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年周恩来主持海军会议,周希汉狮子大开口,邓小平:很会讲价嘛

漫步史书 2022-04-18 16:33:38

图|周希汉

周恩来会见外宾时,谈到海军中将周希汉时曾这样介绍:

“中国的海军参谋长,海军专家周希汉,希汉在中文里的意思是少有的英雄。”

在陆地上打了一辈子仗的周希汉,于1952年3月被调到了海军任参谋长,不久之后又担任了海军副司令员兼海军参谋长。

之所以选周希汉当这个海军参谋长,一个简单的原因就是,周希汉为人善于琢磨,聪明过人。

不过在过去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周希汉的职务升迁却很慢。

周希汉对此很有自知之明,在他戎马一生的生涯中,有三个这样显著的特点:

第一、身上没有一块伤疤;

第二、好友虽然不是很多,但和陈赓、李成芳、许世友等人都是“铁杆”;

第三、他的骄傲。

1949年2月5日,中原野战军按照中央军委的命令统一番号,中原野战军改称第二野战军,下辖3个兵团,周希汉升任13军军长。

邓小平为此还专门找到周希汉与他谈话:“周希汉,这十年来,我们是有意压一压你的,你早就该升为军长的。那你知不知道我们为什么到现在才提你?”周希汉对自己有着很清晰的认识,他对邓小平说:“是不是领导们认为我有些骄傲。”

“对,你说得没错,就是因为这个。”邓小平点点头:“我们就是要杀一杀你的傲气,骄傲这个东西有时候是一个优秀指挥员最危险的敌人。我们这样做也是对你负责,也是对革命负责。”

图|邓小平与刘伯承

尽管周希汉本人嘻嘻哈哈并不在意,一直说自己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邓小平并没有一点歉疚的意思,反而郑重其事的对他说:

“这个缺点你是改得掉也得改,改不掉也得改!必须改正!领导上可以理解你,同志们也可以理解你,但如果出了问题,革命事业不能原谅你,你明白吗?”

邓小平这样说周希汉,不是没有原因的。

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八路军129师负责破袭正太路,为了完整战略部署,129师分为左中右三路纵队,其中左路纵队司令员,陈赓推荐了周希汉担任左路纵队司令员。

邓小平之前就听说过周希汉的大名,对他的军事才华也比较欣赏,任务领受完毕以后,邓小平看着一旁的周希汉,颇有些担忧的说道:“周希汉,左翼纵队没有给你配政委、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你自己行吗?”

周希汉自己却信心十足:

“行!首长您就放心吧,我有三个政委呢,三个团政委都是我的政委!”

执行临时分配的任务,自然需要一个更加精干的司令部,周希汉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希望配两三个硬一点的参谋,尽管周希汉讲话很实在,等到离开后,邓小平却仍旧很担心:“这娃娃不简单呢,还有一些傲气。”时任129师师长的刘伯承也深以为然。

只是没想到的是,这么一考察,就考察了10年。

图|周希汉

邓小平点播周希汉以后,周希汉也觉得,应该改正身上这些问题,毕竟新中国建立以后,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也要再上一个台阶。

海军、空军竭力争取的将军

新中国建立初期,海军、空军都是草创,除了人员的配备外,更看重技术装备。

周希汉自己有意向从事海军方面的工作,是源于1949年12月,那时人民解放军已经击破了桂系白崇禧的主力,张淦率领的第三兵团全军覆没,白崇禧一个人乘船逃向海南。

我军那时并没有足够的船只,况且战事仍未结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白崇禧逃离。

海军、空军建起来以后后,急需要大量的人才充实,都看重了周希汉,当时陈赓竭力向萧劲光推荐自己的部下周希汉,还积极出面斡旋,本就想到海军工作的周希汉更是立即欣然前往。

不过周希汉的夫人周璇其实希望丈夫到空军工作,周璇后来坦言:“我对空军的印象很好,因为我喜欢飞机和天空。”周希汉为此还专门开导夫人:

“海军也有航空兵,还有潜水艇、岸防兵,是个多兵种的综合军种,学问很大。我们国家的海岸线很长,领海很大,百年来帝国主义欺负我们,差不多都是从海上来的,再说,还有解放台湾的光荣任务,海军光荣的很呢!”

周璇一听这么说,也就没有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图|周希汉与夫人周璇

周希汉知道,海军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况且还是这样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兵种,自己前半生没有从事过海军的经验,想要跟得上,就要更加顽强刻苦的学习。罗舜初将军在移交海军参谋长工作时,曾深有感触的对周希汉说:

“无论是红四方面军,还是386旅或者13军,你过去熟悉的擅长的那一套大部分已经用不上了,你现在面临的新知识实在是太多了,特别需要勤奋刻苦的学习。”

周希汉挑灯夜读,经历了几年多的刻苦学习,终于掌握了海军的知识,尤其是对苏联的装备和对我国已经装备的舰艇,在战时执行何种任务,其吨位、动力、武备等情况,都能够如数家珍的说出来。

