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地球几万公里的“海面”上,月亮激起了大潮

宇宙奥秘的风趣 2024-04-01 01:08:55

月球对地球的潮汐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引人入胜的自然现象。简单来说,由于月球的引力作用,地球上的海水会形成一个潮汐椭圆,大潮的最高点通常直接对着月球。尽管这一描述简化了实际过程,它忽略了太阳的引力以及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等因素的作用,但提供了对潮汐现象的基本理解。

我们常见的海洋潮汐包括半日潮和半月潮。这意味着在一天之内,通常会有两次涨潮和两次退潮(白天涨潮称为“潮”,夜晚涨潮也称为“潮”)。此外,每半个月,潮汐的高度随着月相变化,即随着月亮的圆缺变化而改变。

不仅在海洋中,在地球的固态、液态、气态等各个圈层中,我们都可以观察到月球潮汐的影响。例如,大气密度随月相的改变而波动,显示出与海洋潮汐类似的模式。这些潮汐现象对地球及其生物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地壳潮汐可能触发地震、火山活动等地质事件,海洋潮汐影响热量分布和生物进化,大气潮汐影响全球气候,而电离层潮汐则可能干扰无线电通讯和卫星轨道。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更遥远的地球等离子体层时,我们发现月球的影响仍然显著。等离子体层位于地球电离层之上,是一种由冷而致密的等离子体组成的环状区域,可以视作地球的一个“等离子体海洋”。等离子体层具有清晰的外边界,称为等离子体层顶,其位置相对于地心的距离大约是4到6个地球半径,约2万到3万公里。这个“海面”并不平静,其高度会发生变化。如果排除其他因素,等离子体层顶的高度变化与月球周期有关,这表明等离子体层同样受到月球潮汐的影响。

在距离地球数万公里之遥的地方,科学家们如何探测这个相当于“海面”的变化呢?答案在于利用卫星数据。当卫星穿过等离子体层顶附近时,电子和离子密度的降低以及电磁现象的突变会被记录下来,从而“标记”出层顶的位置。积累大量此类数据就可以分析等离子体层的动态变化。

实际上,科学家们已经这样做了。他们使用了世界上最大的地球等离子体层顶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最初并非为研究月球潮汐而建,而是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何飞研究员为了研究等离子体层顶对太阳风和地磁变化的响应而创建的。经过9年的努力,收集了18颗不同国家卫星近40年的观测数据,建立了拥有近10万条记录的数据库。

该数据库发表后,其他学者发现它可以用来探索等离子体层中的月球潮汐现象。通过基于月相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等离子体层边界位置存在类似于地球上潮汐的周期性波动。不过,与地球潮汐不同的是,等离子体层的最高点始终位于月球前方90度的位置,而非直接与月球连线。此外,等离子体层内的潮汐周期表现为全日/全月周期。

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了数据库中的电场数据,揭示了等离子体层潮汐现象的形成机制:它是引力和电磁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解释了为什么等离子体层潮汐现象与地球上的潮汐现象有所不同。

现在科学研究正在经历一场革命性的转变。以前,科学发现依赖于观察、假说验证和理论分析;现在,大数据的使用使科研工作更多地依赖数据的驱动。这种转变不仅改变了科研的方法,还为科学知识的产生开辟了新途径。科学家们不再仅仅寻找因果关系,而是越来越多地寻求相关性,以数据为基础构建新的科研逻辑。

0 阅读:0

宇宙奥秘的风趣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