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人世间》,悟出3条细思极恐的道理,让自己不再撞南墙!

饮水机守护者 2022-06-22 20:12:06

不得不承认,《人世间》是一部很有深度的剧,简单的剧情却触及了社会的复杂性。或许每个人眼中的《人世间》不尽相同,对于本人而言,至少在其中悟出了3条细思极恐的道理。

“走后门”往往是为了公平

从第15集开始,剧情主要围绕周家与郝家之间的关系展开。郝冬梅父母因为蔡晓光的事情,对周秉义以及周家人心存猜忌,唯恐“走后门”会成为常态。暂且不谈郝冬梅父母是不是过于谨小慎微了,先来说说蔡晓光的事情。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蔡晓光被大学录取了,可工厂却不放人。原因与蔡晓光的家庭有关,客观而言以此为由剥夺蔡晓光上大学的机会是不公平的。换而言之,蔡晓光通过周秉义走郝家的“后门”,只不过是想拿回属于自己的机会而已。

再比如说龚维则,的确是一个好警察,不然周秉昆也不会为其向曲秀贞求情。为此周秉昆还遭到了曲秀贞的误解,幸好曲秀贞是比较务实的,事后实地考察了一番龚维则。假如周秉昆不认识曲秀贞,走不了马守常(曲秀贞的丈夫)的“后门”,龚维则的境遇必定会截然不同。

不可否认,有的人“走后门”是为了谋取不属于自己的利益,但大多数人只是为了能受到公平的待遇。这就像需要做手术时,家属都会给医生送红包,目的就是为了让医生能够认真对待手术。实质上认真对待每一台手术是医生的职责,相信也没有几个医生敢轻视患者的生命,家属求得不过是一个心安。

为什么要求心安,这恐怕就是自古以来的经验之谈了,不送礼、不“走后门”就会不受人待见。至于这种经验之谈从何而来,看看蔡晓光和龚维则就知道了。不“走后门”的话,人生轨迹就会为之一变,而且多半是直转直下。

阶级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蔡晓光的事情的确是引起周、郝两家隔阂的导火索,但也仅仅只是导火索罢了,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矛盾。周秉义说是地位上的差距、郝冬梅认为是门不当户不对,两种观点都没有错,合而为一就是阶级的不同。

阶级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就不同,矛盾便就随之而来了。在周家人的眼里,必然会认为郝家看不起自己,乃至是忘恩负义。反之在郝家人看来,周家人则有攀附权贵的可能性,企图公权私用。严格意义上来说,两家人都没有错,有句话叫“屁股决定脑袋”。“屁股决定脑袋”即“位置决定想法”,一个人坐在什么位置上,就决定了其思考问题的角度。

实际上在《人世间》中,阶级不同不但存在于周、郝两家,周家内部也是如此。周秉义和周蓉都考上了大学,按照正常情况发展下去,将来皆是前途无量。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周秉昆,十有八九是无法与自己的哥哥、姐姐相提并论的,然后就慢慢演变成有钱人的穷亲戚了。

在任何一个集体中,包括兄弟姐妹之间,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有权、有钱的那一个说话最有分量。以过年周家人挨户去拜年那段戏为例,周边的邻居也是更看重周秉义和周蓉,周秉昆则无人问津。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潜移默化下去,纵然是兄弟姐妹,本质上也会变成不同阶级的人。

好人不一定会干好事

前文提到过,龚维则是一个好警察,自然也是一个好人。但即便如此,龚维则为了解决自身的困难,还是厚着脸皮让周秉昆帮自己到黑市上去卖烟。要知道在那个年代,私自倒卖烟酒可是违法的,龚维则这是让周秉昆替自己担着风险。

由此不难明白一件事,好人所谓的“好”,是建立在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的前提下。这就是人性,没有难处时基本上都会有道德底线,一旦遇上事儿就很难说了。假设在二选一的情况下,一个是自己的亲人、一个是毫不相干的陌生人,没有被选择的人必死无疑。想必99.99%的人都会选择牺牲陌生人,从而保住自己的亲人,虽不是好事却可称为人之常情。

这个假设涉及到了亲人的性命,实话实说是比较极端的。生活或许没有这么极端,但其现实性却远胜于此。坏人为了蝇头小利就会不择手段,好人也难免会受利益的诱惑,干出一些不符合自己人设的事情。因而好人从来都是相对的,所谓的好人一样会干坏事儿。

结语

看懂这些道理,可以让自己少撞几回南墙,起码不会自寻烦恼。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就能够理解别人的抉择,继而优化自己的为人处世之道。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0 阅读:343

饮水机守护者

简介:每天关注篮球,10年老球迷,守护饮水机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