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零下20度涉水过江,战士脚趾被锋利冰块割断,无人停止

博学的白云朵 2024-10-21 18:54:44

志愿军零下20度涉水过江,战士脚趾被锋利冰块割断,无人停止

1950年冬,朝鲜战场上演了一幕惊心动魄的场景。在零下20度的严寒中,中国志愿军将士们不顾生命危险,毅然决然地涉水渡过冰封的汉江。刺骨的寒流中,锋利的冰块如刀锋般割裂着战士们的皮肉,有的人甚至失去了脚趾。然而,没有一个人退缩,没有一个人停止前进的脚步。这是怎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他们又是如何完成这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让我们一起揭开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1950年12月30日,志愿军总部的作战室里灯火通明。彭德怀总司令和几位高级将领正围在一张巨大的作战地图前,仔细研究着即将展开的第三次战役。地图上,汉江如一条蓝色的丝带横亘在志愿军与敌军之间。

"必须在元旦前强渡汉江,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彭总的目光如炬,手指在地图上划了一道线。

总参谋长闻言皱眉道:"可是彭总,现在是隆冬时节,汉江结冰。敌人在对岸构筑了坚固的防线,还有大量火力封锁。这样强渡,伤亡会很大啊。"

彭总沉默片刻,缓缓说道:"战争就是流血牺牲。但如果我们不打,后果更严重。美军已经准备发动新的进攻,如果让他们得逞,我们前期的胜利成果就会化为乌有。"

经过反复讨论,高层最终拍板决定:由第39军和第40军组成突击集群,在12月31日发起强渡汉江的作战行动。

消息一经传达,前线立刻沸腾了。第39军军长吴信泉立即召集各师团领导开会。他环视着眼前这些久经沙场的将领们,沉声说道:"同志们,总部命令我们在明天强渡汉江。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场生死考验。"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吴军长继续说:"我们要在零下20度的严寒中,徒手涉水过江。对岸敌人火力密集,工事坚固。能不能打赢这一仗,关系到整个战役的成败。"

第347团团长李守义站起来说:"请军长放心,我们347团请战当尖刀。保证攻克敌人江防阵地,为大军渡江开辟通道!"

吴军长欣慰地点点头:"好!就由你们347团担任先头部队。"

会后,各部队立即开展紧锣密鼓的准备工作。由于缺乏专业的渡江器材,战士们就地取材,用门板、木桶扎成简易的小船。工兵连连夜赶制了一批又长又结实的绳索,准备在渡江时牵引使用。

与此同时,政治部门在部队中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动员工作。每个连队都召开了誓师大会,战士们纷纷表态:"就是爬,也要爬过汉江!就是死,也要死在敌人的阵地上!"

12月31日下午,347团5连接到了紧急命令:作为尖刀连,率先渡江。连长刘勇找来几名老兵,商量渡江的具体方案。

"江面结冰,水流湍急,还有敌人的炮火封锁,这仗不好打啊。"一名老兵忧心忡忡地说。

刘连长沉吟片刻,说道:"困难是肯定有的。但是同志们,想想咱们的父老乡亲,想想咱们的祖国。我们不渡江,难道等着敌人打到家门口吗?"

大家都沉默了。片刻后,一名班长坚定地说:"连长,我们跟你冲!"

天色渐暗,5连的战士们静静地卧倒在江边的雪地里。刘连长挨个查看战士们的装备:每人都穿上了棉衣棉裤,脚上套着橡胶套鞋。为了御寒,有些战士还在衣服里塞了稻草。

江面上不时传来冰块撞击的脆响,夹杂着对岸隐约的枪炮声。刘连长看了看表,距离总攻还有不到一个小时。他轻声对身边的战士说:"一会儿听我的号令,大家跟着我,一起冲过去!"

