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岁抗美援朝老兵忆往昔,唯以二字叹今朝!

杭州随园养老 2024-07-30 10:00:40

“老爷子,您来啦!”

手捧茶杯、拄着拐杖,面带笑容缓步走入室。这位被亲切地称为老爷子的长者,在70多年前是奔跑在战火中的二十岁少年。

他将最好的青春献给党和国家,在最成熟的岁月投身于科技信息研究,为全国首段高速公路建设建言献策,为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在晚年,他与夫人入住随园嘉树享受恬淡生活,用“安定”二字总结了当下的人生状态。

他就是有着71年党龄的抗美援朝老战士,王维源爷爷。

PART-01

11个月一万四千里路

敌机轰鸣声仍在耳畔回响

出生于1930年的王维源,于1950年11月接调动命令入朝。冬天,坐的是全铁皮无窗户的车厢,关上暗无天日,打开寒颤不止。入夜后火车开开停停,时而有飞机呼啸而过,时而有爆炸声在左右响起。从那时起,与敌机“捉迷藏”便成为了令王维源印象最深的事。

当时他在前线外俘收容所任外俘教员和俘管队队长,负责将收容的外俘送至鸭绿江边的管理处。11个月里,这条路线他来回走了7次,一次两千里路,整整一万四千里,都是在夜间步行。

白天每条路都有敌军的飞机巡逻,四架一组,无法躲避。夜晚改由两架B26飞机“值班”,1架打照明弹,1架俯冲袭击。两次俯冲的空隙,便是王维源和队伍争分夺秒的行军时刻。近3年的战争中,每行军到一个地方,王维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观察地形,迅速找合适的地方挖V字型浅壕,以便灵活躲避敌机。“贴头皮”式的俯冲、低飞席卷的气浪,让屋顶瓦片哗啦啦作响,即便躲在室内,也躲不过周围压迫而来的恐惧和紧张。

央视《国家记忆》栏目专题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王维源受访讲述亲身经历

在《凡人阿福的凡事》一书中,王维源这样写道:“我冲撞在敌军喷气式飞机的翅膀之下,一次又一次从敌人的关机炮、火箭筒和汽油弹的间隙中跑了出来,多次从敌我交错的战线中绕了回来,上百次冲过敌人的空中封锁线,虽遭不幸,总算万幸。残酷战争,度日如年,熬过艰难,迎来坦道。”

王维源所获勋章:光荣在党50周年纪念章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PART-02

50余篇科技、经济论文

印鉴车轮转弯的时代艰辛

1978年,王维源脱下了军装,转业至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时称浙江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先任办公室主任,后当研究员,至1992年退休。这段时间正好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头十四年,他在国家和省的两级刊物上先后发表论文50余篇。

他将这段时光称为“车轮转弯的时候”,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轨道,充满未知与挑战,他最欣慰的两件事,就与探索、破局有关。

图源摄图网

一是关于高速公路的研究。早在1985年初,王维源就与人合作写了《宁、沪、杭、甬高速公路和经济发展模式》,这是我国研究高速公路的第一篇论文,被作为重要成果通报各级领导,亦上交中央。后来,我国大陆第一条时速120公里的高速公路——沪嘉高速通车,全长15.9公里。而如今,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达18.4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

二是参与了《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的研究。课题小组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得以采纳,很快形成高新技术产业气候,三公里长的电子商业街享有“北有中关村,南有文三街”的美誉,并被国家授予中国特色商业街称号。

图源摄图网

PART-03

91岁时的惊鸿一瞥和一夜难眠

开启医养结合的养老新时光

退休后近10年,王维源仍在发挥余热、持续工作,“像一部快速行进的汽车,随着惯性向前冲去”。当他入住海月随园嘉树养老社区,已是91岁高龄了。

那是2020年,他到孙女的新居做客,窗外有栋建筑砌着“海月随园护理院”几个大字,只这一眼,让他产生了好奇心。

“我还以为是女孩子的美容机构,进去看了看发现是个医养结合的养老社区!”整洁明亮的环境、周全的适老设施、丰富的文娱安排,以及最重要的——健康管理中心和配套护理院带来的安全感,让他激动不已,一个养老的好地方竟然就这么“从天而降”地出现了。当晚他辗转反侧,第二天便直接签约了。

海月随园嘉树多元配套

入住后,王维源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医养结合带来的便利。“这里的医生都很了解我的情况,早在入伏前几周,就帮我制定了三伏贴的贴敷计划。怎么治疗我的肺病、哮喘,怎么让我安全度夏、安全过冬,是每年的头等大事。护理院就是我的保护神!”

谈及生活的最大改变,就是再也不用为三餐烦恼,每天到点去食堂就行。日常保洁、工程维修也有专人负责,大事小事还能随时找管家帮忙,如此就将更多时间还给了自己。王维源的第四本书《凡人阿福的凡事》,便是在这里完成的。

30万字,唯有专心方能写就。

《凡人阿福的凡事》王维源 著

PART-04

近80年未曾庆祝过生日

如今一年过3次生日

学过书法、手工,开设过随园大讲堂,主讲过分享沙龙会,积极参与各类节庆活动,跟随园区组织的慢游团游览过湘湖、省非遗馆。在海月随园嘉树,王维源的生活多姿多彩,而每年过生日,更是让他记忆深刻。

“9岁之前从没过过生日,一直到10岁,祖父亲自下厨做了两桌饭菜为我庆生。后来在家吃过两次生日面,13岁就离家独自生活了。此后再也没有为自己庆祝过生日。”时代和家庭的因素,让王维源年幼时仅有温饱而不受栽培,年少时早早被“放养”自食其力同时要养活弟妹,步入成人岁月后不久便投身战场,一路艰难生存。有了小家庭后也是为孩子庆生,未曾想过自己。

而现在,他1年要过三次生日。

首先园区食堂会在生日当天赠送他一碗长寿面,而后家人会齐聚带他“下馆子”庆生,月底他还会受邀参加园区的月度生日会,和邻居们一起过集体生日,唱歌、玩游戏、吃蛋糕,热热闹闹开心不已。

“在这里,我把过去几十年没过过的生日,都补回来了。”

王维源在随园的生活日常

左右滑动或点击图片放大浏览

往事如烟,缕缕纤纤。王维源如今的目标是进军百岁,他说分为三步走:

第一,走进本命年(马年);第二,看到建军百年;第三,过百岁生日。

他还特别作了首打油诗,在此分享:

我叫王阿福,今年九十五。

生活能自理,脑子还清楚。

随园住四年,享尽人间福。

医养紧结合,长寿信心足。

闲来无事做,两年写本书。

一生无数事,回想如烟雾。

曾为志愿军,抗美把伤负。

凡人有凡事,权作回忆录。

今生大小事,辛酸甜辣苦。

也曾挨过饿,无愧党嘱咐。

但愿百岁时,百姓更富足。

全球享太平,无人再作恶。

王维源在书中将自己描述为“共和国初创历史中一个小小人物”,而军力的崛起、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正是无数个这样的小小人物,用一砖一瓦、看似平凡的的贡献所铸就的。

在随园,这样的共和国建设者还有很多,为他们创造有安全、有质量、有尊重、有温度的丰盛晚年,是我们矢志不渝的追求!

70多年前的行军途中,王维源总会背诵这样一段话:

“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

钢铁般的意志,炼就少年一生胸襟坦荡;与世无争之恬淡,让晚年生活安定而温暖。

建军97周年之际,我们向祖国军人致以崇高敬意:砥砺阔步行致远,强军奋进新时代!

图源摄图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