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材内有46个付费二维码,每条3元?出版社解释叫人难以接受

万晴指南 2024-10-17 17:13:10

网络信息化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开启了为知识付费的时代。通过网络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取所需内容,为信息提供者予以经济回馈也是理所应当的事,但无形中也会增加学习成本。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童之伟近日在朋友圈质疑,学校统一使用的教材《宪法学》内,居然有不少二维码,想要查看相关内容还需要另行付费。有法学生跟老师吐槽,宪法学知识怎么这么贵,教授被问得哑口无言。确实,要是所有课本都这样搞,老师和学生怎么受得了!

教材内有46个付费二维码,每条3元?出版社解释叫人难以接受

据悉,童教授反映的书籍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的,该教材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校采用这本教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该书定价为47.8元,按理说书费已经包含在学生的学费中,如果想延伸学习,可以根据相关内容去学校图书馆借阅其他书,虽然有些麻烦但是无需另行付费。没想到这本《宪法学》课本非常人性化,直接把延伸阅读的网络查询途径提供出来,只不过学生想要查看3元一条。

童教授查了一下,教材里一共有46个收费点,按照每个3元的标准,学生想要全部学完还要另行支付138元,难怪有学生说知识贵。童教授非常不解,为啥把该写的不写出来,还要为难学生?

此事在网络上引发热议,高等教育出版社也关注到此事,并通过网络回应了童教授提出的质疑。新形态教材的二维码资源为拓展性资源,付费主要是为了防止盗版用的。

如果是新书使用者,可以通过防伪码免费获取全部资源,若是正版二手书使用者,则需要自愿付费,出版社不为盗版教材提供二维码资源服务。听上去好像有点道理,支持正版也是责无旁贷,就是对二手正版书使用者不太公平。

新形态教材是为了防盗版,还是防止教材循环使用?

很多人好奇,高校课本为啥要防盗版,难道有学校为了获取私利,不通过正规途径给学生订购教材,而是低的价格订购盗版书籍,然后以正版的价格向学生收取费用?如果真有这种情况,确实需要治理。

坚决不允许有学校以教育的名义获取私利,万一盗版课本里有错误,岂不是误人子弟。即便如此,也不能让学生承担治理的成本,47.8元的费用已经很高了,更别提138的拓展阅读了。笔者认为,此举可能还另有意图。

如今部分学校为了帮学生节省开销,同时也为了环保,采取教材循环使用的政策。尤其是大学教材,很多学生就用一个学期而已,考试过后就卖废品了,下一届学生还是要原价订购。

有些高校就直接要求学生,不要在课本上写名字、乱涂乱画,学期结束后收回教材,统一消毒后发给下届学生。如此一来,分摊了学生的书本费,也提高书籍利用率,非常环保,也很人性化。只不过如此一来,会影响课本的订购,出版社吃亏。

采用新形态教材后,书籍就失去了流通的价值,购买二手书的成本反而更高了,学生只能去买新书,如此一来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是出版社。

读者能接受为知识付费,但不接受乱收费

出版社给出的解释为,收费部分属于拓展阅读,可自愿付费,不想查看就不用付费。听上去好像有些道理,在为知识付费的时代,课本通过此举,为学生能节省不少时间,省去到图书馆找书、借书的麻烦,但是每个知识点都收费3元是不是太贵了?

所谓的知识付费,确实是知识获得者向知识传播者给与报酬,但不意味着需要让参与知识传播链条的人获得不正当收益。根据该教材某一个付费点的付费情况来看,已经有400多人为此知识付费,试问这1200多元的费用算什么?

有网友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比如去饭店购买一碗面条,付了面条的费用,结果发现吃面的时候,只能吃面条,喝碗里的汤还需要另行付费。

如果助长这种势头,以后书本中的二维码会越来越多,就像现在某些平台购买会员后,对热门资源还要单独付费观看,或者额外付费超前点播一样。娱乐消费不是刚需,无伤大雅,但放在教育上性质就变了。

今日话题:大家觉得出版社的做法有问题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

万晴指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