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里的分红回购假象

丫丫匠心 2024-04-07 16:08:35

2023年的上市公司财报披露已经接近尾声,市场连亏三年,而美股早已突破新高,让大家看清了融资市场的本质。

在股价的不断下跌和声讨中,上市公司不得不采取行动来救赎,业绩要看大环境,不是想怎么就怎么样的,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加码股东回报的方式,来挽救不断下跌的股价。而当下还能给市场注入较大增量资金的,也确实就只有上市公司本身了。

因此,我们不妨来看看2023年年报下公司的股东回报表现进展,有哪些公在司采取行动,有哪些公司充耳不闻。而整体上,分红回归能为市场带来什么?

一、低派息率公司进步较大

分红仍是大部分中国公司选择的回报股东的方式,相比回购,拥有更多的自由度,同时也让大家拿到真钱,而且在A股持股超过1年无红利税,自然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分红是要比回购注销更好的股东回报方式。关于两者的差异可以参照《回购:美股长期牛市的奥秘?》这篇文章。

2022年,A股上市公司无回购无分红的股票占比为26%,换言之发生过回购或分红的公司比例达到76%,而在美股,大量的初创型企业处于无分红回购状态,无分红回购公司的占比达到42%,从这点看也许是A股赢了。

但看到金额上,A股就打回原形了,2022年的分红加回购约为22468亿,占目前总市值75亿的3%左右。

而目前的美股2022年的总回购加上总分红约在24000亿美元左右,2023年更高,如今的美股总市值为51万亿。综合来看,美股的总股东回报依然高于A股,这就是美股持续上涨的底气。

可以说,A股PE相比美股虽然低,但由于利润转化成股东回报的能力很弱,导致了以分红回购率定价吸引力不如美股,哪怕美股现在在历史最高点。

2023年报公布以来,分红的趋势是有一定改变。

首先对市场总分红具有决定性的大市值国企股,如四大行三桶油等,这些公司不少公司都因为业绩趋势变化而影响了派息比例的提升。

主要是周期因素导致的业绩下滑,如中国海油和中国神华,都因为利润下滑影响了派息金额。而如工商银行,业绩降速至0%,派息比例维持,因此整体派息金额也维持一致,没有提升。四大行的派息金额基本上也没有较大提升。

但是,业绩下滑了,还是可以提派息比例来保持甚至提升派息金额呀。现在这些国企派息比例也都没有到100%,还有空间,尤其是银行股,只有30%的派息比例。

可见,在提升派息比例上,国企们目前的积极性是一般的。

他们的态度是,派不派还是得看业绩周期。而一旦面临周期性转折,派息比例不升反跌的可能性更大些。目前看来,国企要想提升派息比例,只能期待周期反转大幅增长,又或者什么周年纪念活动派特别股息,不可持续。

唯一能够让市场稍有慰藉的是中移动和中石化,公司业绩提升不大,但派息比例提升较多,中石化尽管业绩有所下滑,但股息金额比2022年还高,并且还有回购,算是一股清流。

反观中石油利润虽然增长,但派息比例却下降了,他可以解释担心周期向下,油价不可持续,但确实反映了对派息比例长期提升悲观的态度。

所以还是别过度指望国企们了。很多行业的周期都在高位,而随着周期往下,根据业绩不好削派息比例的惯性,极有可能发生利润和派息比例双重下跌的死亡螺旋,所以投资者盲目追求股息投资是令人担忧的。

比如港股近3年来股息率的冠军东方海外国际,顶峰阶段一年能派近80港币,几乎等同如今股价,但周期反转后,利润和股息率都下滑,如今一年只能派7港币,这不但是利润下滑的影响,而且派息比例也从70%跌至50%。所以说看股息,赌股息的前提是,排除周期性干扰。

高利润公司动作迟缓,整体市场的股息率大幅提升也就无从谈起了。

下面再来看那些同样大市值的民营巨头公司。

这部分公司有相当一部分派息比例表现改观较多,但这也许是它们历史上的派息比例太低所导致的。

平安银行的每股股息从0.28提到0.71,而利润几乎没多大提升,看上去股东回报提升幅度相当大。但一算派息比例,只是从12%上升到与四大行看齐的30%,换言之2022年的455亿利润只分了50亿左右。诠释了只要考得越差,进步空间就越大。

如果说有银行股能够把派息比例从30%大幅提升到50%甚至更高,那么会是一个标杆事件,但显然平安银行不是。

倘若看到民营的制造业巨头们,那就确实是乐观一点了。

宁德时代是当下的分红标杆,分红额大幅提升,去年分了利润的20%,60亿左右,今年在利润增长的基础上,提升派息比例到50%,年底分红+特别分红达到了近220亿元。股息率是大幅提升了。

