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敢已经倒台,小勐拉为何能独善其身?

NBA卫冕 2022-10-09 12:43:13

同样是缅甸华人的聚集地,小勐拉和果敢的命运截然相反。坚持独立自主70多年的果敢,最终拜倒在缅甸政府军的麾下,而小勐拉却始终保持高速发展,成了隐匿于大山深处的“小中华”。小勐拉到底有何特别之处?

果敢往事,彭家声败走小勐拉

缅甸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果敢位于缅甸北部,与中国云南接壤。在清朝,果敢曾经是中国的属地。

直到1897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续议缅甸条约》,将果敢地区划入了英国殖民的地区,果敢成了缅甸的土地,在此生活里数百年的汉人也拥有了新的身份——果敢族,并入了缅甸。

当时果敢地区的统治权长期由土司杨氏一族世代相袭,换句话说,虽然名义上是英国的殖民地,大权仍然掌握在果敢人手里。

不过1948年缅甸独立之后,缅甸政府便加强了对民族地区的统治力度,决定废除土司制度,实现真正的国家统一。缅甸政府军和果敢当地民众漫长的拉锯战,也便由此拉开了序幕。

结束了土司制度之后,缅甸政府军入驻了果敢,开启了缅共统治时代。既然已经收归中央,为何果敢地区还会动荡不安70多年呢?主要原因在于缅甸的社会背景。

缅甸实行的是单一的大缅族主义政策,以缅族为尊。因此在缅甸独立后,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还是以缅族为标准,缅化其他民族,要求其他民族融入缅族认同的框架。

最重要的是,在少数民族问题上,缅甸政府一向忽略合理政治诉求,采取打击镇压少数民族的方式。因此,果敢地区迅速崛起了反抗缅军的武装势力。

20世纪60年代末,彭家声的武装部队赢得了短暂的胜利,缅军退出果敢地区。这是果敢人民打赢的第一仗,但果敢的混乱并没有结束。

果敢本身也是个混杂的大型部落,最早的一批是明军残部的后裔,第二批是清缅战争时清兵的后裔,第三批是国民党的溃兵,三股势力很难统一。

因此即使彭家声暂时稳住了大局,果敢内部也是冲突频发,甚至连彭家声本人也多次外出避难。

内部的混乱给了缅军机会,见缝插针步步逼近各个战略要地,等待时机将果敢武装势力一网打尽。

2009年8月8日,缅军抓住了机会,以果敢私自打造军火为由,对彭家声的果敢同盟军发起了进攻,彭家声再次溃败出走,于是缅军顺势而为接管了果敢。2011年,果敢被缅甸中央正式接管。

2015年,果敢同盟军曾经尝试回到果敢,但此时的果敢已经从果敢第一特区变成了果敢自治区,彻底被纳入缅甸中央的麾下。90岁的彭家声不再是声名远扬的果敢王,

收复果敢变得遥遥无期,此时的彭家声已经到了小勐拉——另一个高度自治的特区。小勐拉位于中国和缅甸的交界处,东面就是西双版纳的勐海县,在缅甸国内被称为“掸东第四特区”。

同样是拥有独立武装部队的自治地区,小勐拉的发展却与果敢天差地别。虽然人口仅有7.4万人,小勐拉的发展却极为迅速,从不毛之地到富饶的“小中国”,小勐拉的发展如日中天,而小勐拉之所以可以独善其身,是因为做到了这三点。

乱世生存求发展,以退为进不交锋

在缅甸四个特区中,小勐拉的发展极具传奇色彩。这里通行汉语,与中国交流紧密,领导层由许多华人组成,领导人林明贤是来自中国海南的知青。

小勐拉能在不到20年时间里,发展成缅甸“小中国”,离不开林明贤的治理。林明贤的第一招,便是保持低调务实。

小勐拉位于缅甸掸邦的最东端,与云南和老挝接壤,远离缅甸政府军的直接控制范围,而且从不主动以武力对抗缅甸政府军,加上前面还有实力更强劲的佤邦牵制缅甸政府军,为小勐拉的发展撑起了一片较为稳定的外部环境。

不过,这并不表示小勐拉就对政府军百依百顺,这样做的大前提是,小勐拉保持相对独立。

在2009年果敢与政府军发生冲突后,果敢大部分地区都被缅甸政府军控制,当时的果敢领导人彭家声惶然出逃,离开果敢投奔小勐拉。

而林明贤之所以顶着强大的压力接纳了彭家声,不仅仅因为彭家声是林明贤的岳父,更重要的是,林明贤深知果敢是小勐拉重要的屏障,保住果敢的抵抗力量,就是为小勐拉留下一线生机。

与此同时,小勐拉开始追求地位的合法性。尽管四大特区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有一定的独立性,不过缅甸政府从未放弃将权力收归中央,因此林明贤不仅仅要保证小勐拉此时独立,更要为未来的发展做铺垫。

缅北地区毒品猖獗,小勐拉的发展也有一部分源于毒品。不过很快,小勐拉便开展了全面禁毒运动,并因此获得了国际相关组织与北方邻国的支持,联合国禁毒署还提供了专门的资金支持,这也是保证小勐拉地位的关键。

