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比亚迪和理想会成为今年最赚钱的中国车企?

品驾来吧 2024-02-11 05:53:21

最近比亚迪与特斯拉相继发布第三季度财报后,业绩表现开始分化,比亚迪的规模效应驱动持续增强,特斯拉则开始面临盈利能力减弱的考验。

紧接着,比亚迪为全力冲刺年销300万辆,多款车型继续开启降价,特斯拉则针对Model 3/Y长续航版车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售价上调。

特斯拉的价格战不灵了,一种中国式新能源产业路径的突围模式,越发验证了其可行性。

可以说,比亚迪主要是依靠中国市场建立起碾压特斯拉的能力的。比如,比特斯拉更卷的成本控制能力;比特斯拉更懂中国市场;在几个汽车细分市场具备了定价权。

在特斯拉启动价格战的近一年时间里,理想也正在成为新晋卷王。

并且无论是营收增长能力还是利润率,理想汽车已经开始与特斯拉不相上下。

虽然从产品规模来看,理想与比亚迪并不在一个量级,但无论从财务数据增长,以及市值表现来看,理想也带来了与比亚迪同样的市场信心。

刚刚发布第三季度财报的理想汽车,增长势能已经不可小觑。

去年第三季度到今年第三季度理想交付量 图源:理想汽车

千亿新势力即将诞生

第三季度,理想迎来营收大幅增长,已经远超目前行业的整体业绩表现。

其中,理想三季度营收达到346.8亿元,同比增长271.2%,并且理想汽车的同期经营利润和净利润分别为23.4亿元和28.1亿元,经营利润较2023年第二季度的16.3亿元环比增加43.9%,净利润较第二季度的23.1亿元环比增加21.8%。

今年前两个季度,理想汽车的营收分别为 187.9亿元、286.5亿元。

也就是说,前三季度,理想汽车的营收规模已经达到821亿元。

同时,理想在财报电话会中提出,今年第四季度,理想的交付指引预计在12.5万——12.8万辆,第四季度营收总额预计可以达到384.6亿元——393.8亿元之间。

按照理想对第四季度的交付指引来看,今年理想将成为首个年度营收破千亿的新势力。

理想一如既往保持着高毛利率,第三季度的毛利率达到22%。理想也是目前中国新势力车企中首个唯一实现连续季度盈利的车企,从2022年Q4净利润转正开始,连续四个季度盈利。

相比于目前仍在大幅亏损的蔚来、小鹏,理想的经营质量已经遥遥领先。

截至第三季度,理想的现金储备已经达到人民币885.2亿元,已经超过绝大部分中国车企。

对于理想远超行业增速的表现,在财报电话会上,很多分析师提到了华为。

理想汽车创始人兼CEO李想则表示:面对华为,80% 是学习,20% 是尊敬,0抱怨。

李想在财报电话会上提到理想如何面对华为的竞争 图源:理想汽车官方

华为作为理想迈入千亿规模阶段的重要对手,也是这个阶段理想全面学习的榜样,这也恰恰说明,在行业的激烈竞争中,有些企业盲目陷入内卷,有些企业则获得了更高维度的对标和学习,并在不断自我完善中获得新的成长。

这其实就是即将踏入千亿规模的理想在这一阶段的最重要启示:1-10的规模化成长前提是要具备战略定力,这有利于完善企业的体系力,从而提升增长能力。

理想:迪王之后的新晋卷王

中国市场20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市场,比亚迪与特斯拉掌握着话语权。而在这一细分市场,理想依靠的全部是30万元以上新能源车型,并且依然能保持份额增长。

今年在20万元以上新能源汽车市场,理想汽车从第一季度超过10%的市场份额,上升到第三季度的15.4%。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相比两大巨头的财务指标表现,理想的经营效率在一些维度更胜一筹。