1950年12月31日晚上17时整,汉江北岸突然腾起一串信号弹,照亮了漆黑的夜空。紧接着,隆隆的炮声打破了冬夜的寂静。志愿军的炮火如雨点般落在敌军阵地上,爆炸声此起彼伏。

在炮火的掩护下,347团5连的战士们迅速起身,向着冰封的汉江冲去。连长刘勇第一个跳入刺骨的江水中,大声喊道:"跟我来,同志们!"

零下20度的严寒中,江水就像无数把尖刀,狠狠地刺入每个人的身体。战士们咬紧牙关,奋力向前。刚入水不久,有人就被急流冲倒了。身边的战友立即伸手拉住他,互相搀扶着继续前进。

水流湍急处,冰块像利刃一样划过战士们的身体。有的人的棉裤被划破了,鲜血顺着腿往下流。班长李心烛感到脚上一阵剧痛,低头一看,竟发现自己的一个脚趾被冰块生生割断了!他强忍疼痛,继续向前。

渐渐地,战士们的衣服被冰水浸透,结成了一层厚厚的冰甲。每走一步都要耗费巨大的力气。有人脚下一滑,整个人栽进了冰水里。等他挣扎着爬起来时,已经成了一个"冰人"。

就在这时,对岸的敌人发现了正在渡江的志愿军。顿时,密集的子弹如蜂群般袭来,在水面上溅起一朵朵水花。有的战士中弹倒下,被急流卷走。但更多的人毫不畏惧,继续向前冲锋。

2排副排长张殿学头发上的水珠已经结成了冰凌,但他依然带头冲在最前面。终于,他带领几个战友率先登上了对岸。然而,等待他们的是敌人的机枪火力网。

张殿学大喊一声:"机枪手,压制敌人火力!"可是,机枪手刚端起枪,却发现枪管已经被冻住了,根本无法射击。千钧一发之际,张殿学灵机一动,对着机枪枪管撒了一泡尿。热气腾腾的尿液解冻了枪管,机枪终于响了起来!

在机枪的掩护下,越来越多的战士登上了岸。他们顾不上处理伤口,顾不上擦干身上的水,立即向敌人的火力点发起了猛烈进攻。

与此同时,39军的其他部队也在不同地点强渡汉江。347团7连在全军著名的战斗英雄王凤江带领下,正奋力向对岸冲击。敌人的炮火不断在江面上炸开,有的战士掉入冰窟窿里,瞬间就被冻得动弹不得。

王凤江一边用冲锋枪还击,一边大声鼓励战友们:"同志们,谁先上岸谁就是英雄,立功的时刻到了!"他站在岸边,一个接一个地把即将到岸的战友拽上来。

随着越来越多的志愿军战士登岸,敌人的防线开始崩溃。天刚蒙蒙亮时,39军就已经在对岸站稳了脚跟,并向纵深发起了进攻。

然而,胜利的代价是惨重的。据不完全统计,仅347团一个团,在这次渡江战斗中就有近三分之一的战士伤亡。很多人牺牲在冰冷的江水中,连尸体都找不到了。

渡江成功后,军医们忙得不可开交。他们发现,除了枪伤,最多的就是冻伤。有的战士的手脚已经冻得发黑,不得不截肢。还有人因为体温过低,出现了严重的心律失常。

39军军长吴信泉来到野战医院慰问伤员。当他看到一位失去了双脚的年轻战士时,不禁红了眼眶。那位战士却笑着说:"长官,不用难过。我们虽然付出了代价,但是打败了敌人,保卫了祖国。这是值得的!"