可这时周希汉发现,海军最大的困难并不在于熟悉这些知识,而是在于海军所需要的大量装备,都需要通过购买才能获取。

那时中国的军工行业尚处于一个零基础,要想实现海军短时间内发展壮大,唯一途径就只有依靠买。

周希汉自己也清楚地记得,那两年,困扰海军唯一的问题,就是装备问题,为了能解决这个问题,海军党委经常是接二连三的开会,有时还会开会到夜里一两点。

图|陈赓与周希汉(右一)

尽管1953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了关于海军装备的供货协定,可我国的海防在最初的几年内,依然十分紧张。即便如此,周希汉认为新中国建立之初,国家会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工业生产上,不会拿出太多的钱来装备海军。不过,为了增强我军海防实力,海军党委召开了几次会议,一致认为,应该在三年供货协定的基础上,再追加一个两年订货计划,形成一个五年规划。

萧劲光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善于动脑筋的参谋长周希汉。

为了制定出海军五年计划,周希汉绞尽了脑汁,从各种方面尽量的节省开支。

事实上,如果回到最初的海军建设上来,一开始便面临经费不足的情况。

建国以后,我国面临两个最主要的问题,一个是发展国内经济,另外一个就是解放台湾。

而解放台湾就需要有一支强大的海军,1949年12月,毛主席访问苏联,访问期间斯大林答应,将用于中国的3亿美元贷款中,其中1.5亿美元用于海军建设。

遗憾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我国的国防建设重点放在了空军和炮兵、装甲兵的建设上。

由于苏联方面对于出动空军进入朝鲜十分担忧,生怕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周总理对苏联的态度十分失望,但与美军作战又不能没有空中力量,思考再三,我国将原本用于建设海军的1.5亿美元,挪到了空军建设上,

图|萧劲光

1950年6月30日,周恩来找萧劲光谈话,谈到了海军建设的问题,也是在周恩来的建议下,海军党委主要的领导人萧劲光、王宏坤、罗舜初提出了一个关于海军建设的三年计划,并报送中央军委,获得了批准。

一年多的抗美援朝作战,使得斯大林也改变了看法,他赞同周恩来提出的将海军建设的“三年计划”改为“五年计划”,大力支援中国发展海军。

可斯大林逝世后,苏联方面又改变了原来的态度。

兜兜转转,一直到1953年6月4日,中苏双方才签署了海军三年的订货计划(史称六四协定)。

正当海军决心依托于“六四协定”,准备展开海军的五年建设计划时,又接到了中央军委的通知:

“根据中央财经会议精神,为了做到外汇平衡和发展重工业,军费将有所缩减。军队各大单位须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重新考虑原定的五年计划,使之更加符合国家的实际情况和中央的要求。海军应本此精神将中苏两国签订的海军三年订货计划(即“六四”协定),再行缩减,以减少经费尤其是外汇开支。”

海军建设本来就存在经费不足的情况,还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再行缩减开支。

邓小平笑称周希汉:“很会讲价嘛”

面对海军党委还要在三年协定基础上,再追加一个两年订货计划,周希汉在一次常委会上就发表过自己的看法:

“1953年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年,资金奇缺,短时间内恐怕会将注意力以及重点放在工业生产上,拿不出更多的钱来买装备。”

图|1940年,周希汉参谋长(后)和陈赓旅长(前)在榆社城上留影

萧劲光早就考虑到了这一层,但他还是希望周希汉能够再想想办法,仔细斟酌后提供一个报告,提交国务院以及军委讨论。

与此同时,萧劲光在接到军委通知的一刹那,也写信给毛主席与周总理,阐明海军建设的必要性:

“自海军建立以来,恰值朝鲜战争时期,海军建设处于极次要地位,原来海军在苏订货之经费,大部转拨建设空军。海军建设四年以来,新增力量仅有46艘快艇(其中旧的36艘)、螺旋桨水鱼雷机32架(今后只能做教练机用),小口径海岸炮4个团。如果再将三年计划缩小的话,现在我们已建设的各种学校,都很难维持下去。为了国家重工业建设削减军费,我们认为是应当的,但海军建设是否可以从整个军费内适当调整,以使其逐渐生长,以应付海上斗争的需要……”

党中央毛主席以及中央军委,都对海军的建议十分重视。毛主席于1953年12月初召开了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商讨海军五年计划。

遵照党中央的决定,七届四中全会闭幕后,周恩来在中南海西花厅针对海军五年计划开了一次小型会议,只是这一次会议规格之高,远超预料之外。

图|周总理

除了主持会议的周总理外,还有军委以及总部的领导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聂荣臻、谭政、黄克诚;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邓小平、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李富春、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黄敬、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赵尔陆、重工业部部长王鹤寿;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副司令员罗舜初、方强,参谋长周希汉;总参装备计划部部长万毅、军委办公厅主任肖向荣等。

会议一开始,萧劲光便针对海军五年计划,做了重点的介绍,按照方案,计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前三年即1953年至1955年,按照中苏3年协议;另一部分为后两年,即追加的2年订货计划,总计经费需要13亿多卢布,总计人民币12.6万亿元(旧币)。

周希汉做了补充发言,强调了现代化海军必不可少的装备,各种舰艇、辅助船只、飞机的必要性,以及对12.6亿元经费的各方面开销的说明。

周总理听了周希汉的介绍,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很会讲价钱嘛!”

