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打到“臭车”的概率越来越高了,这已成了不少乘客的不愉快经历。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约车这一新兴出行方式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选择。
然而,在这看似繁荣的网约车市场背后,却隐藏着诸多不为人知的辛酸与困局。
市场已经饱和,收入越来越低,本是不少人退路之一的网约车也进入了“红海”,留给百万网约车司机的未来又在各方?
网约车,即通过网络平台预约出租车服务,其便捷性、灵活性和经济性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随着网约车市场的不断扩大,一些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其中,“臭车”现象尤为引人关注。
所谓“臭车”,指的是那些车况较差、卫生状况堪忧的网约车。这些车辆不仅给乘客带来不愉快的乘车体验,更隐藏着诸多安全隐患。
“臭车”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网约车平台对车辆审核不严格,导致一些不符合要求的车辆进入市场;
另一方面,更重要则是由于部分司机为了降低成本,忽视了对车辆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但在“臭车”现象的背后,是一群默默承受压力的网约车司机。
他们为了生计,不得不长时间驾驶着车辆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然而,随着市场经济情况的改变,网约车司机们的收入也越来越低。
百万网约车未来路在何方,亟待破局。
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中国网约车司机注册量达657.2万人,首次突破650万人,2023年全年新增148.2万人。
结果就是,网约车司机的不断增加带来日均营收的下滑,为了保持收入则需要工作更长时间。
网约车平台在烧钱过后也开始“降本增效”,部分平台存在的高佣金抽成比例进一步放大司机们的营收困境。
根据多地公布的数据,在众多网约车平台中,有的平台没有开展经营,有的平台接入车辆低于50辆,有的平台日均单量小于1000单。
网约车从业人员的经营状况同样不乐观,多地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量不超过20单,单均营收在20元左右,单车日均收入仅200多元。
而面对日益饱和的运力市场,不少平台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设置“一口价”“特惠单”以及“聚合模式”,这加剧了网约车司机们的营收负担。
根据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目前约有50%的司机每小时流水收入在30元到45元之间,如果取中位数38元计算,10小时的收入为380元,扣除各类相关成本,该收入属于中低收入,要取得相对高的收入,必须有比较长的出车时间。
而长时间出车自然车内的卫生环境很难得到保证,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遇到“臭车”的概率越来越大的原因了。
破解网约车之殇,关键是寻求解决之道。
面对网约车司机所面临的困境和“臭车”现象等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寻求解决之道。
加强平台审核:网约车平台应加强对车辆的审核力度,确保进入市场的车辆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同时,平台还应建立完善的车辆退出机制,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车辆应及时淘汰。
比如,现在不少资质不过关的车辆混入网约车队伍,造成网约车市场“观感饱和”局面,监管部门需加快清退不合规车辆和人员,消除行业风险隐患。
提高司机待遇:政府和社会应关注网约车司机的生存状况和发展需求,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同时,平台也应加强对司机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服务质量。
其中“高额抽成”尤其值得特别关注。
近日,交通运输部公布2024年5件民生实事工作方案,包括了“开展交通运输新业态出行服务质量提升行动”等。
其中明确要求,4月底前,各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在本地运营服务的网约车平台公司部署巩固降低过高抽成等落实工作,督促在本地运营服务的网约车平台公司主动向社会公告抽成比例上限。
从现实情况来看,过高的平台抽成让许多网约车从业者苦不堪言。
有机构预测,到2035年,全球范围内将有超过1000万辆无人驾驶网约车投入运营。无人驾驶网约车将成为网约车市场的主流车型,占比将超过50%。
如此来看,百万的网约车司机也是到了该思考退路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