这次惊心动魄的渡江战役,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更展现了志愿军将士们不畏艰险、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他们用血肉之躯,在冰天雪地中为祖国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

随着志愿军成功渡过汉江,战斗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然而,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敌军的顽强抵抗,给志愿军带来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挑战。

1951年1月1日凌晨,第40军118师352团在向敌军阵地发起进攻时,遭遇了一个令人始料未及的困境。由于渡江时的浸泡,大部分枪支都受了潮,无法正常击发。团长李国富接到这一报告后,立即下令全团停止前进,就地进行武器检修。

在零下20度的寒风中,战士们冻得瑟瑟发抖,却不得不用僵硬的手指拆卸枪支。有经验的老兵教导新兵如何用火烤干枪管内的水分。然而,这个过程异常缓慢,而敌人的炮火却不断袭来。

就在这危急时刻,352团的通讯员小王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妙计。他跑到团长李国富面前,气喘吁吁地说:"团长,我有个主意。咱们可以用尿来解决这个问题!"

李团长听罢,先是一愣,随即恍然大悟。他立即下令全团官兵就地解决内急,用热乎乎的尿液来烘干枪支。这个看似粗俗却十分实用的方法,使得352团的武器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了战斗力。

然而,刚解决了武器问题,352团又遭遇了更大的危机。当他们推进到敌军阵地前沿时,突然发现自己踏入了一片雷区。由于前期炮火准备不足,这片雷区并未被完全摧毁。

第一排战士刚踏入雷区,就有几人不幸踩中地雷。爆炸声此起彼伏,惨叫声不绝于耳。眼看伤亡越来越大,李团长当机立断,命令全团后撤。

就在这时,担任352团侧翼掩护的师警卫连传来捷报。连长金克智带领一个小分队,成功找到了一条穿越雷区的安全通道。原来,金克智曾在国内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排雷经验。他带领战士们仔细观察地形,利用简陋的工具,小心翼翼地探测出了一条安全路线。

李团长闻讯大喜,立即命令全团沿着这条通道前进。在金克智的带领下,352团成功突破了敌军的雷区防线,一举攻入了敌军阵地。

然而,战斗远未结束。就在志愿军以为胜利在望时,敌军突然发动了猛烈的反击。原来,美军指挥官麦克阿瑟早就预料到志愿军可能会在元旦前后发动进攻,因此在后方埋伏了大量预备队。

1月1日中午,当志愿军的先头部队刚刚站稳脚跟时,美军的重型坦克和装甲车突然从山谷中冲出,向志愿军阵地发起猛攻。没有重型武器的志愿军顿时陷入了被动。

危急时刻,40军军长温玉成临危不乱。他立即命令炮兵部队向前推进,同时调动预备队迅速增援。温玉成亲自来到前线指挥,他站在一处高地上,用望远镜观察敌情,不时对身边的参谋下达命令。

就在这时,一发炮弹在温玉成附近爆炸。爆炸的冲击波将他掀翻在地,他的右臂被弹片击中,鲜血直流。警卫员赶紧上前搀扶,劝他后撤治疗。温玉成却摆摆手说:"现在是关键时刻,我不能离开!"他用左手接过望远镜,继续指挥战斗。

在温玉成的指挥下,志愿军顽强抵抗,逐渐稳住了阵脚。炮兵部队及时赶到,用密集的炮火压制了敌军的进攻。到傍晚时分,敌军的反击势头终于减弱,开始撤退。

这场激烈的遭遇战,让志愿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仅40军一个军,就有近千人伤亡。然而,他们的牺牲并非徒劳。通过这场战斗,志愿军不仅粉碎了敌军的反击企图,还为后续的战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夜幕降临时,战地医疗队忙碌起来。他们在战火中穿梭,抢救伤员。由于条件艰苦,很多手术都是在简陋的帐篷里完成的。医生们顾不上休息,连续工作了整整一夜,才将所有重伤员抢救过来。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渡江战役中,志愿军战士们展现出的团结精神和战友情谊,成为了他们克服严寒、战胜敌人的关键力量。

1951年1月2日,天刚蒙蒙亮,39军347团的战士们就开始了新一轮的进攻。在前一天的激战中,他们已经成功突破了敌军的第一道防线,但前方still存在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3连的战士小李在昨天的战斗中被冰块划伤了腿,虽然伤口已经包扎,但他还是一瘸一拐的。看到这种情况,他的班长王大壮二话不说,蹲下身子说:"来,我背你!"

