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闭幕的2024陆家嘴论坛上,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明确提到,对外开放是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话音刚落,就有一家外资保险巨头宣布增加在国内保险市场的投资。近日,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民养老”)发布公告称,基于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的公开投资人征集结果,公司计划通过发行新股增资的方式,引入安联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联投资”)作为战略投资者。
若这一投资成功完成,安联投资将成为国民养老的首位外资股东。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4年以来,中国保险市场已经吸引了多家外资机构的目光。如,美国保德信、比利时富杰集团、意大利忠利集团等纷纷购入保险企业的股权。
早已有增资准备
实际上,此次拟引入安联投资之前,国民养老已经为增资筹备了许久。
去年12月26日,国民养老的临时股东大会通过了关于引入战略投资人的增资扩股议案,旨在通过发行新股的方式吸纳一家新的战略投资者。
今年4月,国民养老正式启动了增资项目,计划新增注册资本2.28亿元,经过一系列的程序,6月12日,国民养老的业务执行委员会召开了2024年第24次会议,根据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公开征集投资人的结果,会议最终确认了安联投资作为本次增资的投资者。
值得注意的是,国民养老的现有股东并未参与此次增资。安联投资将出资2.84亿元,其中2.28亿元将直接计入国民养老的注册资本,并全额认购国民养老本次发行的2.28亿股股份。
据悉,安联投资是德国安联集团旗下的一家全球领先的资产管理机构,而德国安联集团则是全球最大的保险和资产管理集团之一,拥有超过130年的悠久历史。
此次安联投资的加入,无疑将为国民养老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战略支持,待监管部门正式批复后,国民养老的注册资本将增加至113.78亿元。
养老金融领域“国家队”
成立于2022年3月的国民养老,注册资本高达111.5亿元,是首批同时试点“个人养老金”和“商业养老金”的专业养老保险机构的身份,被誉为养老金融领域的国家队,由北京市政府相关方面牵头,集结了17家具有强大背景和实力的股东单位共同发起设立。
这17家股东单位阵容强大,涵盖了多个领域的领军企业。其中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等11家知名银行的理财子公司或其下属公司,同时,还有泰康人寿、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等6家在证券保险行业具有显著影响力的机构。
或许是背靠强大的股东支持,国民养老在开业后的第二年便展现出惊人的增长态势。
2023年,国民养老的保费收入迅速跃升,突破了10亿元大关,同比激增高达284%,净利润也从2022年的0.49亿元攀升至2023年的3.15亿元。
进入今年一季度,国民养老的保费收入更是持续走高,达到12.2亿元,已超越2023年全年水平,同时净利润也达到了0.93亿元。
外资企业相继增资入股
除了安联投资,近期外资在中国保险市场的投资步伐明显加快,目前已经有多家外资企业相继增资入股中国险企。
首先,今年5月,中国太平发布公告称,比利时富杰集团计划以10.75亿元向太平养老增资,增资完成后,富杰集团将持有太平养老约10%的股份,并计划在中国养老金融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此外,中国太平还赋予富杰集团未来增持太平养老股权的选择权,最高可增持至24.99%。
其次,保德信国际在今年早些时候通过公开竞价成功获得了前海再保险10%的股权,并在今年3月将这部分股权正式转让给了其母公司美国保德信保险公司。
再往前看,今年1月,意大利忠利保险官网披露了一项重要收购。该公司已经签署协议,以约9900万欧元的价格收购了中意财险51%的股权,此次交易完成后,忠利保险将全资持有中意财险,成为其100%的股东。中意财险将成为外资独资险企的又一代表。
对此,有业内人士直言,外资的进入不仅为中国保险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带来了国际化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有助于提升中国保险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同时,中国保险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一方面,外资的进入将加剧市场竞争,中国险企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以应对来自外资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外资的进入也将为中国险企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合作空间,有助于推动中国保险业的国际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