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被中国用核武器轰炸45次的罗布泊,如今又是何等光景?

解析冷知识 2024-10-08 15:52:34

中国幅员辽阔,有很多地方以神秘闻名,尤其是位于新疆东南方向的罗布泊。

【罗布泊】

历史上有许多探险家和科学家在罗布泊失踪后遇难,如彭加木和余纯顺,这些事件都为罗布泊增添了更多的神秘和危险色彩。

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质,使得罗布泊成为了我国核试验的最佳位置。

后来作为试验基地的罗布泊,被我国用核武器轰炸了45次,那么这里如今又是怎样一幅光景呢?

核试验基地的选择

1945年,随着两颗原子弹的爆炸,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宣告了结束,但随之而来的,是各国对核武器研制的紧张阶段。

【在日本爆炸的原子弹】

在见识了核武器的威力之后,全世界都对其产生了畏惧之心,各个大国也把核武器的研究提上了日程,以免夜长梦多。

那时候新中国才成立不久,各方面都等待着重新发展的推力——我们既没有试验核武器的技术,也没有制造核武器的强大经济能力。

但是美国的核武器就像是悬在中国脖颈上的一把利剑,如果我们不抓紧机会完成核武器的研制,那么在未来必定会继续受到他国的限制。

所以,那时候我们只能暂时依靠苏联开启核武器研制项目。

【苏联专家在中国】

后期苏联因为修正主义导致的和中国决裂暂且按下不表,前期我国的核试验项目的起步,确实和苏联的帮助有着很大的关系。

其中就有核试验基地的选择。

一开始,苏联专家基于我国的地形分布特点,选择将敦煌西北地区作为试验地点。

【敦煌地区的人文古迹】

但是我国的研究人员在进行实地考察后,却发现这里有着许多人文古迹和历史遗产。

如果说核武器是我国实力的硬件设施,那么这些历史遗产就是我国的软件实力,二者都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另外,敦煌地区常年缺水,特殊的土质会在核爆炸后掀起大量的污染性烟尘,对试验带周围居民和环境有十分有害。

【敦煌地区旧景】

而且苏联专家选定的试验地带周围的居民数量还不算少,因为他们并不认为中国需要制造一个威力很大的核武器——只要有就行了。

这当然不符合中国人“有备无患”“未雨绸缪”的习惯,就算彼时我国的能力还不足以研制出大威力核武器,也不代表之后不行。

乾坤未定,谁也不知道未来的国际局势是怎样的。

所以中国的科研人员们在敦煌周围展开了考察,最终选择将敦煌地区旁边的罗布泊作为试验基地。

【罗布泊】

因为罗布泊虽然是沙漠,却也有淡水水源,不仅位置隐蔽性好,视野开阔方便试验,还能保证研究人员和战士们的生活。

在此之后,罗布泊便在1959年被确定为中国的核试验基地,并在之后的37年里,接受了45次核试验的轰炸。

被轰炸后的罗布泊

罗布泊的生存环境是非常艰难的,加之那时我国正赶上了三年困难时期,研究基地缺水缺食物。

偏偏核武器的研究就非常精细,一点偏差都有可能导致试验失败。

【在罗布泊参与试验项目的解放军】

所有参与研发的科研人员,和对项目进行辅助支撑的解放军战士们,在罗布泊隐姓埋名,吃了许多人难以想象的苦楚,更有人永远牺牲在了漫天的黄沙中。

但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我国原子弹、氢弹相继问世,我国再也不用惧怕任何国家的威胁了。

【中国的首颗原子弹爆炸】

这样的成果,除了参与人们,也有罗布泊的一份功劳。

在大家的印象里,被核武器轰炸过的地方,想必是一片废墟、寸草不生、生灵涂炭的。

被轰炸了45次的罗布泊,肯定也惨不忍睹。

但不可思议的是,罗布泊根本和“死亡之地”挂不上钩——它早已经在中国人的努力下,焕然一新了。

一开始,罗布泊的环境就不太好,沙漠环境和导致当地几乎没有什么动植物存在。

【以前的罗布泊】

后来核试验在此进行,其环境也确实变得更加恶劣了。

不过,1996年罗布泊就结束了它作为核试验基地的光荣使命,之后国家开始重视各地的生态环境保护,罗布泊这个“大功臣”自然也是被治理的重点对象。

在国家的政策和当地人的努力下,罗布泊的水源不再像当年那样稀少,而水乃生命之源,越来越多的动物因为水源而选择在罗布泊定居。

【现在的罗布泊】

慢慢的,当地生态系统里的种群越来越丰富,整个生态系统也越来越稳定。

更让人开心的是,我国又在罗布泊发现了的大型矿产,据估计,其所包含的钾盐矿物规模达到了2亿吨。

可以想象,罗布泊的环境在国家的坚持治理下,会因为良性循环越变越好,而丰富的矿产资源也能给国家的经济带来不小的收入。

【罗布泊】

而未来的罗布泊,也一定会摆脱“恐怖”的刻板印象,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变得更加美好。

参考资料:

【1】「75个地标见证共和国成长的脚步」罗布泊(1967)·中国日报网

【2】罗布泊科考归来:寻找荒原“重生”的密码·新京报

0 阅读:1

解析冷知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