小李连忙推辞:"班长,我自己能行,你还要指挥战斗呢。"

王大壮坚持道:"别废话,上来!咱们是一个班的兄弟,就要共同进退。"

就这样,王大壮背着小李,带领全班战士继续向前推进。当遇到敌人的火力点时,王大壮就把小李放下,自己冲在最前面。等清除了威胁,他又背起小李继续前进。

与此同时,在40军的阵地上,一个感人的场景正在上演。5连的机枪手老张在昨天的战斗中牺牲了,他的搭档小王接过了机枪,但由于缺乏经验,总是打不准。

这时,隔壁班的老兵刘大个子主动来到小王身边。他说:"兄弟,我来教你。"说着,就手把手地教小王如何正确使用机枪。

在刘大个子的指导下,小王很快就掌握了要领。当敌人发动反击时,小王用精准的火力压制住了敌人,为部队的推进创造了有利条件。战后,小王拉着刘大个子的手说:"大哥,要不是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刘大个子拍拍小王的肩膀说:"咱们是一个连队的兄弟,互相帮助是应该的。老张用生命保护了我们,我们更要团结一致,把仗打好。"

在极度寒冷的环境中,战友之间的体温分享成为了一种特殊的温暖。当部队在夜间休整时,战士们常常三五成群地挤在一起,用彼此的体温来抵御刺骨的寒意。

有一次,42军的一个排在雪地里埋伏了整整一夜。为了不暴露位置,他们不能生火,只能紧紧地依偎在一起。排长孙二虎看到一个年轻战士冻得直打哆嗦,就悄悄地脱下自己的棉衣给他披上。

天亮后,那个年轻战士发现自己身上多了件棉衣,而排长却只穿着单薄的军装。他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紧紧地握住了排长的手。

孙二虎笑着说:"别客气,咱们是一家人。只要能打胜仗,冻掉这身老骨头也值了!"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役中,战地电台成为了连接战士们与后方的重要纽带。每当有空闲时间,战士们就会围坐在电台旁,收听来自祖国的声音。

有一次,66军的战士们正在收听一档特别节目。主持人用温暖的声音说:"亲爱的志愿军战士们,你们在异国他乡英勇作战,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着你们、支持着你们。让我们一起听一首《歌唱祖国》,愿这歌声能给你们带来力量和温暖。"

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时,许多战士不禁热泪盈眶。他们纷纷表示,听到祖国人民的支持和鼓励,再苦再累也值得。

在战斗间隙,战士们常常会聚在一起,分享家乡的故事和对未来的憧憬。有的人讲述自己的家乡如何支援前线,有的人畅想战争结束后要如何建设祖国。这些温暖的交流,不仅增进了战友之间的感情,也坚定了他们的战斗信念。

一天晚上,50军的一个连队在篝火旁休息。连长张福看到大家都有些疲惫,就提议每个人讲一个鼓舞士气的故事。

一个来自山东的战士讲述了自己家乡的老乡如何踊跃捐献粮食和棉衣支援前线。另一个湖南小伙子则分享了自己参军前,全村人为他送行的感人场面。

当轮到张连长时,他沉吟片刻,说道:"同志们,我给大家讲个真实的故事。在辽沈战役中,我们团有个叫王保国的战士,他负伤后仍坚持战斗,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为部队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张连长的故事让所有人都沉默了。片刻之后,大家不约而同地站起来,向着前线的方向敬了个庄严的军礼。

就这样,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志愿军战士们用真挚的战友情谊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他们互帮互助、共同进退,用团结的力量战胜了严寒和敌人的枪林弹雨。这种战友情谊,不仅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也成为了志愿军战无不胜的重要法宝。

1951年1月4日,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志愿军终于突破了汉江防线,将战线推进到了汉城附近。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不仅改变了朝鲜战场的战略格局,也极大地鼓舞了志愿军将士们的士气。

当天下午,志愿军总部召开了紧急会议。彭德怀总司令听取了各部队的战况汇报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说:"同志们,我们的渡江作战取得了重大胜利。这不仅打破了敌人的汉江防线,也粉碎了他们妄图在三八线以北稳定战线的企图。"

参谋长徐光华补充道:"根据侦察部门的报告,敌军已经开始从汉城撤退。我们如果乘胜追击,有可能一举收复汉城!"

