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沈腾马丽主演的一部电影《抓娃娃》上映,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票房,碾压了许多同期电影,这一点让许多人意难平。
为什么取得标票房冠军的又是一部没头没脑的喜剧片?电影的世界中,只剩下这块田野值得开垦么?
现实就是如此,《抓娃娃》电影的这个名字特别的不讨好,特别的没内涵,但架不住沈腾名气大啊,架不住大家喜欢看荒诞喜剧片啊。
粗看之下,这部电影的确没有其他优势,除了搞笑。
沿袭西红柿首富的梗,强行制造出无与伦比的设定,然后从这个设定出发,信息的不平衡之间,爆出一系列的搞笔名场面。
有人称此影片为小品的集合,一个片段接着一个片段,努力的打造一个接一个的小品,互相有联系就行。就算影片的最后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托底,也没有关系,九个小品已经演完,观众们都乐开了怀,底不底的,根本就不重要。
有人抱怨,沈腾这部电影没有一点营养,男女老少,根本从中汲取到不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看看里面都是什么人,一群骗子和一个傻子,骗子在演戏,傻子认真的看戏。
正能量在何处?价值观在何处?
只是喜剧片而已,只提供情绪价值,即让你开心两个小时,就足够了,谈什么其他的教育价值,找错片场了。
但真不是这样,此影片包含着更深层次的意味,绝不简单,其内核被搞笑包裹着,必须深挖才能接近真相,即认识到沈腾的一番苦心。
这本是一部天马行空的寓言大片,其中的设定都有着极为现实的意义。
其一,我们很贫穷。
看看我们在城市的位置,边缘的不能再边缘了,看看我们的房子,破旧的不能再破旧了,地上污水横流,头顶雨水渗露,空间狭促全家人坐一起,家具腐朽胖人坐了就得跌跤。
父母穿着寒酸,奶奶卧病在床,一日三餐两个素菜,夏天靠风扇,冬天靠炉子。
但这些都是假的,在看不见的背后,父母们锦衣玉食,出门坐豪车,进柜坐沙发,珠光宝气,名包在身。只是不让孩子知道!
其二,我们很爱你。
如此贫穷的情况之下,父母依靠着打零工艰难度日,衣食尚不得周全之下,依然忘不了让孩子上学,砸锅卖铁也得供孩子上学。也得把孩子送到好的学校,好的培训班,找到好的老师。
父母尽全部的努力为孩子提供了学习便利,既证明了父母的爱,也使孩子有负罪感,有高强的压力,孩子的任何不听话,都是一种罪过。
实际上呢,上学本来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根本不费九牛之一毛。
其三,我们全靠你。
所有的现状都有一种感觉,都是过渡期,都在等待孩子成长。孩子必须要好好学习,必须要考上大学,这样才能改变现状,买到大房子,给奶奶治病,父母不用再辛苦打零工。
将来是孩子的,孩子必须要承担起来,承担这改造一切的重担。
但却不是这样,一来现状没有那么差劲,二来孩子听话也改变不了什么,只是因为有大量财富需要继承罢了,而众多的其他的孩子是没有这个先天条件的。
其四,我们为你好。
从小不让孩子看乱七八糟的视频,不让玩电子游戏,不让玩耍萝卜刀,不让玩水玩泥玩沙子,不能骂打不能打架不能攀比,不能松劲不能偷懒不能躺平。
必须在严格的监控下生活着,必须要按照父母的意志生活着。苦难不是受罪,苦难是老师,苦难是最好的良药。
有校车不能坐,有手机不能看,外面都已经车水马龙灯红酒绿了,还得让孩子生活在原始的丛林里。
本来可以欢笑的童年,可以做童年该做的事的童年,现在只剩下凄惨和无尽的遗憾,本来可以舒服的躺平,现在只有一个字:“卷”,整个社会都病了,并且病的不轻。
而一切被揭穿时,父母也只是说一声:都是为了你好!
由此,沈腾不简单,这影片不简单,其包藏的社会意义大了去了,大家还可以慢慢欣赏几遍。
经过分析,大家觉得有道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