比如,从净利润所占营收比重来看,理想第三季度达到了8.1%,与特斯拉相当,超过了比亚迪的6.4%。

这意味着,在企业盈利与控制成本能力等体现经营效率的能力上,作为三家企业中最年轻的新势力,理想的市场竞争力并不输两家巨头。

理想、比亚迪、特斯拉三季度营收与净利润 数据来源:财报信息整理 制表:品驾

另一方面,从去年第三季度,到今年第三季度结束,也是理想从单一爆款车型切换到爆款组合矩阵的完整周期,从去年第三季度到今年第三季度理想季度营收的变化,可以发现,理想的增长能力,在产品矩阵稳定时,依然增长强劲,并为理想完成千亿规模打下了基础。

理想汽车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第三季度营收数据 图源:理想汽车官方

进一步拆解来看,今年三个季度,理想汽车的毛利率分别为20.4%、21.8%,22%。

这也意味着,虽然没有达到比亚迪的规模优势,但是理想在盈利增长能力上,通过精准切入细分市场,找到了发力点。

这种持续的经营效率和成长能力,不但远远超过同期发展的新势力,相比于大多数主流车企,其经营质量依旧领先。

去年同期,理想汽车随着产品矩阵切换陷入亏损,但是很快,理想汽车的现金流就开始转正。

今年第一季度,理想汽车自由现金流为67亿元,第二季度96.2亿元,第三季度则达到了132.2亿元,现金流的快速增长,意味着理想的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理想、比亚迪、特斯拉三季度自由现金流对比 数据来源:财报信息整理 制表:品驾

今年,理想先后完成累计50万辆交付,中国30万以上SUV细分市场销量第一,以及即将冲刺的千亿规模,也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新晋卷王,这几个里程碑的达成,总结来看,主要有几个原因:

销量增长强劲,并且平均售价不断提升。

去年,理想主要依靠单一车型理想ONE,车辆单车平均售价在33万元左右的水平。今年,通过理想L系列的冲刺,到第三季度,理想汽车的单车平均售价已经达到37万元。

理想汽车也成为第一个真正进入豪华赛道,和BBA同台竞争的中国品牌。

同时,理想也具备打造成长型供应链的管理能力。

作为一个成长型企业,理想汽车在自我成长过程中,还注重一点:与供应商共同成长。

李想在社交媒体上谈与国产供应商的合作关系 图源:李想微博

今年以来,在理想汽车销量持续增长,但是从未出现交付困难,就可以看到,理想与供应商的合作能力。

因为理想汽车的销量增长,一批国产供应链也随之进入大众视野。比如,理想L系列搭载空气悬架系统后,一举改变了目前中国供应链市场空气悬架企业的格局,同时,通过与供应商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协作,包括帮助供应商搭建标准化产线,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等,理想在研发、验证的周期,供应能力的保障上,都在超越同行。

理想甚至开始显现出苹果、特斯拉一样,打造理链的能力。

当然,也正是理想有充裕的资金储备支撑,得以支撑企业及时结款能力,并巩固供应商合作关系,让理想与供应商有足够能力抵御风险。

在可持续经营能力的加持下,理想的规模效应加速释放。

今年以来,蔚来、小鹏都有一些资本层面的融资、合作动作,相比之下,理想的现金流增长更为稳定。这种分化,也代表了理想的可持续经营能力不断发挥作用。

继比亚迪之后,理想的持续经营能力,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尤为值得关注的发展样本。

历时47个月,理想汽车第50万辆量产车下线 图源:理想汽车官方

比亚迪推动了整个行业技术向市场转化的发展趋势,加速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理想则在此基础上,对更高级别市场加速新能源化进行了验证,并且打破了中国汽车品牌的价格天花板,让中国品牌向更高级别市场发展有了想象空间。

一边是主攻25万元以下市场的比亚迪,一边是坐稳30万元以上市场的理想,今年二者对同级别燃油车市场的冲击也是显而易见的,合资品牌、BBA等都在以降价应对竞争。

虽然与比亚迪体量存在差距,但是以理想目前的势头和明年的交付能力来看,2024年,理想有望冲击中国第一豪华品牌的目标。

理想转型规模化经营车企刚刚开始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比亚迪无疑是规模化的典型代表。并且它也成功示范了,插混与纯电两条技术路线并行对于市场的冲击,目前比亚迪在纯电动车型的销量,已经快再次碾压特斯拉了。