彭总听后,沉思片刻,说道:"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场胜利是用巨大牺牲换来的。仅39军一个军,就有近三分之一的战士伤亡。我们必须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

会议结束后,彭总亲自给毛主席发去了一封电报,汇报了渡江作战的胜利情况。毛主席很快回电表示祝贺,并指示要继续乘胜追击,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收复汉城。

与此同时,美军统帅麦克阿瑟正在东京总部焦头烂额。他接到前线报告,说志愿军已经突破汉江防线,正向汉城逼近。麦克阿瑟难以置信地说:"这怎么可能?我们花了那么大力气构筑的防线,怎么会这么快就被突破了?"

参谋长向他汇报道:"将军,根据前线观察,中国军队展现出了惊人的意志力和战斗力。他们在零下20度的严寒中涉水渡江,这是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

麦克阿瑟沉默了许久,最后下令道:"立即撤出汉城,我们需要重新制定战略了。"

就这样,志愿军的这次渡江作战,不仅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还在心理上极大地打击了敌军。美军不得不承认,他们低估了这支来自东方的军队的战斗力。

然而,胜利的背后是巨大的牺牲和付出。在39军347团的临时野战医院里,伤员们正在接受治疗。一位失去了双腿的年轻战士对来慰问的军长说:"首长,我们虽然付出了代价,但是为祖国争光了,这是值得的!"

军长听后,紧紧握住了这位战士的手,说:"你们都是英雄!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的牺牲。"

在前线,志愿军战士们正在清理战场,掩埋阵亡的战友。一位老兵看着满地的弹壳和战友的遗体,喃喃地说:"兄弟们,你们安息吧。我们一定会继续战斗下去,把你们未完成的事业进行到底。"

这场胜利不仅改变了战场局势,也深深地影响了志愿军将士们的精神面貌。他们更加坚信,只要团结一心、不怕牺牲,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打不败的敌人。

1月5日,志愿军39军率先进入汉城。当红旗再次飘扬在汉城上空时,所有人都激动得热泪盈眶。一位年轻的排长对身边的战友说:"看到没,咱们的血没有白流!这面旗就是用咱们的鲜血染红的!"

然而,志愿军并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彭德怀很快下达了新的命令:继续向南推进,彻底粉碎敌人的防线。

这次渡江战役的胜利,不仅提升了志愿军的士气,也极大地鼓舞了国内的民心。当胜利的消息传回国内后,全国上下一片欢腾。各地纷纷举行庆祝集会,人们欢呼雀跃,为前线将士的英勇表现感到自豪。

在北京,毛主席接见了从前线回来的代表团。他亲切地询问了前线的情况,并对志愿军将士们的英勇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毛主席说:"志愿军的这次胜利,不仅打败了敌人,更重要的是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志气。这场仗,我们打出了国威和军威!"

这场战役的胜利,也为后来的谈判奠定了基础。当志愿军展现出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后,美方不得不重新考虑他们的战略。他们意识到,想要在朝鲜战场上获得全面胜利是不可能的,必须考虑通过谈判来结束战争。

多年后,当回忆起这段历史时,一位参加过渡江战役的老兵说:"那是一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是我们无怨无悔,因为我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了祖国的尊严,让世界知道了中国人民的力量。这段历史,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

0 阅读:42
评论列表
  • 2024-10-23 06:20

    39军116师347团曾经的一员,向前辈致敬!

博学的白云朵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