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8巨头全部卷入AI大战,看中国如何展开对决?

薪科技快评 2024-03-19 00:02:37

AI技术再突破:人形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机队震撼登场

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进展接踵而至。OpenAI将大模型集成到人形机器人中,赋予其感知、互动和行动能力。

同时,美国五角大楼宣布计划组建一支1,000架人工智能战斗机机队,执行支援和侦察任务。这些先进技术为人类生活和军事作战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AI浪潮席卷全球,引发人工智能工业革命。美国科技巨头已全面投入,NVIDIA GPU芯片在美国备受追捧。如今,AI芯片已不再是元器件,而是中美科技竞争的战略武器。中国亟需制定应对策略,迎接AI时代挑战。

1/AI工业革命大爆发,美国8巨头all in AI

英伟达预计将在 2024 年售出 150-200 万块 GPU,是去年的三倍。巨头订单纷至沓来:微软订购 100 万块,Meta 拥有 50 万块并追加订单,马斯克以 " 难搞程度如毒药 " 形容其 10 万块订单。仅美国公司的需求已超出英伟达产能。

中国算力面临困局,GPU匮乏制约人工智能发展。360创始人周鸿祎指出,中国GPU总量仅50万块,严重影响算力自由。这一瓶颈阻碍了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

Sora预示着人工智能迈向新巅峰。生成式AI开启创新之门,释放无限可能。

AI重塑行业格局,从宏观地缘政治到微观个人生活。比尔·盖茨预言,未来五年AI将彻底改变每个人的生活方式。

美国社会弥漫着迷幻氛围,源于科幻电影中超级英雄的幻想。这种幻想让美国人相信自己是英雄,拥有非凡能力。这种迷幻状态影响着从决策者到普通民众,激发起狂热和亢奋。

在硅谷的梦想工厂里,科技巨头的领袖们怀揣着改变世界的愿景。微软的盖茨将人工智能视为比操作系统更强大的力量,并愿意投入巨资。英伟达也不甘落后,将大模型带入个人电脑,让人工智能触手可及。

2024年美国AI大模型的发布时间:

1月29日,Meta发布Code Llama 70B

2月14日,英伟达发布Chat with RTX

2月16日,谷歌发布Gemini 1.5

2月16日,OpenAI发布Sora

Anthropic的Claude 3问世,带来语言模型的革新。它在推理、数学、编码、多语言理解和视觉方面树立了行业新标杆。其部分能力已接近人类水平,由谷歌和亚马逊投资支持。

2024年AI巨变:

* 英特尔成立Articul8 AI,专注生成式AI

* Meta、英伟达、谷歌、OpenAI、亚马逊发布AI大模型

* 苹果放弃造车,转型生成式AI

AI浪潮席卷科技界,各巨头纷纷加码布局。

OpenAI发布索拉震撼中国,引发马斯克与OpenAI创始人法庭对决。

作为OpenAI创始人之一,马斯克诉讼索要GPT技术路径,目标是加速其新公司XAI的发展,与行业巨头争夺人工智能领域的霸主地位。

AI热潮席卷全球,科技巨头纷纷押注。

当前,谷歌、微软、苹果、特斯拉、亚马逊、英伟达、Meta等8家美国科技巨头已全情投入AI领域,其市值总和高达11万亿美元,相当于三个法国的GDP。这股AI浪潮意味着苹果等巨头也已放弃其他领域,专注于AI发展。

科技巨头争相押注 AI,投资额惊人:

* 微软:130 亿美元投资 OpenAI

* 苹果:2023 年并购 32 家 AI 初创公司

* 谷歌:21 家 AI 初创公司

* Meta:18 家 AI 初创公司

* 微软:17 家 AI 初创公司

美国科技巨头对 AI 领域的巨额投入,彰显了其对 AI 未来发展潜力的坚定信念。

2/华为的用意,“捧杀”英伟达

随着AI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AI芯片成为稀缺资源,尤其在中国。华为昇腾AI芯片因产能有限,仅能优先供应百度、字节等巨头。其余国产GPU厂商也面临产能不足的困境,导致国内许多企业难以获取AI芯片。

