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权时代​:国家的海洋战略与海军结构

枯坐的高月 2024-10-14 09:19:56

21世纪依然是海权时代,然而,传统的陆权视野却实际必须陆海兼顾的中国崛起,将成为海权国家的新成员,这便赋予了21世纪海权新的历史意义——对传统的海权秩序(旧的地缘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

全球海权秩序不应该忽视这个问题,现代中国拥有18000多千米的海岸线,众多的海港和岛屿,广阔的邻海毗连区与经济专属区,完整的工业体系以及全球贸易链,还有强大的造船能力及庞大的海洋运输船队,如果说,由于海洋意识以及海权基础薄弱,中国曾经是一个只具备地理条件的潜在海洋大国,那么21世纪的现代中国,随着经济发展,工业体系日渐成熟,则是羽翼日渐丰满的实质性的海洋大国,全球海洋秩序已经没有理由抗拒中国的海洋大国地位,也没有理由排斥其海权国权益。然而,现实是,当今的世界并不是西方发达国家所标榜的所谓“公平、公正、自由的大同世界”,而是一个在极权的资本利益驱动下的,由强权称霸、顺我(极端资本)者昌逆我(极端资本)者亡的世界霸权秩序,这就形成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的乱世局面。那么,在这种(乱世)时候(局面下),为了民族的独立与国家的利益,一场东西方(或南北方)之间的世纪大博弈,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注意,在下这里讲的是博弈,不是战争。博弈包括战争,但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先礼后兵)”的和平崛起为核心。当前,是我们中国的国运面临最严峻考验的时刻:继续忍辱负重,还是龙腾四海,关键将在此一博。鉴于乱世的现实,我们需要尽快补齐一块短板,那就是在现代这个新海权时代“先为不可胜”的重要基础:海上力量——全球性的蓝水海军。用伟大教员的话讲,就是要:在斗争中学习,并在斗争中强大自己。此可谓海洋战略。

那么,我们需要怎样一支海军呢?这当然不可凭一时的心血来潮,去比葫芦画瓢地照搬西方的那一套(美西所谓的现代高技术战争,属于极高成本战争,他们可以依靠强权,利用金融手段将战争成本转嫁给其他国家,从而获利,而其他国家则不具备这个条件),而是要走自己的路,同时让别人跟着我们一起走。换句话说,就是要依据现有的成熟的技术储备,与先进的理念相结合,像攒电脑主机那样,以最高的性价比,融合出最适用的先进装备,从而形成先进的功能性力量。此可谓“技术和合学”。言归正传,俗话说百年海军。海军是吞金兽,是一个国家经济与工业实力的具体体现。所以,建设海军是百年大计,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靠理想主义闭门造车,更不应该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依靠在战争中树立起来的强权,将战争成本转嫁给其他国家;她是一门科学,是一项了不起的世纪战略。这首先体现在海军的规模与结构设计上,即:在规模上适应经济发展,在结构上适应现代战场。这个规模与结构,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不是相互对立的矛盾关系。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的海上力量,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大战略。当代世界海军曾经有过两支最先进最强大的海上力量:美国与北约海军;苏联红海军。其中,美国与北约海军是传统的海权大国的海上力量代表,而苏联红海军可以视为传统海权的挑战者。由于种种原因,苏联红海军对传统海权的挑战出师未捷身先死,而我们虽然不是苏联红海军的后继者,却有一点极其相似,那就是:我们是实实在在的传统海权的挑战者——或全球海洋游戏规则的新的参与者者以及改变者。因此,中国海军的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虽然海权的本质并不单纯是海上力量——尤其对于我们必须陆海兼顾的现实而言,但海上力量是海权的绝对核心的内容,因此,海军的规模与结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其中,结构决定规模,最合适的结构才能形成最合理的规模,因此,本文重点讨论结构问题。

首先,21世纪的海战,将是第四次——前三次指: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现在(第四次)是人工智能革命——产业革命条件下的海战。第四代海战(姑且这么称谓)对传统的海战观念将是一次颠覆性的革新,因此,我们的海军要立于世界海军强国之林,就必须要把握住第四次产业革命带给我们的战略机遇。而第四代海战,本质上是无人智能平台与人机平台结合的、无人/有人人机融合的海战。这是21世纪海军结构设计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下形成的理念,才符合先进理念的条件。令人欣慰的是,以“076两攻”为代表的新一代大型舰艇的设计建造,表明我们的海上力量发展,并未偏离上述分析的方向。因为,就目前看,“076两攻”更像是无人平台母舰,而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的大型两栖攻击舰艇。现在已经比较明确的一点是其电弹系统,将其定位于无人机母舰应该没有多大异议;关键在其坞舱设计目前尚不明确。以经验推断,“076两攻”将坞舱设计为综合性的多功能坞舱,即,可以分布及回收无人舰艇,同时也可以收放两栖作战装备,或同时搭载无人舰艇与两栖作战装备,都不存在技术储备不足的问题,只是个作战理念问题。因此,说它是一艘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新型海上作战平台,一点也不为过。“076两攻”的出现,将为我们的海上力量结构,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而“076两攻”的入役,将为我们海上力量发展迅速跨入一个新时代,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并为我们未来的海上力量结构,将出现怎样的新变化,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另一个令人瞩目的问题,是我们海军未来航母的动力发展趋势。广大热情的海军迷,以及不少资深军迷,都力推核动力。他们的逻辑是核动力更适合航母大型化,因为超级航母的作战效能似乎更高。从理论上看,确实如此,但现实上却未必。考量一艘舰艇的作战性能,除了作战半径(续航力与自持力)、适航性(包括机动性)、武器装备系统的兼容性与包容性之外,还有两个重要的指标,那就是影响作战半径的自持力和使用经济性。核动力固然赋予舰艇无限续航的机动性,但无论是全寿期效费比,还是经济性,却未必完胜常规动力,而是各有千秋。最关键的是自持力。不要以为无限续航就等于无限续航力——不需要高效的后勤补给——了。美军的航母编队之所以能够称霸全球海洋,劳师以袭远,那是因为在其强权维持下构建的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群,无论其航母机动到哪里,基本都能够就近得到后勤补给保障,而且核动力航母的保养周期更长,如果要保证高频率的出勤率,就需要足够的数量,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相对而言,我们没有数量众多的海外基地这个条件,即便拥有无限续航,受制于编队的后勤补给能力——平时巡航尚可,在远洋高强度海战条件下,伴随而行的补给舰就显得微不足道,而且安全性也并非万无一失,这就很容易受制于人——意义并非如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大。

当然,核动力一定要搞,但就目前而言没有那么迫切,也并非唯一的选项。相对而言,提高舰载机的性能,更能在现有条件下,将航母的作战性能发挥到更高的水平。所以说,不仅要有“076两攻”助攻,舰载版“歼-35”上舰,都比核动力更有现实意义。既然提到核动力了,那就再絮叨几句。我们的核动力非要搞美国航母上那种快老掉牙的核动力系统吗?我们的第四代核反应堆钍基核反应堆业已接近商业化实用阶段了,参考我们的舰船全电推进系统技术储备的成熟度,以及由传说中的“041”级不依赖空气潜艇核常混合动力动力的技术思路想开去,在下相信,核动力我们要么不造,要造也一定比美国的先进一代。所以,还是在下那句口头禅:能把握住的就撸起袖子只争朝夕,暂时把握不住的就慢慢来;心急喝不了热米粥呀~!今天就聊到这里吧,有时间下次再聊。感谢您的阅读,不足之处还望多提宝贵意见。但是,请不要在留言处糊喷,感谢支持。

0 阅读:64

枯坐的高月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