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公复出关键时刻,许世友放大招:我部队已拉上山,邓公如何报答

纵横话史 2024-03-13 03:34:20

1976年,在“四人帮”覆灭后,第三次被打倒的邓小平依然没有恢复工作,为此,叶剑英第一时间便向华国锋提出为邓小平平反、恢复邓小平工作的建议。

在一次会议上,叶剑英干脆说:“我建议让邓小平出来工作,我们在座的同志总不会害怕他吧?邓小平参加政治局,恢复了工作,他总不会给我们挑剔吧?”

可是,出于多方面考虑,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觉得时机不够成熟,采取往后拖的办法,华国锋说:邓小平同志出来工作的问题,应做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对此,叶剑英也是认同的,认为:小平同志是要出来工作,不过要晚一点,车子转弯转得太急要翻车的。

而当时公开的提法还是集中批“四人帮”,连带批邓小平。

然而群众要求恢复邓小平工作的呼声在1977年1月开始日益高涨。

在1月6日,就有人民群众写大字报声讨“四人帮”,肯定了邓小平在此前主持整顿的成绩,并强烈要求邓小平出来工作,很快,全国各地都出现了类似的标语,要求邓小平出来工作的群众呼声越来越高。

然而华国锋还是认为时机不成熟,不能“尽快”。

在邓公复出的关键时刻,很多老干部开始活动起来,时任新疆军区司令员的杨勇就一直在四处走动,为邓公复出寻求支持。

杨勇借机来到广州,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作为杨勇的老战友,自然邀请杨勇一家来家里吃饭。

许世友请客吃饭有一个习惯,那就是不管是谁来吃饭,必须得喝酒,可是杨勇因为患上过敏性肠炎,不能饮酒,许世友很少见的没有劝酒,反而说道:“你不能喝,我喝。”

杨勇此次来见许世友,一个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要寻求许世友的支持,因为许世友作为广州军区司令,在党政军内是很有威望的,如果许世友支持邓公,那邓公第三次复出一定会更有把握。

然而杨勇还不知道如何开口时,许世友就开口说道:“我的部队都拉到山上去了,野营拉练。”

杨勇当即明白许世友的意思,这是许世友支持邓小平复出的实际行动。

许世友支持邓小平,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因为许世友对老上级邓小平是十分了解的。

在全面抗战爆发后,许世友是129师386旅的副旅长,而邓小平是129师的政委,许世友明白,如果邓小平复出,必定会让中国走向正轨。

随后,杨勇在许世友的陪同下,和广州军区的老同志进行了多次会面,这些老同志纷纷表示,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是对党和国家的真正负责。

在叶剑英、许世友、杨勇等老一辈革命元老的努力下,邓小平于1977年7月正式复出,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中国走进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新时代。

应该说,在邓小平第三次复出的关键节点,许世友是做了贡献的。

1985年1月底,邓小平经过南京,要去看望许世友,许世友得到通知后,十分高兴,表示要亲自去车站迎接。

邓小平却指示负责接待的同志:“许世友年纪是比我小,但是,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天气又是如此寒冷,不能让他来车站迎接。”

邓公知道许世友爱喝酒,还特地给许世友带来一瓶1980年的茅台酒,两个老人在一起畅谈了许久。

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病逝,不久,许世友要求土葬的报告送到了北京。

中央领导和军委的领导传阅后,不知道如何答复,最后只好将报告送到了邓小平那里。

因为新中国成立后,除了任弼时没有火葬外,其他中央领导同志都实行了火葬,而许世友因为生前因为参加革命,没有对母亲尽孝,想在死后想埋在母亲坟旁,因此一直没在火葬志愿书上签名,许世友曾认真地对毛主席说:“我死后不愿意火葬。”

毛主席当时也没有表态,这件事就一直拖到了现在。

邓小平也感觉到十分为难,如果同意了许世友土葬,不符合中央的提倡,如果不同意,似乎又不近人情。

邓小平在经过一番思考后,在报告上批示了八个字:“照此办理,下不为例。”

10月26日,王震飞往南京,转达了邓小平的意见:“许世友同志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许世友这次土葬,是毛泽东同志留下的、邓小平同志签发的特殊通行证,这是特殊的特殊!”

135 阅读:44614
评论列表
  • 2024-03-17 21:05

    许上将军革命先辈

  • 渔夫 19
    2024-03-19 14:29

    不朽贡献的无产阶级战士!

纵横话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