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做的早餐是世界上最贵的!可她的离世,这些人都哭了

要说当年 2024-03-15 03:28:28

做个小本生意,不赚钱,还要倒贴钱,而且27年来就一个价钱,未涨过一元一角一分。

有人说她傻,她却很高兴地说自己不傻。

随着年纪增大,手脚没以前灵活,做起早餐比以前慢了许多,她早起的时间也就越来越早。

27年,为了经营这个早餐摊,她骑坏了4辆三轮车,用掉了50个煤炉,

她,就是有着“早餐奶奶”美称的毛师花奶奶。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她把5角钱早餐坚持做了27年?听完她的故事,我被感动了!

毛师花奶奶是浙江衢州人。

1991年,58岁的毛奶奶在乡里废弃的邮电代办所门口,支起了一个早餐摊。

她为什么会在这里摆摊?

原来,这里离黄坛口乡中心小学只有几步之遥。她做的早餐,是方便山区小孩,她觉得这些孩子要吃饱、吃好,才能有好的身体好好学习。

一辆三轮车、两张桌子、三口煎锅、三口铝锅、四个煤炉、几张塑料凳,就是这个早餐摊的全部。

为了能让早上学的孩子们能准时吃到热呼呼的新鲜早餐,毛奶奶每天在凌晨1点多就要起床做准备:磨豆浆、做包子馅、和面、包粽子等等。她每天会忙到凌晨四点半左右。

然后把桌、椅、碗、盘、锅等一样一样搬上三轮车,再拉到摊点上。从天刚蒙蒙亮开始忙碌,一直到早上八点左右收摊。

毛奶奶收摊回到家里,还要把所有工具洗刷干净,中午会稍作休息。休息过后又开始准备第二天的食材,一直忙到晚上8点就睡觉。

她的生活里没有别的老人的休闲娱乐,只有围着早餐摊的事在转。

毛奶奶的早餐摊与别的早餐摊有两个不一样:第一,所有早点统一每样只收5角钱;第二,价钱便宜,但质量却一点都不马虎。比如,豆浆必须是当天现磨现煮的,而鸡蛋、鸭蛋是从村里的农家收的,早点里的肉馅是当天做的。

关键是她非常慷慨,有时看见有些孩子很能吃的,她会适当免费增量。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看着母亲这么劳累,毛奶奶的女儿偶尔在周末有空的时候,会到早餐摊上帮忙。

在毛奶奶所做的早点中,手工糯米粿一直是孩子们的最爱。

原来,做粿子的糯米团都是毛奶奶一个个用石臼和木槌敲打过的,这样做出来的粿子才有劲道,孩子们才喜欢吃。

毛奶奶,对美食是有讲究的!

夜深人静之时,在毛奶奶的厨房里却是一番忙碌,转动的磨盘,煤炉中升起的炊烟,一个瘦弱、背有点弓的身影,就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

毛奶奶卖的早餐不仅便宜,甚至有时候还会免费赠予有需要的人。

有个别孩子起得早,忘了拿钱,毛奶奶就会先让孩子吃饱。至于后面是否有补钱,毛奶奶从不计较。

每样5角钱,在20世纪90年代,是可以赚钱的。那时候的毛奶奶还需要养家。

后来,她的孩子们都长大出来工作了,毛奶奶仍坚持每样5角钱。

物价上涨,这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成本在升,卖价却不变,会算数的人都算出来这明显在亏本。

一位老人,每天起早贪黑地做着只赔不赚的买卖,她图的是什么呀?那附近的村民都纷纷劝她涨价。

但是,毛奶奶却坚持不变。她的理由是:现在她的家里已经不靠她赚钱养家,山区里的孩子难呀,他们的父母赚钱不容易,她不涨价,就是希望孩子们能吃好吃饱。

其实,27年不赚钱,早餐摊能支撑下去,是因为毛奶奶把自己的养老金和老伴去世留下的抚恤金用来补贴了,甚至她的儿孙们也偷偷帮补着。

就这样,毛奶奶这个5角钱早餐的生意一直做了27年。27年来,她风雨不改,从快60岁做到快90岁。

但人老了,身体就变差了,当疾病发生时,很多事都是力不从心!

2018年,毛奶奶的腰间盘突出更严重了,行走是一个大难题。

27年来第一次,毛奶奶把早餐摊摆在了自己家里。她放不下这里的孩子们。

可是后来,毛奶奶的病况是愈加严重,实在做不动了,只能在万般不舍中暂时把早餐摊关停了。

2022年夏天,毛奶奶搬进了新房子。她把做早餐的那些工具都一起搬进去,放在她卧室对门的房间里。她还想着身体好些的时候再把早餐摊支起来。

可是,老者已是黄昏。5年过去了,早餐摊没有再支起来,毛奶奶离世的消息却传来了。

2023年12月18日的中午,毛奶奶在家安详离世,终年90岁!

在这之前的几日,她还对她的家里人说:如果我年轻十年该多好!我就可以再给这些孩子们做早餐。

虽然这些孩子与毛奶奶非亲非故,但孩子们仍是她时时刻刻的牵挂!

得知他们最爱的毛奶奶去世的消息,孩子们都哭了!

天也哭了,雪下得很大!

“世界上最贵的早餐在哪里?”

“世界上最贵的早餐就在毛奶奶的早餐摊里!”

就在毛奶奶去世的几天后,衢江区黄坛口乡中心小学举行了“世界上最贵的早餐”为主题的德育主题班会。

学生们在班会上未讲先哭。有得到过毛奶奶帮助的学生纷纷讲述着属于他们与毛奶奶之间的感人故事。

毛奶奶的早餐很便宜,27年来每样只卖5角钱。

但她的早餐又是世界是最贵的,贵的在于她的人品。毛奶奶表面卖的是早餐,但实质上卖的是善良和温暖。

毛奶奶走了,但她27年坚持奉献自己的精神却一直在。她的大爱,如阳光般温暖了所有人。她的精神,已经在当地生根、传承和发扬!

0 阅读:2

要说当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