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李劼人·锦水文学奖”各奖项悉数颁出每两年举办一次

爱看头条 2024-10-19 00:00:54

红星新闻网(记者 但唐文)10月18日报道今晚,由中共成都市锦江区委宣传部、成都日报社共同主办的首届“李劼人·锦水文学奖”颁奖典礼在成都社会组织学院求是报告厅举行,散文奖、文艺评论奖、诗歌奖、杰出贡献奖悉数颁出。李舫、祝勇、叶延滨、谭楷、李明泉等文学大咖,以及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秘书长王琴珍等多位国内知名副刊的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首届“李劼人·锦水文学奖”获奖者领受荣誉。

以李劼人之名

文学名家共赴锦江之约

19时,华灯初上,求是报告厅人潮涌动,颁奖典礼正式开始。“首届‘李劼人·锦水文学奖’旨在通过文字的力量,更好地铭刻李劼人的精神风貌,记录他对文学的执着追求,同时鼓励广大文学创作者以创新的表达方式,继续传承和发扬李劼人的文学精神。”活动开场,著名主持人周东在台上将“李劼人·锦水文学奖”的设立缘由娓娓道来。

文学的发展,离不开各类平台的滋养与推广,而副刊,作为报纸中独具魅力的板块,更是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锦水》副刊已经陪伴读者度过了62 年的岁月,它见证了天府文脉的绵延,培育出了一批批本土优秀作家,为四川乃至全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多年深耕副刊文学推广工作的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秘书长王琴珍在致辞时感慨道。在她看来,副刊,作为文学殿堂中一抹不可或缺的亮色,始终与文学紧密相连,扮演着文学与广大读者之间不可或缺的桥梁角色。它不仅是文学作品展示的窗口,更是文学思想交流碰撞的舞台,为读者与作者之间搭建起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王琴珍表示,首届“李劼人·锦水文学奖”自征稿起,便以其独特的魅力,汇聚了众多文学界的佼佼者,更吸引了无数文学新星的踊跃参与,为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希望‘李劼人·锦水文学奖’越办越好,成为推动当代文学的重要助力。”

李劼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家、翻译家、报人、实业家、社会活动家,他的文字,如同锦江之水,滋养了天府之国的文化土壤,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文学追梦人。今晚,李劼人先生嫡孙李诗云也来了,他在现场深情回忆道:“他是我慈祥可爱的祖父,我在成都,在故居‘菱窠’与他一起生活了六年多。”他表示,首届“李劼人·锦水文学奖”意义非凡,“这个奖项不仅是对祖父李劼人文学遗产的崇高致敬,更是对广大文学创作者不懈追求与卓越成就的鼓励与肯定。它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让李劼人的精神与文字得以跨越时空,继续滋养着这片文化沃土,激励着后来者勇攀文学高峰,追寻心中的文学梦想。我深感荣幸能见证这一时刻,也希望‘李劼人·锦水文学奖’能够成为推动中国文学繁荣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阿来、邱华栋、李致、谭平等多位不能亲临现场的文学名家通过视频的方式为首届“李劼人·锦水文学奖”打call。“成都有两座茅屋,一个是杜甫草堂,一个是李劼人的菱窠。从浣花溪到菱角堰,杜子美与李劼人跨越时空的交流绵延至今。”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说,“用文学大师李劼人的名字来命名一个文学奖项是一件非常可喜的事。要把这个奖项久久为功地办下去,把李劼人的精神传承下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邱华栋表示,“李劼人·锦水文学奖”将有力推动成都的文学、文化、文艺的发展。“成都的当代文化特别丰富,有越来越多年轻人正在拿起笔写作,希望他们都能通过这个平台绽放光彩。”“锦水秋林绘长卷,城东菱窠文意浓。”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协副主席蒋蓝表示:成都日报锦水副刊自创刊以来,始终坚持发出文学的强音,展现了成都的活力与魅力。通过这些努力,锦水副刊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为成都乃至更广泛地区的文学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全新的文学观景平台

让写作者眺望文学的远方

今年4月,中共成都市锦江区委宣传部与成都日报合作策划设立首届“李劼人·锦水文学奖”,设置散文、诗歌、文艺评论三个类别,面向全球华语作者公开征稿。征稿信息一经发出,便引起了全国文学界、文学爱好者的广泛关注,各类优秀作品从各地纷至沓来。经过初评和终评,最终有8件作品摘得首届“李劼人·锦水文学奖”,其中散文奖4件,文艺评论奖2件,诗歌奖2件。同时,首届“李劼人·锦水文学奖”特别设置“杰出贡献奖”,共有10位多年以来对天府文化深耕细作的作家及新闻人获奖。

当晚,活动现场为获奖者举行颁奖仪式。散文奖得主祝勇现场分享了他的获奖感言。祝勇说:“我曾获过若干文学奖项,但是这次对我来说具有非常的意义,因为它是与李劼人联系在一起,与李劼人热爱的成都,与李劼人生活过的锦江联系在一起。”祝勇表示,李劼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作家,缔造了波澜壮阔的“大河三部曲”,他笔下的每一个文字都紧紧扣合着这座城的命运,记录着土地人民的情感脉动。“我会在它的激励下,在李劼人所代表的文学精神的滋养下,写出更加丰沛文字,回馈给像悠悠大河一样深沉而壮阔的生活。”

“我的作品《东安阁——为迎成都大运会而作》,能与‘李劼人•锦水文学奖’搭上界、挂上钩,不是说我写得有多好,而是这个奖让我获拥了一个新的观景平台。”诗歌奖得主凸凹动情地表示,“从今天起,我可以站在这个平台上遥望、仰视李劼人先生和锦江,老老实实鞠躬、致敬。最后,我要说的是,成都需要这个奖,中国文学和作家需要这个奖!因为这个奖里有李劼人的光芒,有环绕成都的母亲河锦江的有力加持与滚滚推送。”

以优秀作品立于文学之林

让城市气质和人文气质在笔下辉映

活动现场,作为首届“李劼人·锦水文学奖”评委会副主任,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舫带来“城市气质与人文气质”主题演讲,分享她对李劼人文化IP的理解和对“李劼人·锦水文学奖”的期待。李舫表示,李劼人的作品,是成都、四川乃至中国近现代文化的一个缩影,展现了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反映了文化在时代变迁中的融合与创新。在他的作品中,流淌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家国情怀,这是一种对土地深沉的热爱,对民族命运的执着关切。

“作为作家、诗人、评论家,我们的获奖者责无旁贷地通过文字,立文以道,训正理宣,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奉献给人民,以见思想、见观念、见精神的作品,自信、自立、自强于世界文学之林,让世界看到中国风骨、中国风度、中国风格,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让文学成为连接人心、宣誓时代、促进和平的纽带和桥梁。”在李舫看来,“李劼人·锦水文学奖”不仅是一种写作态度,更是一种精神激励,也是一种价值指引。“它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文学的核心价值——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传承文化、勇于创新永远不会改变。”李舫说,“让我们以‘李劼人·锦水文学奖’为契机,共同推动文学创作的繁荣,让文学之光照亮更多人的心灵,让城市的气质与人文的气质,在我们的笔下交相辉映,共同书写新时代的华章。”

另外,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祝勇,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蒋蓝和《杭州日报》文体副刊中心主任助理张磊还在现场开展了一场文学沙龙,畅谈文学在彰显城市历史和城市活力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以文润城,以文化人。“李劼人·锦水文学奖”未来每两年举办一次。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