邓小平听周希汉讲完话,打趣地说了一句。

也难怪邓小平感慨,周希汉发言中对12.6亿元的开销,做了详细的情况说明,而且确实是已经压缩到无可再压缩,大多数的与会者也都被说服了。

但很明显,这样的计划是不可能通过的。

邓小平从国家计划的角度阐明了道理:

“毛主席指示,第一个五年计划内国家机构经费最后要做到不超过国家支出的30%。根据这一原则,军费今后只能每年递增4万亿元(旧币)。不管你想干什么,钱就是这些,否则只有改变30%的比例。”

图|五十年代邓小平与卓琳

黄克诚也对邓小平的发言表示了支持,他当时以副总参谋长的身份兼任着总后勤部部长,掌管着军费全局:

“按邓小平同志所说,第一个五年内的军费,除去经常费必须开支外,现各兵种提出的五年建设计划尚差七八亿元(旧币)。”

主持军委工作的彭德怀,简单地介绍了全军各个兵种的五年建设计划,也认为第一个五年计划内,国家机构开支不应超过国家支出的30%,并在此基础上拟定全军各个兵种均衡发展的计划。

周恩来在会议结束时,做了总结性的发言:

“从我国造船工业发展速度、国家财政能力和与苏联订有三年协定等情况出发,海军五年的建设计划应该是在五年时间内实现中苏三年海军订货,即以苏联根据协定供应的海军装备作为我国海军五年建设计划方案,不可能再增加新的两年订货计划。”

与会的大多数人都选择服从国家计划的规定,周希汉虽然事先就对此情况有所预料,但仍不免感觉有些失落。

“你都成了海军专家喽”

就在大家逐次走出西花厅时,周总理却突然叫住了周希汉。

“你都成了海军专家了嘛,我记得,你是1952年才到海军工作的吧,上苏联去过吗?”

图|周总理

周希汉一时之间有些拘谨,只是笑了笑没有说话,旁边萧劲光替他解释道:“他没去过苏联,但他是我们的大总管,工作很辛苦,也很刻苦,很善于动脑筋。”

“没有去专门学过,那就更难得了。”周总理赞许地点点头:“不过,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啊!进城也都好几年了,怎么没见你胖一点呢?”

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尽管经费的报告最终没有被批准下来,但海军还是要坚持完成建设。

这次会议后,周总理也注意到了周希汉,在召开有关海军装备会议时,周总理时常邀请周希汉出席,并让他向与会众人介绍海军建设情况,哪怕是当着钱学森这样的大科学家,周总理也毫不掩饰的介绍:

“我给你们特地请来了我们海军的专家,让他给你们介绍吧。”

1955年9月,周希汉被授予了海军中将军衔。

从1958年开始,周希汉担任海军副司令员的同时兼任海军参谋长,一直到1963年3月张学思接任海军参谋长后,周希汉才真正放下了参谋长的工作。

周希汉的一生,始终在为中国海军建设、造船事业而奋斗努力着。

图|1957年3月3日,毛主席接见周希汉

1969年6月9日,国防工业成立了航空、电讯、常规兵器以及造船领导小组,分别由空军、总后、总参、海军牵头,当谈到造船领导小组成员时,周总理拍板决定:

“造船领导小组,没有周希汉这个海军内行参与不行。”

周希汉不仅被选入造船领导小组,还担任了小组副组长。

1969年10月,造船工业在北京民族饭店召开“誓师大会”,由周希汉主持会议,海军司令员萧劲光也出席了会议。

会议结束以后,与会代表纷纷提出要求,希望能见周总理一面,周希汉只好去求周总理。

那时的周总理工作异常忙碌,还要接见群众代表,周希汉原本不抱任何希望,没想到的是,周总理一口答应下来,这让周希汉有些感动:“感谢总理的关怀与支持。”

“你说错了,希汉同志。”周总理摆了摆手说:“要讲到支持,是你们在支持我这个总理嘛!”

“希汉同志,战争年代你指挥过多少军队?”

图|周希汉将军晚年

周希汉想了想回答道:“大概两三万吧。”

“哦,那像在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这样的大型战役中,你只能是在某个方面或某个阶段的指挥员。”周总理笑道:“现在你手里有几十万大军了,你要组织国家的造船工业,主要是你们海军方面现代化装备生产和科研的大会战。”

“这副担子很重,你要勇敢的把它挑起来。”

周希汉郑重其事的点点头,他在造船工业负责科研与生产中,完成了许多大型船只的建造工作,包括导弹驱逐舰以及潜艇的工程,还参与了建造海上探测船的“718工程”,为我国洲际导弹发射成功奠定了基础。

19 阅读:7604

漫步史书

简介:闲话史书,看历史兴衰成败,几家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