马斯克指出,AI算力呈指数式增长,每6个月提升10倍,远超摩尔定律的18个月翻番速度。这一非凡的发展速度正在推动AI技术的快速演进。

3 月 12 日,国产 GPU 巨头景嘉微重磅发布,旗下景宏系列智算模块和整机产品研发成功,标志着国产 GPU 技术迈入新台阶。方正证券评价其为“AI 领域的里程碑事件”,彰显其重大意义。该系列产品将助力 AI 训练、推理和科学计算等领域的发展,为国内 AI 产业带来新契机。

昇腾910B匹敌英伟达H20

华为昇腾910B是中国最强的AI芯片,其运算能力超越了英伟达特供版H20。在集群互连性能上,H20略胜一筹。综合来看,两款芯片性能相当。

然而,华为昇腾910B的定价高于英伟达H20,经销商报价为12万元,而H20仅为11万元。

英伟达以 76% 的惊人毛利率主导 AI 芯片市场。然而,华为的定价战略与众不同,选择了更高的价格。此举旨在保护中国产业,促进本土创新,并与国外巨头竞争。通过协同作战,华为和中国正努力在 AI 领域建立自己的优势,推动经济增长和技术独立。

华为着眼于整体解决方案,而非单芯片出货。将广阔市场留给英伟达,以满足中国庞大产业对强大算力的迫切需求。尽管有芯片限制,中国企业仍选择英伟达降级版 AI 芯片,以满足迫切的算力需求。

为了赢得市场,华为在早期与竞争对手思科采取迂回战术,放弃竞标机会,拉近关系。后来华为开发出5G芯片,但仍采购高通芯片,以深入了解对手技术。任正非强调,只有取长补短,才能加速自身的成长。

英伟达在全球 AI 芯片市场独占鳌头,市占率高达 90%。

华为昇腾 910B 性能相当于英伟达 4 年前的 A100,与当前的 H100 存在约 3.5 倍差距。

英伟达即将推出的 H200 超越 H100 90%,让中国公司包括华为在内难以匹敌。

华为在5G及其他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AI算力仍居第二。孟晚舟表示,华为将成为全球算力底座的第二选择。此举既宣示了华为超越英伟达的雄心,也表明了中国在AI算力领域实现自主的目标。

3/对抗英伟达,AI芯片新势力已悄然兴起

英伟达GPU的垄断地位,也并不是永远牢不可破。

英特尔宣布全面进军芯片市场,对抗英伟达,生产各种规格的CPU、GPU、TPU、NPU、FPGA等。美国GPU生产商群雄并起,除了英伟达,还有AMD、高通、德州仪器,均有各自的GPU开发计划。

日本半导体产业强势回归,目标夺回昔日世界地位。政府慷慨补贴吸引台积电在日本新建第二座晶圆厂。首相岸田文雄提升财政支持至670亿美元。企业巨头孙正义豪掷1000亿美元打造AI芯片。

中国半导体产业蓬勃发展,截至 2023 年 7 月,拥有 1046 家规模以上企业,其中 160 多家已上市。在 AI 芯片领域,头部厂商如华为、海光信息、芯动科技占据主导地位。此外,初创公司壁仞科技、沐曦集成电路、摩尔线程等新势力崛起,为 AI 产业注入活力。

壁仞科技:自主原创的GPU巨擎

2019年诞生,壁仞科技由哈佛毕业、华尔街归来的张文创立。公司由英特尔、微软、英伟达等巨头的30位顶级专家组建而成。

目前壁仞科技拥有两款GPU产品:

* BR100:通用GPU,峰值算力超越英伟达A100,采用7nm工艺和自研架构。

* BR104:云端GPU。

沐曦集成电路,2020年创立。创始人陈维良,清华大学毕业,拥有AMD 14年历程,担任总监兼全球GPU研发负责人。

双CTO皆为前AMD首席科学家,核心团队来自海思、微软、英伟达、AMD,平均拥有近20年高性能GPU研发经验。

2023 年 3 月,沐曦推出第二代 GPU MXX,大幅提升性能和效能,已获商业落地。4 月,与浪潮信息战略合作,深度探索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领域。沐曦在商业化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创立于 2020 年的摩尔线程由张建中领衔,他是业内资深半导体专家,曾任英伟达全球副总裁和 AMD 大中华区总裁。凭借其 20 多年的行业经验,张建中汇集了来自硅谷知名半导体公司的核心团队,共同为摩尔线程的创新发展注入动力。