此后,小勐拉推出了“第四特区”替代种植计划,即鼓励农民种植经济作物替代罂粟,这部分资金由西双版纳勐海县的无偿援助。

在多方面的帮助下,到1977年时,小勐拉便正式宣布为“无毒区”,比佤邦更早得到了联合国禁毒署的承认。

虽然小勐拉要求一定独立性,但从未宣布要脱离缅甸,这也使得缅甸政府军没有打击小勐拉的迫切动机,而是将更多精力用在打击其他武装反动力量。

如此一来,小勐拉的独立地位得到了保障,也就满足了小勐拉发展的初级目标,接下来是发展经济。

积极发展与中国经济合作,增强自身经济实力

在过去,整个缅北地区都是毒品泛滥的重灾区,武装力量多数来源于种植和加工毒品。不过小勐拉在宣布禁毒之后,便开始发展新的产业,那就是依托云南西双版纳发展旅游业。

这和小勐拉的地理位置分不开,作为一个多山之地,小勐拉在未经开发前只是落后的小山村,但地理位置上靠近云南西双版纳州,而且小勐拉与云南傣族实质上是同一个民族,在生活习俗上也非常相似,国界线两边村民通婚也时常发生。

因此,在中国致力于发展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同时,背靠中国这座大山,小勐拉也开始积极发展旅游观光业。

小勐拉的优势很多,山川秀丽、四季如春,自然景观众多,并且修建了大量旅游景点:艺术国门、大金塔、卧佛景区,以及禁毒纪念展览馆和珠宝玉石展览馆等等。

这些新兴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从而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据统计,小勐拉每年接待的游客多达30万人次,是湄公河区域最著名的旅游城市。

借由旅游业一路蓬勃发展的小勐拉,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强势崛起。不仅建设了完善的基础设施,还完善了通往中国和湄公河重要港口的等级公路,成为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各国的重要门户,在缅甸拥有了立足之地。

发展军事力量,建立完善的自治体系

军事力量一直是国家治理的重中之重,也是保障国家安全的盾牌。

到小勐拉也是如此,在缅北的十多支武装队伍中,小勐拉的掸东同盟军实力并不强劲,只能算是中规中矩,因此平时极少参与缅北地区的军事冲突,比起其他武装力量来说,掸东同盟军更多处于防御状态。

到2016年时,小勐拉的掸东同盟军只有3个作战旅,总人数约为4500人。在经济迅猛发展,武装力量大大增强的前提下,掸东同盟军的规模也只是扩张了一千多人,如今总共六千多人。

相较于其他武装力量,小勐拉显然无法以军事力量取胜,但不同于果敢的内讧,小勐拉内部的军事体系极为稳固。

小勐拉设置了较为完备的政府管理体系,领导人是海南知青林明贤,秘书长蒋志明是中国畹町人,曾经任职中国东北军区旅长,以外交见长,曾是“八·一五”的对外联络官。掸东同盟军副司令员罗长保是昆明知青。

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勐拉的领导班子都曾经接受过相对良好的教育,而且很多都是知青出身,内部凝聚力较强。相对于果敢内部四分五裂的状况,团结一致的小勐拉显然发展得更稳当。

除此之外,林明贤还解决了接班人的问题,将儿子林道德推上了掸邦东部第四特区民主同盟军总司令的位置,自己则退居幕后,并且组织了一支数量不多但极为精干的武装力量,为小勐拉的发展保驾护航。

纵观小勐拉的发展,能够保持30年蒸蒸日上,更多是依靠领导人林明贤的审时度势。

缅甸“小林彪”,林明贤的崛起

林明贤素有“缅甸小林彪”之称,20岁时插队到云南边境当知青。林明贤出生于广东文昌,由于广东经济发展速度极快,在广东成长的林明贤接触面极为宽广,在宣传政策的触动下,加入了知青队伍。

然而,虽然在和平的环境下,林明贤却有一颗打仗的心,对作战极为感兴趣,因此当革命的浪潮传来时,林明贤几乎头也不回地选择加入缅共人民军,从此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缅甸的作战几乎不讲战斗策略,这给了不断钻研军事战斗知识的林明贤很好的发挥空间。很快便在战争中杀死敌军一名师长,在缅共内部一战成名。

此后半生里,林明贤在缅甸逐渐打出了“丛林林彪”的称号,成了缅共内部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由于战机卓越,林明贤的发展之路极为顺遂。到29岁时,林明贤已经当选缅共中央委员,在十多年后,官至缅共中央书记。

到1989年,缅共解体后,瓦解成了四支力量,由此诞生了缅甸政府承认的掸邦四个特区:果敢、佤邦、北掸邦以及小勐拉,其中小勐拉便是林明贤的地盘。

小勐拉面积仅相当于佤邦的四分之一,人口只有11万,最初一穷二白,四个特区中实力并不突出。

为了在小勐拉站稳脚跟,林明贤娶了当时果敢王彭家声的大女儿,获得了果敢同盟军的支持,在接下来的20多年里,励精图治,最终坐稳了小勐拉的头把交椅,从政治到经济,将小勐拉的发展提上了新的高度。

意识到毒品对地区发展的阻碍,林明贤率先开始禁毒,转而发展经济作物、旅游业,结合小勐拉的地区特色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外则保持低调务实,对缅甸政府军敬而远之,以保守的姿态维护一方安稳。

对内建立稳固团结的政府管理体系,并加强军事力量部署。正因如此,小勐拉才能在缅甸的混乱的局势中,稳定发展三十多年。

无独有偶,佤邦的发展也是依靠审时度势、抓住时机顺势而上,不断壮大军事力量、完善自身组织制度,最终得以鼎盛发展。

相比之下,果敢内部势力分裂,紧抓毒品这一利益链,最终变成一盘散沙,从而被缅甸政府军攻破,走上难以挽救的结局。

0 阅读:32

NBA卫冕

简介:别人说的话随便听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