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雅悠远笔如破墨:谈王维诗歌的色彩美

磨叽和疙瘩 2020-04-18 09:58:05
我国诗歌源远流长,奇丽宏富。《诗经》《楚辞》《汉乐府》各有所长,魏晋空灵,南北浮华,又孕育出瑰丽盛唐气象。王维,字摩诘,是家喻户晓的唐朝诗人。诗歌题材广泛,以山水、田园诗著称。擅长表现大自然的静谧恬适之美,体现了盛唐诗词秀调雅、情深韵长的典型风范。

历来对王维诗歌的评价层出不穷,最深入人心的莫过于《东坡志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所载:“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轼一语道破了王维诗词之妙,表达了自己的审美倾向。

贺拉斯也说,“诗歌就像图画:有的要近看才看出它的美,有的要远看;有的放在暗处看最好,有的应放在明处看,不怕鉴赏家敏锐的挑剔;有的只能看一遍,有的百看不厌。”王维触景生情,情动而辞发,读诗之人又因诗而生情,这就构成了二次审美。

可见,“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婚媾后所产生的婴儿。”而“自然美”从美学观点上看是自相矛盾的,是“美”就不“自然”,只是“自然”就还没有成为“美”。

著名学者袁行霈先生在论及王维山水田园诗“诗中有画”这一特点时说:“王维‘诗中有画’,是因为他虽用语言为媒介,却突破了这种媒介的局限性,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语言的启示性,在读者头脑中唤起了对于光、色、态的丰富联想和想象,组成一幅生动的图画。”王维是诗人,也是画家,而对于王维诗歌的光、色、态向来缺乏系统分析,本文将从色彩入手,一窥究竟。

山水田园诗的色彩美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积雨辋川庄作》)

这首《积雨辋川庄作》被清人赵殿誉为唐诗“压卷”之作。其中“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历来受到高度赞扬。其 “漠漠”、“阴阴”描绘色彩的四字被认为“自见其妙”,“爽健自别”,“化腐为奇”等等。“漠漠”是大片的,占据了主要画面,而“阴阴”是一角,是画面的局部。这样,大片的明绿和局部的暗绿就不仅构成了对比,还构成了呼应。夏木的存在,更衬托出水田的明媚;水田的明亮,也衬托出夏木的深幽。这是“漠漠”、“阴阴”四个字的作用。

但在水田这个局部中,又有嫩绿秧苗和白鹭的色彩对比;在夏木这个局部中,又有浓绿树荫和黄鹂的色彩对比。就整个画面来说,白鹭起飞的动态,与黄鹂鸣啭的声音,又形成了另外一种对比。所以说,这两句诗的审美内涵其实是十分丰富的。仔细揣摩,便能真正理解王维诗中的色彩美。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暮霭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过香积寺》)

这首诗空寂清妙,禅韵悠扬,是王维充满禅意的诗歌之一。这首诗的妙处在于“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一联。“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已经渲染出香积寺的空旷与宁静,而“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更是用动衬静的方法烘托了一种空漠的情调。日光本是明媚而温暖,但是透过密叶到古木老林中来,洒在青松之上,却给人以幽冷寂之感。“青”在文中的运用,更添苍翠、幽冷、僻静。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

这首诗描写的是世人走在山间小路上,周身被空明的绿色所包围,山间的空气本来就是湿润的,而空明的翠色仿佛要化作水珠撒落下来,虽然“山中元无雨”,却不由产生衣服被淋湿之感。此时,这个似真似幻的“湿”字,更突出的显示了“空翠”色彩的浓烈。再从诗句的全文来看,“白石出”与“红叶稀”概括而形象的展示了初冬山中景色的显著特征。然而,这不是山景全貌。作者采用由近及远的顺序描写,接下来告诉读者,此时山景的基本面貌乃是由众多的苍松翠柏等终年常青的树木构成的充满生命力的“空翠”。“空翠”这一鲜明的色彩描写把读者带入一片一望无际的空明的绿色之中。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田园乐》)

桃红、柳绿是最具有春天特征的画面,在诗的前两句,作者便用色彩勾勒了充满春天气息的清新可爱画面。在“桃红”与“宿雨”、“柳绿”与“朝烟”之间分别用上贴切的动词“含”、“带”,使色彩浓淡互补,景物相映成趣,使静中有动,显现出灵动之美。

送别诗的色彩美

积水不可及,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送秘书晁间还日本国》)

这首诗是作者送日本友人晁衡所作,晁衡将远渡重洋,异域之别,音信难通,诗中充满了归途漫漫、依依惜别之感慨。本诗的色彩美在于第四联。“鳌身”一句以丰富的想象、夸张的笔墨写出大海中奇特的景象。“鳌”是大龟,鳌身突出海面,镶嵌在蔚蓝的天幕上,将蓝天都映成黑色,可见鳌之大。鱼眼为红色,它穿梭在海水中,将碧波都映成红色,亦可想象鱼之巨大。这两句善于运用色彩,使画面格外鲜明突出,有感染力。

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送刑桂州》)

铙歌鼓吹喧响,乘风破浪扬帆。夕阳西下,水天相接,明亮澄澈;潮水涌来,天地一色,昏青苍茫。这首诗可谓是形、声、色、情融为一体的佳作。“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一联以“白”、“青”二色入句,不仅仅道出江湖、天地之色,更凸显出日落、潮涌之动态。色彩语词的使用使本联于优美中见壮阔,于勾染中见磅礴。

结语

综上可见,王维诗歌尤其是山水诗中的景物描写,不仅动词贴切,生动传神,而且更加注重色彩表现。不管在文学上、史学上还是美学上,这些都具有揣摩和研究的价值。需要提出的是,王维山水诗中,描写艳丽色彩的并不多见,这大概与王维的性情有关。王维是佛教徒,有许多审美体验都与宗教体验相通。例如《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虽是描写红色芙蓉,却“即景会心”,不加雕琢,充满禅趣。

据统计,王维山水诗中出现“白”共91次,“青”共62次,而且“青”与“白”常常相对。例如“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青菰临水映,白鸟向山翻”,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等。对此,从诗画关系的角度看,是以墨气表现骨气,以墨彩暗示色彩;从美学的角度看,“青”、“白”二色更能体现王维对离形得似的境界和萧疏淡雅的风格之追求。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