摩尔线程是中国自主的全功能 GPU 芯片专家。其核心产品 MTT S60 和 MTT S2000 基于自主研发的“春晓”架构。

摩尔线程创下行业先河,打造了全国产千卡千亿模型训练平台——摩尔线程 KUAE(夸娥)智算中心。这是国内首个以国产全功能 GPU 为底座的大规模算力集群,标志着中国 GPU 产业迈入新阶段。

半导体产业巨震后,硅谷人才流向中国,助力我国AI半导体蓬勃发展,涌现众多初创公司,包括壁仞、沐曦、摩尔线程等知名企业。

2019 年后,硅谷精英回国创立了多家 AI 半导体初创公司,推动中国 AI 半导体行业发展。芯行纪、爱芯元智、亘存科技、后摩智能、昆仑芯、鸿钧微电子等公司汇聚了行业顶尖技术人才,为中国 AI 产业注入创新活力。

中国人工智能芯片蓬勃发展,吸引大量硅谷人才。然而,制造环节受限于高端光刻机的限制,导致我国主要依赖中低端光刻机和二手设备。

2023年11月,中国进口光刻机42台,价值8.168亿美元。其中,ASML供应16台,日本供应15台,其他二手设备供应商供应11台。

中国光刻机需求激增:从荷兰进口量暴增 10 倍,ASML 中国光刻机保有量预计超 1400 台,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

有了这些光刻机,先生产着。等待国产光刻机总有突破那一天。

4/AI武器:大技术、大应用、大惊失色

中美冲突局限于科技和贸易,武力干预受阻于:

* 美国军事优势缩小,中方现代化武器快速发展。

* 中国强大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令美军空海作战难以突破。

尽管美国政府的限制,美国企业对中国仍保持友好。盖茨曾言:"中美友谊的根基在民间。"特斯拉、苹果、英特尔等巨头在华设厂,依赖于中国市场和供应链。即便受政府钳制,英伟达CEO黄仁勋仍借春节访华,反映了美国企业家对中国的重视。美国政府不可忽视这些企业的利益和诉求,为中美关系改善创造积极条件。

突破创新,引领科技

过去十年,中国战略聚焦于硬科技投资,开启了从0到1的创新征程。

中国在强激光和高超音速技术领域已超越欧美,成为全球领军者。这些前沿科技与人工智能相辅相成,催生出令人惊叹的成果。

强激光武器和飞行智能导弹等现代国防工业产品,展现了中国在AI驱动下的技术突破。这些创新不仅震惊美国,更推动了全球科技格局的重塑。

中国深紫外全固态激光技术独步全球,已达国际领先水平。中科院成功研制8类8台激光器,构建了从晶体到产业化的完整创新链。中国成为唯一掌握此先进技术的国家。

我国激光技术最出色的产业化成果是激光武器,代号“寂静狩猎者”和“死光A”。

中国研制的“寂静狩猎者”激光武器在沙特阿拉伯战场上大放异彩,一举击落13架胡塞无人机,惊呆美国五角大楼。

"死光A",中国的激光武器新星,借力卫星与人工智能,可精确摧毁3万公里内目标。顶级专家欧阳自远提出,从月球发射光速武器,1.3秒即可击溃地球上任意军事目标。

装载于人造卫星上,激光武器轻松拦截洲际导弹。部署在月球军事基地,则可精准打击,实现随心所欲的作战。无坚不摧的激光,让"死光A"成为战场利器!

