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钓用什么饵料效果好?现在各大品牌饵料层出不穷,买不完也根本买不过来!对于钓鱼新手而言,刚接触钓鱼不久钓鱼的劲头正足对上鱼难免有些急于求成,听到这个钓鱼效果好买了,听到那个下竿就有口果断下单,自己实际用的时候却感觉不是那么回事。是何原因?
都是从新手阶段过来的,我特别理解钓友对上鱼迫切追求下的盲目不理性。我开始钓鱼的时候渔具店的饵料买了个遍,各种搭配试了个遍,属于一种疯狂的病态。买饵料仿佛有一种魔力,手里拿着新买的饵料就有一种莫名的信心整个人都很亢奋,感觉第二天一定能钓得多上得大。结果呢,每次饵料都开好几大团,没口就换味型换搭配,不上鱼就感觉效果不行没买对。鱼没钓几条饵料浪费了一大堆。当认清现实回归理性后,感觉这种做法着实幼稚。
能否上鱼的前提:首先决于钓点附近是否有鱼,短时间靠窝料饵料并不能(很难)把远处得鱼诱过来,只是利用食物把附近的鱼引诱到我们的钓点,靠以鱼诱鱼留住过路的鱼起到聚鱼集中的作用。钓点鱼的密度大相应鱼的警惕性低吃饵会更大胆,形成抢食状态咬钩的几率大幅提升,上鱼也就简单了。与其费尽心思研究饵料找配方不如在钓位选择上下功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钓位选择不当钓点附近没鱼的话,任你饵料配方再神奇钓技再高超也体现不出来。
简单好用能上鱼就没必要把问题复杂化。根据季节天气,当地的水情环境和鱼的食性出发选择合适的钓饵。一包当地钓友使用广谱性高的饵料(能开好用好)再配上蚯蚓麦粒,根据当下鱼的食性对比饵料类型间的鱼口好坏差异,选择切换到合适的钓饵即可。花里胡哨的配方不一定有蚯蚓上鱼好,宣传得神乎其神的高效饵料不一定有“一包蓝鲫”适应水域鱼情。
例:一次钓鱼没什么口,我又开始怀疑起了饵料。不经意间看到钓位旁边有一团钓友剩下的已经风干了大半的蓝鲫饵料,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把饵团风干的表层扒掉用里面的饵料挂钩尝试,结果效果出乎我的意料。抛下去浮漂就有了动作,三两竿就实现了上鱼。
蓝鲫这么好用吗,以前怎么没觉得?饵料重新换回了蓝鲫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故技重施)反倒是在钓位上东拼西凑捡的一些钓友钓鱼时掉落在地上的饵料碎渣,归拢到一起用水泡软,虽然状态有些不尽如意但上鱼效果明显。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对此你有什么启发?
野钓用什么味型好?直接来源于动植物而非加工而成的,自然水域经常存在的食物味道,鱼习惯的味道就是最好的味型。在水底沉积发酵的植物果实,作为鱼类食物来源之一鱼对习惯味道的警惕性降低,吃饵更大胆。老坛玉米打窝挂钩垂钓效果都不错,但发窝见效远不如鸽子粪快。有鱼没口时饵料可以调整为接近这种天然发酵的味型,用发酵饵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实现有效上鱼。
没用完的饵料别再随意往河里一扔去喂鱼了,第二天用来挂钩是更好的选择,饵料粘度大一竿一竿搓着钓,小中钓大效果不错。如两三天饵料发大了,状态差且已经有了些许酸味,我们可以用水浸泡稀释后再把水澄出来用来开饵,其发酵味道和里面的发酵菌成分就是最好的诱食剂。
百度搜索作者“这个野钓还挺6”,更多的野钓实用经验技巧,我们一同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