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吞”40亩沙漠?中国发明的“吞沙巨兽”,已在甘肃投入使用

东场的校尉 2024-01-31 10:21:16

广袤的沙漠,犹如一位老者沧桑的面庞。

截止2021年,沙漠加戈壁,一共128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3%。

这片黄沙,几乎可以容纳下3个云南。

狂风卷起漫天黄沙,天地间只余茫茫一片,你我都将迷失在这无边的低语里。

有些人选择留在故土,继续和黄沙较劲;

更多人则前仆后继栽种希望,想在荒漠创造一个又一个绿洲。

荒无人烟,无限可能

这绵延千里的沙海,表面荒无人烟,其实蕴藏着无限可能。

假若我国能妥善治理。

这片褐黄不仅会焕发绿意,更会孕育可观的收益。

中国大部分牧场都邻近沙漠,一旦没有管控,飞沙走石势必让牲畜无家可归。

此外,村民也身处风口浪尖,沙暴来袭,出行受阻是小事,但若毫无防范,命丧黄沙才是真正的悲剧。

然,治理的意义还远不止于此。

无边黄沙中埋藏的,是电力基地、稀有矿产,以及自治区大部分收入的来源。

这片沙海中潜藏的宝藏,一旦转危为安,定可惠及无数家庭。

我们不能因一时疏忽,毁掉子子孙孙的丰收。

一个“治沙人”

这片连绵的荒岭,承载着太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3年前,和同伴一起去穷游,我们遇见了一个“治沙人”。

那人,来自北方的荒漠深处。

记得我第一次见到他时已是秋日,正是一年最美的季节。

然而他穿着单薄,满面风尘仆仆。

我轻轻走上前,想递上一杯温水,却被他灼热的目光定住了。

“我不能停下脚步,还有太多事没完成。”

他这样告诉我,坚毅而又执着。

这样的人,在北方大地上有很多很多。

他们中一些人已白发苍苍,更多人仍是意气风发的年轻模样。

一代又一代穿梭而过,他们用双手抚平大地的皱褶。

只为守护这片热土。

诗云“稻花香里说丰年”,而丰年,必定建立在泾渭分明的沃土上。

他们栽下一个又一个希望的种子,期待它们在这片沃土中生根发芽、开出翠绿。

正是这种精神,一砖一瓦地构筑起绿水青山。

如今,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机盎然。

绵延千里的森林包裹大地,与清朗的蓝天相映成辉。

在短短数十载间,中国已成为全球增长面积最大的人工林之乡,为世界绿化增长贡献了四分之一。

这样的成就,值得每一位中国人自豪。

那个年代的治沙人

上世纪五十年代。

当时的沙漠,荒无人烟,漫天飞舞的沙石随时可以夺去一个生命。

然而那一年,中国的沙漠治理开启。

无数志愿者来到黄沙间,开始了一场看似不可能的征程。

最初,他们所拥有的仅仅是一颗坚韧的心,以及两手。

没有先进机械,也无丰富经验,唯有麻绳、铲子与水桶。

于是,这些普通的中国人就开始用双手在荒漠中挖坑、栽种、浇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太阳灼炙,沙石割面,可他们依然没有退缩。

因为眼前这片荒原,是子孙后代的家园。

有人在沙尘中迷失了方向,有人则在疾病与酷暑中离世。

然而,更多人顽强地活了下来。

用双手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第一批绿意。

如今,当我们穿行在青青的人工林间时,当我们看到欢声笑语的村庄时,请不要忘记,这片生机来之不易。

它是前人用汗水、泪水、乃至鲜血换来的。

最初,他们使用的都是简陋的工具和笨拙的方法。

牺牲是难免的,许多同伴葬身异乡黄沙。

然而生者没有丧失信心,反而因死者之血染更加坚定。

终于,在无数次实验和反思后,一个名为“麦草方格法”的办法应运而生。

麦草减缓了蹂躏生命的狂风,沙土不再随意流失。

于是,在这片绿洲深处,小树终于可以安然扎根、成长。

然而,荒漠是残酷的。

烈日、狂风和漫天黄沙,构成了他们痛苦的工作环境。

没有任何遮蔽,他们就那样顶着太阳,一小块一小块编织希望的方格。

为了不被阳光灼伤,他们全副武装,穿着厚实的防晒服,戴着面纱和大帽子。

即便如此,烈日,似在叫嚣自己的威严,炽烈的热浪侵蚀着他们的躯体。

通红的面庞,被风沙爆打出细碎的裂痕。

种植的速度很慢,每天6个人,才能铺设600多平方米的草方格。

他们艰难地在流沙中前行,寸草不生的土地上砸下希望的种子。

见不到终点,不期盼终末。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就是生的底色。

泪水会在面纱后淌下,鲜血也会渗透绷带,但是他们依然在飞沙走石间坚持。

正因这样那些看似脆弱的身影,这片大地才重现生机。

“吞沙巨兽”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研发出了“高科技”。

一台“吞沙巨兽”驶入这片荒原,它“吞食”能力惊人。

这台20米长、50吨重的庞然大物,配备了高性能的驱动系统,犹如一头吞噬星辰的钢铁利兽。

有条不紊地行进,所到之处,飞流的黄沙登时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可以栽种希望种子的平整土地。

每小时能够铲平约5600平方米的沙土,再配合上后续的高效种植,每小时就可以在这片平整的土地上种下约2000株小树。

如此算来,日产绿化面积达到40亩,一个工人的单产大大提高。

这样的工作水平,放眼世界都是遥遥领先。

有了这样强大的“帮手”, 治沙者如虎添翼。

他们终于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栽种与施肥上,真正守护住那些嫩芽。

毋庸置疑,光靠一时的狂飙与蛮干是不够的。

面对如此天时地利人和的大业,我们还需要更为缜密的路线图与规划。

需要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需要可持续的监管与维护。

写在最后

如今,我们生活在青青绿树荫下。

当你赏玩这片生机时,请不要忘记曾经有这样一群普通而伟大的人,他们用汗水和鲜血换来了一大片丰收与生机。

正是有了他们,这片土地才焕发新生。

今日的成就除了骄傲,更需要清醒。

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

而我们的任务,就是脚踏实地的每一步。

若继续用心,这片褐黄会被生机覆盖。

届时,漫漫沙海将助力脱贫、推动城镇化,甚至改善周边生态环境,成为美丽西部的新名片。

到那时,这些辽阔的戈壁,沙漠必将成为下一个世代语言里的传奇故事。

0 阅读:0

东场的校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