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着100多国面,马克龙点名4国入常,限制五常权力,中方亮明立场

阿哲嗨一嗨咯 2024-09-30 16:25:03



联合国,还“合”吗?“踢出五常”、“限制一票否决权”、“引入新成员”……第79届联合国大会刚开幕,关于安理会改革的呼声就一浪高过一浪,火药味十足。有人说这是“世纪大洗牌”的前奏,也有人说不过是“嘴炮”和政治作秀。但不管怎么说,一向被视为国际秩序基石的联合国,这次是真的被摆到了聚光灯下,接受着来自全世界的审视。曾经,它是二战废墟上重建国际秩序的象征;而如今,越来越多人质疑它的权威性和有效性,认为它已经无法适应瞬息万变 国际形势!如此看来,这届联大,注定不平静。

旧秩序的裂痕:从“五常”到“多强”,世界变了,联合国呢?1945年,硝烟尚未散尽,联合国在一片废墟中诞生。彼时,战胜国们为了避免战争的再次爆发,共同制定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安理会作为联合国的核心机构,被赋予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重任。

而“五常”机制,则是这一历史背景下的产物。美国、英国、法国、苏联(后为俄罗斯)、中国,这五个在二战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的国家,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并被赋予了一票否决权。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五常”机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并在解决地区冲突、推动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世界格局并非一成不变。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逐渐从两极对抗走向多极化,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五常”机制的弊端也日益凸显:代表性不足。世界人口超过四分之三的亚非拉国家在安理会缺乏应有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这显然与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多元化趋势严重不符。

决策效率低下。“一票否决”机制虽然可以避免大国之间的正面冲突,但也常常导致安理会陷入决策瘫痪,难以对一些紧急事件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

双重标准。在某些国家牵涉自身利益之际,安理会针对部分国际问题予以公正且客观的处置。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俄乌冲突、叙利亚危机等一系列国际事件的发生,联合国在解决国际争端和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局限性暴露无遗,“旧秩序”的裂痕越来越大,“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暗流涌动:马克龙的“小算盘”与各国的“明争暗斗”在这场关于联合国未来的博弈中,法国总统马克龙无疑是最活跃的角色之一。在第79届联大上,他抛出的“安改方案”迅速成为了国际舆论的焦点。马克龙的方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支持德国、日本、印度和巴西成为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二是限制“五常”的一票否决权,特别是针对那些“犯下大规模罪行”的国家。表面上看,马克龙是在为“联合国更加民主、高效”摇旗呐喊。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番“慷慨激昂”的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小九九”:

提升法国的国际影响力。作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五常”之一,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近年来有所下降。马克龙此般举措意在掌控改革进程的主动权,彰显法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遏制俄罗斯。马克龙方案中关于限制“五常”一票否决权的提议,明显是针对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拉拢新兴国家。支持德日印巴入常,有助于法国拉拢这些新兴经济体,扩大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朋友圈”。当然,对于安理会改革,其他国家也各有各的算盘。美国始终企图在联合国体系内维持其主导地位,故而,对于任何有可能削弱其影响力的改革方案皆持审慎态度。

俄罗斯坚决抵制任何针对其“一票否决权”的限制举措,并指责西方国家试图将联合国政治化。中国向来主张安理会改革应当“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同时强调要维护《联合国宪章》,通过协商和共识来推进改革。除了“五常”之外,“四方安全对话”(Quad)机制中的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也对入常表现出强烈意愿。这三个国家在联合声明中呼吁“对联合国安理会进行改革,纳入来自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常任和非常任成员”,意在扩大自身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入常之争:谁是“潜力股”,谁是“拦路虎”?

在众多有抱负的候选者当中,德国、日本和印度常被吹捧为最有可能的竞争者。然而,想要跨越“入常”这一难关,他们仍需克服诸多挑战。

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拥有相当可观的经济实力和外交影响力。然而,其“二战阴影”以及与俄罗斯的复杂关系依旧是重大阻碍。日本:作为美国的重要盟友,日本享有强劲的经济实力和卓越的技术才能。但是,其有限的政治影响力以及与中国和韩国等邻国的历史包袱构成了重大挑战。印度:拥有庞大人口和巨大发展潜力的印度,常被视作正在崛起的全球大国。然而,其经济发展以及地区安全方面的问题仍是国际社会的主要关注点。这三国的入常前景究竟怎样,不但取决于自身的实力与努力,而且更取决于主要大国之间的博弈与妥协。而这场博弈的结果,将会深刻影响未来全球治理的格局。

改革迷局: 理想与现实的碰撞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归根结底是一场权力博弈。每个国家都在小心翼翼地捍卫自身利益,试图使自身收益最大化、损失最小化。理想固然美好,现实却颇为残酷。多年以来,有关安理会改革的讨论始终深陷于无休止的争辩与分歧之中。各方在幕后激烈的游说与运作进一步使局势变得错综复杂。改革方案接连不断地涌现,却都未能获得足够的支持以付诸实施。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利益难以调和。“五常”不愿舍弃既得利益,新兴国家则渴望在其中获得一席之地。各方相互竞争的利益致使达成共识极为艰难。缺乏政治意愿。一些国家对改革空口承诺,却缺乏做出实际让步的政治意愿。他们将短期收益置于长期利益之上,致使改革进程停滞不前。机制本身的局限。联合国基于宪章的体制赋予了“五常”巨大的权力,任何实质性的改革都需要他们的批准。

这一固有的结构性障碍使得推进任何有意义的改革都充满挑战。面对如此复杂棘手的局面,联合国安理会改革似乎深陷泥潭。未来之路: 世界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联合国?尽管改革之路前方布满艰难险阻,但国际社会不能放弃对更公正、更公平的全球秩序的追求。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世界需要认真思考:我们究竟需要一个怎样的联合国?一个仅仅反映现有权力动态的联合国,还是一个真正代表所有成员国利益的联合国?一个因内部分歧而陷入瘫痪的联合国,还是一个能有效应对全球挑战的联合国?

要打破改革的僵局,为 21 世纪构建一个符合需求的联合国,国际社会需要:凝聚共识,求同存异。各国应超越狭隘的自身利益,从长远视角出发,在改革方面寻求共同基础。平衡效率与公平。改革方案应在效率与代表性之间达成平衡,既要增强安理会的效力,也要确保发展中国家更广泛的参与。



0 阅读:61

阿哲嗨一嗨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