不过,这仍然有着新能源行业周期性的因素,主要是宁德时代业绩也在大增。

50%的派息比例,有30%是额外增加的特别派息——管理层给自己留了个后路,业绩不好可以随时砍30%,回到只派20%的惯例。可见这样的派息提升是有条件的。

值得一说的是家电行业的美的集团和海尔智家,一个派息比例从2022年的58%提升到今年的61.5%,一个则从36%提升到45%,幅度都不小。

考虑到家电行业目前增长乏力,两家公司业绩增速都不算高,在20%以内,营收增长一般,行业周期相对稳定状态还能有这样的提升,就是显然的逆周期股东回报提升。

派息比例固然有随周期波动的规律,但是,大家想看到的是,以前周期不好派20%,周期好时派50%,变到以后周期不好时派息50%,周期好时派80%。这才叫股东回报中枢大幅提升。只有这种提升才是有价值的。

理想很丰满,但从2024年年报看到的是,这种中枢性的派息比例提升幅度,只有个位数,并不多,大家聚焦的分红大增公司大部分是周期性提升,以此为案例来宣传A股股东回报之风其实没什么意思。

所以A股靠股东回报提升价值的过程,还非常漫长,真正超越周期的中枢性分红比例提升幅度不够大,当然有个别公司作出了这样的行为,那注定它们将能取得超越市场的表现。

二、真假回购

在分红趋势以后,再来看看回购。2023年A股表现拉胯,有关部门也号召许多公司积极回购,而它们也确实去做了。口头行动较多,例如2023年的回购次数创新高,回购金额却同比下滑。

2024年开年暴击,也确实让回购金额创了同期新高,今年以来客观地说回购是增多了的。但是如果股价没跌,还有没有那么多回购了呢?

注销式回购比例很小,只有股权激励目的的回购占多数。当然股权激励注销和市值管理里面,有些多买了的股份有的时候也会注销,但总体来说,回购主打的就是一个维稳股价,然后给员工发福利,在A股仍然没有把回购视作一种股东回报的思潮。

股权激励回购的会计处理,在美股就是典型的non-gaap问题,按照gaap利润的保守处理原则,股权激励费用视作公司成本。所以这一大堆的上市公司回购,2024年的财报是理应减少利润来进行调整的,股权激励回购降低了流通股,注入资金,增加买盘。同时,却减少了公司利润,这对于公司价值来说是负作用。

可见A股公司们还是并不理解回购的意义,美股回购,大部分是作为避税式分红使用,是股东回报,所以会出现苹果这些巨头它们回购远多于分红的状态。

回购的意义在于避税,所以港股的中国公司衡量股东回报,回购则比分红重要得多,这是要跟A股区分开的,毕竟港股的红利税负极重,一个分红转回购就增加了10-20%的股东回报金额了,而港股的回购基本也是注销式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很多公司的回购是在分红不变基础上额外增的。

2024年至今港股总回购金额达到658亿,是2023年同期191亿的3倍还多。港股今年以来股东回报表现是好过A股的。

不过与A股也一样,港股要看长期回购态度,是否把固定年回购写进报表里。如果只是股票下跌的特别回购,那还是不行。

三、结语

最后回到A股,目前的状态下,基于红利税优势,没必要去硬扣回购,分红提升那也算是有所行动了。

只是目前这个分红表现是还远远不够的,美股多少公司是100%派息(分红加回购)。这中国公司到60-70%,怎么就好像到极限了呢?

目前看经历了这一年,去周期性的派息比例中枢提升幅度在5%左右,不期待一蹴而就。如果上市公司每年都坚持这样提升,那么10年后中国也能出现一大批100%派息比例的公司了。但担心的是,如果往后市场变好,涨回去了,上市公司会停下了中枢派息比例提升的脚步,甚至吐回去。

要是那样,就等于到头来回到原点了,那可以预估的是,A股仍然会长期不涨,3000点稳定踏步,看着美股年复一年持续向上,股东回报率却仍然高于A股,这确实是挺悲哀的。

1 阅读:478
评论列表
  • ZJF 2
    2024-04-08 18:13

    除了骗子什么都假[得瑟]

  • 2024-04-07 23:44

    分红和回购我只希望回购注销。首先分红投资者亏税,股价由于除息下跌的机率很大,其次回购注销反而减少了供给,会促进股价上扬。所以反对分红支持回购注销。

丫丫匠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