上一轮比亚迪依靠三电技术革命,领先于市场,即便在行业抨击比亚迪智能化不足时,比亚迪依然没有停止快速增长。

这说明,只有技术发展与市场紧密结合时,才能发挥最大的市场周期效应。无论是比亚迪还是理想,都成功把握了每一个技术爆发的节点。

此次在财报电话会上,李想也提到,理想汽车首款5C纯电超级旗舰车型理想MEGA进展顺利,将于12月正式发布,明年2月开启交付。

理想首款纯电车型MEGA 图源:理想汽车

增程+纯电的双能模式,也即将成为理想规模化新阶段的起点。

财报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理想的研发投入28.2亿元,同比增长56.1%。

尽管理想今年才开始发布首款纯电车型,但是目前理想在5C电池技术、超充网络建设投入上,已经开始陆续落地。

截至三季度末,理想超充站在全国已有109座投入使用。理想汽车公布的数据显示,到今年年底理想汽车高速超充站将建成500座,明年将建成700座。

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除了产品矩阵更加完善,理想也在技术能力上不断补课。

理想刚刚举行不久的秋季战略会上还流出一个内部目标,死磕智能驾驶,李想更提出目标,明年上半年成为智能驾驶经过市场验证的第一梯队,“经过市场验证”体现了理想智驾的落地决心。

目前智能驾驶赛道的竞争尤为火热,但是,在智能驾驶仍然不是影响用户的核心购车因素的当下,理想猛投智能驾驶,其实抢占了一个很好的时机:在技术路线上精准切入,规避试错成本。

早在今年春季,李想就提出了对智能驾驶技术路线的思考:基于大模型、BEV来开发智能驾驶。

截至目前,理想在智能驾驶技术上也取得不小进展。

今年,理想汽车公布了基于大模型打造的首个不依赖高精地图的城市NOA方案。在技术能力上,理想汽车用BEV大模型打通高速和城市,在切换为大模型算法架构后,理想AD Max和AD Pro平台的高速NOA功能都将得到显著优化。

理想汽车还计划在今年内向用户推送AD Max 3.0的正式版软件,提供全场景的NOA能力,并于明年上半年向用户推送AD Pro 3.0的软件,辅助驾驶的能力将大幅提升。

作为后来者,理想在充裕的资金储备和不断增长的现金流支撑下,研发能力不断加深,包含车辆测试,算力以及人员的研发投入,理想都有足够能力支撑。

李想称,未来将把智能驾驶领先作为理想的核心战略目标。

目前理想的自动驾驶人员规模大概为 900 人,理想规划,到明年智能驾驶的研发人数在 2000 人左右,2025 年超过 2500 人。

最近李想在社交媒体上公开“招聘”,为扩充人才队伍做准备 图源:网络

关于供应链对后续发展的能力,财报电话会上,李想也提到,在生产方面,10月,理想汽车的常州制造基地完成了产能升级,为四季度进一步的生产爬坡做好准备。

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理想通过优化管理策略、升级管理流程,加强与供应商的高效协同,不断打破零部件供应瓶颈,并且,理想针对明年的新车型,已经制定了长期的供应策略。

明年被李想称为是“公司创办至今,产品最丰富的一年”。

2024年,理想将发布和交付 4 款产品,其中上半年发布面向更年轻家庭的中大型 SUV L6,下半年会有三款纯电产品。

这意味着,明年理想在规模化增速上,还将爬上新的高度。

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刀光剑影,但是理想保持了增速最快、经营最好的头部车企效应,在行业加速两极分化中,迅速向头部靠拢。

如今的理想才刚刚拉响规模化前奏,或许在未来两年里,中国汽车行业就会诞生另一个巨头。

0 阅读:0

品驾来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