中国和平太空探索计划的重大意义在于建立国际月球科研站,让多国携手推进登月事业。2030年,中国将实现登月。

美国曾放弃登月,但现已决定重返月球。中国将继续坚持和平利用太空原则,携手国际合作伙伴共建月球未来。

中国高超音速尖兵:

* 导弹:东风-17、鹰击-21

* 无人机:MD-22(7倍音速,4吨,8000公里航程)

* 无侦-8:全球唯一高超音速军用飞机,最大速度8马赫

利用人工智能,高超音速武器可实现自主飞行、导航、攻击和识别。通过不断调整以适应任务和环境,它们能精确打击目标,增强作战效能。

中国高超音速武器称霸的关键在于其突破性的技术优势:

* 精准调控激波风洞,实现超高音速飞行。

* 超燃冲压发动机,提供持续动力。

在北京怀柔,中国建成了全球最先进的超高速激波风洞(JF-22),领先西方20年。该风洞可用于研发高超音速飞机,被誉为中国科技瑰宝。

JF-22的创始人俞鸿儒,师从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师祖级人物正是钱学森。他曾深夜向钱学森请教,为中国超音速研究做出卓越贡献。

王振国教授带领团队攻克超燃冲压发动机关键技术,实现连续600秒运转,超过美国三倍(210秒)。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超高声速推进技术领域实现自主掌控,为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高超音速武器成战争“游戏规则”改变者,中国技术独占鳌头。

美国渴求高超音速武器,却受限于技术和成本问题,难有突破。中国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优势明显,甚至美国打造 Hypress 风洞也因技术难题而落后于中国。

白鹰-12(DF-ZF)高超音速飞行器正在研发中,其速度可达10马赫以上,射程覆盖全球,具备全球打击能力。

5/AI技术应用,产业成果遥遥领先

人工智能可分为三个阶段:

* 弱人工智能(专用人工智能):专注于特定任务,如图像识别(占比8%)。

* 强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可执行人类智力任务。

* 超级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在几乎所有领域都优于最聪明的人脑。

中国数字经济预计 2023 年达 56 万亿规模,处于专用人工智能领域世界领先地位。

移动支付、出行、购物和智能医疗服务等领域广泛应用 AI。制造业受益最大,包括传统制造业升级、研发以及无人驾驶等领域。

截至2023年12月,全球153座灯塔工厂中,62座位于中国,占全球比重超过40%。此外,中国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数量已近8000个,其中2500余个达到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2级以上,炼化、印染、家电等领域的智能制造位居全球前列。

宁德时代的锂电工厂再次突破创新极限,建立了三座全球唯一的“灯塔工厂”。其中,溧阳工厂通过智能化升级,产量提升320%,制造成本下降33%,排放量降低47.4%,缺陷率减少99%,缺陷衡量标准更精确到“十亿分之一”。

先进自动化助力产业升级:

美的生产线:800+机器人协作,提升生产效率。

阿里巴巴无人仓:全自动化分单,订单处理更快速高效。

宏大创新赋能纺织智能化

凭借人工智能技术,宏大自主研发"5+2"智能系统,包括织物整花整纬、染色机智能,定型机工艺执行,智能蒸汽疏水等。此外,公司首创智能克重在线检测仪和HE系列智能图像整纬机,荣获2023年"产品开发贡献奖"。

纳米机器人引领医疗革命

纳米机器人与 AI 技术相结合,提供尖端的医疗解决方案。它们携带传感器,可深入人体进行非侵入式诊断,检测血液中的癌细胞和其他标志物。

纳米机器人还可以精确递送药物至病变部位,提高效率。它们携带基因编辑工具,使靶向基因治疗成为可能,修复基因缺陷并控制基因表达。

目前,国际上正积极探索纳米机器人、基因技术和人体器官芯片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推动医疗技术的革新。

中科院沈自所与盛京医院联合研发的微纳米机器人系统,可精准穿透颅骨微通道,越过血脑屏障,靶向胶质瘤病灶,高效递送药物。

医疗纳米机器人技术突破

南京邮电大学团队开发的医疗纳米机器人可自动识别血栓,溶栓能力是传统方法的 3.7 倍。武汉理工大学团队则研制出可注射溶栓纳米机器人,实现对血栓的安全靶向治疗,开创了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格局。

