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钓鲫鱼我们常面临的问题:发窝来鱼慢;钓不到鱼;鱼口轻口少上鱼效率差;一补窝就停口……任何季节想要把鱼钓好诱鱼和留鱼的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冬季低温天气背风向阳的重障区和水底结构复杂的地方易藏鱼,应对环境不同打窝和抽窝在操作上需要注意些什么?如何诱鱼快且能有效提高鱼获?
关于窝量
很多钓友把酒米作为钓鲫鱼首选的窝料,其颗粒小重量轻,手抛窝打得散入水后飘得到处都是会造成窝点面积大聚鱼不集中,最好借助打窝器定点打窝或把酒米掺在饵料里采用铅皮带窝的方式进行(鸡蛋大小一团足以,可分多次)。冬季鱼食量小,更偏向便于吸食的细碎窝料,窝量大等到发窝的时候可能你早已收竿回家了,常感觉发窝慢可以尝试仅打一瓶盖酒米(小米),对比打一羽毛球的量发窝速度和渔获会有明显的提升。少打勤补,根据钓点鱼的密度和上鱼大小决定是否补窝(量控制在二分之一)。
打窝
只有当充分发窝后鱼才会积极大胆地咬钩,为了发挥以鱼聚鱼的作用打完窝等一会儿再下竿,提前打窝很有必要。钓草钓障碍时频繁抛竿会增加挂钩的概率,适用打窝后守钓配合逗钓。对于突兀而来的食物鱼开始是比较警惕的且能够感知到鱼线和鱼钩的存在知道其具有潜在危险,如果上来就把进窝敢于“吃螃蟹”的目标鱼钓上来无疑延缓发窝的进程而且小杂鱼会比较闹。只有当窝点里鱼多有了“羊群效应”后便会纷纷放下戒备争相吃饵。
不确定选择的位置是否适宜,如果钓点附近没鱼的话等再长的时间也是白瞎,选择打窝守钓应本着“东边不亮西边亮”地多做几个窝轮番施钓,让提前打窝变得有意义,让等待变得有盼头有希望。
抽窝
想要诱鱼快前提是根据天气灵活选择钓点,明水区抽窝需找到适宜的水深。观察到水面鱼星点点且用手感受到仅是水皮凉水底是温的钓浅一些,水冰凉刺骨则钓深一些,挂虫饵再做进一步试探。反复抛竿,浮漂有动作有小鱼闹要胜于无任何反馈,有小杂鱼的钓点目标鱼进窝快。鱼口差漂相弱总钓不多推荐使用红虫拉饵,感受其被低估且容易被忽视的诱鱼和留鱼能力。
冬季鱼开口小,体型小颜色鲜艳且蛋白含量高的红虫钓鱼更具优势。很多钓友使用红虫不管诱鱼是否充分挂两条红虫直接开钓,没口勤换嫌麻烦,闹小鱼又觉得不好用。有这样做法的钓友普遍认知就是红虫招小鱼没蚯蚓好用,用蚯蚓钓上来的鱼个体大。实际上红虫的吃口要大大快过蚯蚓,如果钓点全是小鲫鱼那么不管用蚯蚓还是红虫,能钓上来的鱼个体也大不了。这是使用时机和用法的问题。
通常都是小杂鱼小鲫鱼先进窝,会赶在大鲫鱼之前捷足先登,想要钓到大鲫鱼就要给大鲫鱼留出吃饵空间。挂钩被扎破的红虫体液流失快不如蚯蚓附钩性好耐泡,不管有没有鱼咬钩勤换不能懒。红虫拉饵有附钩有散落很大程度可以减少直接挂钩的弊端能更好地刺激鱼开口调动鱼吃饵的积极性,可充分发挥诱鱼和留鱼的作用。当你钓点目标鱼多了以后,小杂鱼哪怕不游离也是抢不过鲫鱼的,大鲫鱼也更有机会吃到钩饵。毫不夸张的说,红虫用好了钓友没口你上鱼,钓友有口你连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