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请勿抄袭和搬运,违者必究
必须要承认的是,富士康对中国制造业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也给上百万人口解决了就业问题,与富士康相关的上下游供应商受益匪浅。当然,大陆市场对富士康的支持也是非常大的,促使其拿下苹果订单,成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厂。
去年富士康却在大陆遭到税务和土地问题的稽查,随后富士康不断加大印度市场的投资,富士康转移生产线,裁撤32万岗位,是我们的错?我们赶走了它?
富士康的印度之行富士康赶上了中国市场开放的东风,早期是在深圳建设电子代工厂,后来又一步步扩张到佛山,郑州等地,在大陆形成百万级别的员工规模。苹果看重富士康的代工实力,每年都将iPhone订单大头交给富士康,部分高端旗舰机型更是富士康独家生产。
有大陆的支持,还有苹果的亲密合作,富士康Buff叠满了,屹立全球代工行业的金字塔顶端。不过富士康并非一帆风顺,去年富士康在大陆踩了红线,遭到税务和土地问题的稽查,最终因偷税漏税问题被罚款2万元。
虽然罚的钱不多,但也说明富士康被盯上了,让富士康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只要做了,就算再细小的问题也会被揪出来。被罚之后的富士康,转移生产线到印度。
富士康的印度之行轰轰烈烈,不仅多次追加印度工厂的投资,而且还与印度HCL公司合资开设公司经营芯片封测业务,富士康出资3720万美元。印度市场的潜力非常大,苹果同样在加码印度市场,有这些因素在,富士康没有理由拒绝印度投资。
我们赶走了富士康?富士康若只是一家普通的公司,走了也就走了,对市场不会产生重大影响。可富士康的背后牵涉上百万家庭的就业岗位,一些地方的出口额,税收贡献也离不开富士康。可为何富士康还是要转移生产线,裁撤32万岗位呢?
有一种声音认为是我们的错,我们赶走了它,如果不是对富士康进行稽查,也许对方就不会走。这种声音的论调绝对是错误的,就算没有大陆对富士康出手,富士康也一样会走。
从商业化的角度来看,印度市场有丰富的劳动力,符合富士康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定位。富士康到印度赚钱属于正常的商业布局,和大陆市场如何对待富士康没有关系。
另外富士康也没有完全撤离大陆,在郑州,富士康斥下巨额投资打算再造一个富士康。富士康还注册了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同样是在大陆进行的部署。种种来看,富士康的去与留和中国市场没有绝对的联系。
退一步说,就算富士康真的走了,国内的比亚迪,立讯精密等代工厂也会迅速填补空缺,市场离了富士康,照样能运转下去。
同意的请点赞,欢迎转发,留言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