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生个小病,乡下郎中把脉后跪地大哭:没救了!乾隆却给了重赏

洛子帅品评剧 2024-04-13 02:17:15

事情发生在乾隆十五年,民间郎中黄元御一路向北游历进京,恰逢乾隆染病,当时太医院的众太医思虑很久,都找不到医治的良方。

气得乾隆大骂太医院的人无能,整天就想着怎样升官发财,却不好好研究医术。但骂归骂,病总得治,太医院就有人向乾隆举荐刚入京不久的黄元御。

结果,这病看得黄元御一身虚汗,哆嗦着就跪下来,嘴里直呼:“小人无能啊,皇上!我竟然在龙体上探出了凤脉,这可如何是好?”

而乾隆被说成是女子也不生气,反而乐呵呵地让人扶起黄元御,把他夸赞一番,赏了他。

原来,临看病前,乾隆帝的脑子也不知怎么想的,突然招来个粗壮的宫女,站在帷幕下,伸出手让黄元御把脉。

不过这一试探,倒是试出了黄元御确实有两把刷子,乾隆经过他的一番调理痊愈了。为此,乾隆不但亲自为他写下“妙悟岐黄”牌匾,以示褒奖,还加封了太医。

就这样,黄元御空降太医院就职。

哪里有人,哪里就是江湖,更何况是名利场如此严重的宫廷呢?

要知道进太医院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不仅要通过科举考试,还有语言关,最后再进行三年的委培,通过礼部的考核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具有编制的医生。

像黄元御这种空降兵,自然遭到太医院各太医的嫉妒,对他是极尽排挤之能!

结果,这位散养在外习惯了的名医,哪里忍受得了宫里人的摩挲,他在太医院满打满算仅待了七个月就主动请辞,离开太医院,到江苏省淮阴市的一个航运部门任职去了。

那么,这位黄元御究竟是何许人,他的医术是否真如上面所说的那般厉害?

黄元御,明代名臣黄福十一世孙,世代皆有人入朝为官,可谓是书香门第。

他自幼聪颖,父亲更是为他邀请了有名的儒生于子遽先生为师。

受家庭的影响,他熟读诗书,一门心思是如何光宗耀祖,重现祖上的荣光。

可也就是因为看书太过于用功,30岁时,他害了眼疾,一开始只是看不清。

后来,当地有个大夫自告奋勇说可以治好他的眼疾,谁知道,眼疾没治好反而越来越严重了,眼里蒙上一层白雾,更是看不见了。

好胜心强的大夫,干脆回家闭门想办法去了。

黄家没办法,又请了位会针灸的老太太为他针灸治疗,据后人研究,这位老太太治疗的方法是正确,只是需要花费长一点的时间罢了。

要命的是,前面那位看错病的大夫在出关后,竟然又跑了过来,一口咬定自己有办法。或许是因为黄家不相信女医生,所以才会又给了他第二次机会。

结果,被拿来做试验品的黄元御,左眼直接瞎掉了。

左眼失明,也就断了黄元御想要通过科考光宗耀祖的心思,毕竟当时科考,相貌也是一个门槛。

他消沉了一段时间,突然有一天觉悟过来:竟然我的眼睛是被庸医耽误了,那我就努力成为一名医生好了。

从此,黄元御打起精神专心钻研医术,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医术流芳千古。

黄元御本就聪明,又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再加上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几年后,他真的学有所成,成为一代名医,与诸城名医臧枚吉并称“南臧北黄”。

而,黄元御最令人佩服的一点不是说医术有多高明,而是他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全部都撰写成书,流传到后世,造福百姓。

黄元御从三十六岁开始写书,潜心撰写二十多年,一共写下十四部医学著作。在他死后不久,四库全书编纂周永年将其中的十一部医籍上呈,收具入库。

当时,民间也有出版的刊本,特别是江南一带,凡是挂壶行医之人,没有人不知道黄元御,并将他称为“医门大宗”,“一代名医”,其轶事更是流传甚广。

不过很遗憾的是,由于他过于专注著书,积劳成疾,53岁即猝然离世。

今天再来看古人的故事,无非是学习古人之智,解今人之惑。

我们从黄元御身上不难看出他不服输的品质。他天性聪颖睿智,本应有所建树时,却遭遇致命打击。

他不沉湎于过去,也不怨天尤人,而是重振旗鼓,另辟蹊径,开创一片新天地。而这种不内耗,不服输的精神,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只有这样,我们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才能坚定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演绎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0 阅读:0

洛子帅品评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