地缘政治风险和新冠疫情的影响,“近岸外包”和“友岸外包”成为新趋势。

据麦肯锡的调查,超过90%的全球企业正在考虑调整其供应链布局,其中45%已经开始实施相关计划。

跨境电商、数字服务贸易正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23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已突破23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比重超过25%。

《巴黎协定》的深入实施推动了全球绿色经济的快速发展,2023年,全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突破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40%。

国际金融体系也在经历深刻变革,数字货币的兴起正在挑战传统货币体系。

中国数字人民币的试点范围不断扩大,欧盟也在积极推进数字欧元项目。

不过这场全球化重构并非一帆风顺,地缘政治风险、贸易摩擦、技术壁垒等因素仍在影响全球经济的整体走向。

从长远来看,这场全球化重构正在塑造一个更加多元、包容、可持续的世界经济秩序。

它不仅改变了经济增长的模式,也重新定义了国家间竞争与合作的规则。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谁能更好地把握这些变化,谁就能在未来的全球经济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结语

从金融市场的微妙变化,到科技创新的突飞猛进,再到全球化格局的深刻重构,每一个环节都在塑造着未来世界的经济图景。

此前我们在经济方面收紧,是为了防止被美国收割,但如今美国已经抵抗不住主动降息,并且大放水已经在来的路上,我们也就能够有更多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化债,我们不仅能够促进消费稳步增长,甚至有可能从全球经济竞争中脱颖而出。

而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唯有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持续推动创新,才能在这场全球经济的大变革中把握先机,开创新的可能。

如果你喜欢我写的文章,麻烦请点个“关注”,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一同探讨,愿世界和平。

END

参考资料

红星新闻在2024年11月9日《6万亿+4万亿!化债举措如何减轻地方政府压力?专家解读》的报道

中国政府网在2024年11月9日《化债“组合拳”发力,为地方发展减负担、增动能》的报道

中新经纬在2024年11月8日《美联储再降息25基点,如何影响金融市场?》的报道

中国青年网在2024年11月8日《6万亿元+4万亿元!化债举措如何发挥作用?》的报道

0 阅读:88

南柯归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