人体器官芯片:革命性医疗技术

诞生于2010年,器官芯片在U盘大小的设备上重现人体生理系统,借助干细胞、生物材料和纳米技术实现。

此技术用于药物筛选、疾病建模和个性化医疗,为医疗研究和患者护理带来变革。

东南大学顾忠泽团队在器官芯片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掌握三维打印、细胞材料、细胞力成像、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团队研发成果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并在某些领域领先。至今,团队已构建多种器官芯片,包括肿瘤、皮肤、心脏、血管等,并建立了中国首个器官芯片数据库,为疾病研究和药物开发提供有力工具。

另外,中国在基因技术领域也取得的重大产业成果。

2017年,南方科技大学贺建奎团队创造历史,研发并批量投产了亚洲首台拥有完整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基因测序仪GenoCare。

GenoCare采用单分子荧光测序技术,显著降低实验难度和成本,并可应用于无创产前检测(NIPT)。经验证,GenoCare的NIPT检测准确率达到100%,是全球唯一使用第三代测序仪成功完成NIPT测试的设备。

此突破打破了美国在此领域的垄断,为全球基因检测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26家权威机构联合构建中国人群泛基因组参考图谱,为基因产业发展提供关键数据支持。该图谱是首个精准描绘中国人群遗传变异的全基因组图谱,将显著提升遗传疾病研究和精准医疗的水平。

6/对决美国:超级通用+产业专属大模型

中国大模型蓬勃发展,已开发近300个。华为盘古和大模型和腾讯混元通用大模型在行业专属大模型领域表现优异。

华为盘古大模型作为华为人工智能生态的基础,承载“重塑千行万业”的使命。

华为携手顾忠泽团队,依托盘古大模型,打造全球首创的人体器官芯片医药大模型。该模型基于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组学大模型、细胞影像大模型,融合器官芯片实验数据,赋能新药研发。

盘古人体器官芯片模型,学习海量数据(17亿化合物结构和60万+细胞影像),拥有数十亿参数。它赋能药物研发全流程,实现突破性成果。

突破性医疗发现:

团队筛选 10,000+ 非肺癌药物,发现新适应症,推动药物研发。

通过器官芯片技术,分析 50+ 患者样本,发现肠癌预后不良新标志物,为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创新算法高效筛选 10 亿+ 分子,获得 100+ 个具有开发价值的全新母核,用于抗肿瘤药物开发。

另外华为还开发了盘古通讯专属大模型、盘古天气专属大模型等等。

腾讯利用混元通用大模型构建了专用于医疗行业的 AI 模型。该模型依托于庞大的医疗知识图谱(超过 285 万实体、1250 万关系),以及多元化医疗场景下的 3000 万问答对话和 36 万专家标注数据。经过多任务微调和强化学习后,该模型在医疗相关任务上表现卓越。

腾讯在医疗领域布局广泛,投资了国内外多家生物技术公司。

海外投资:

- Grail:肿瘤早筛

- Scanadu:移动健康监测

- Karius:传染病诊断

- Clear Labs:基因组测序

- HomeHero:家庭医疗

- CliniCloud:医疗数据管理

- Circle Medical:远程医疗

国内投资:

- 宁丹新药:创新药物研发

- 圆因生物:基因治疗

腾讯医疗影像大模型觅影,提供20+自研AI技术。涵盖眼疾、脑瘤、肝癌、乳腺癌、肺结节等疾病筛查与诊断。已获多病种、多模态医疗AI三类器械证,助力早期疾病发现和精准治疗,让科技惠及更多患者。

微医携手腾讯,打造医疗大模型!

3月13日,微医与腾讯战略合作,聚焦六病共管,通过融合双方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共推医疗大模型。该模型将为肿瘤、心脑血管等领域开发专病智能产品,助力精准诊疗和健康管理。

7/追后

决战算力时代,制胜之道:

* 卧薪尝胆,突破算力瓶颈。

* 持续投入 AI 武器,赋能产业应用。

* 以通用大模型为基石,培育专属产业模型,抢占竞争优势。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见解?-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和分享。-

0 阅读:37

薪科技快评

简介:薪科技评说,发现技术的点滴,记录科学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