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两创”纵横谈|激活影视创新的“燕赵元素”

河北新闻网 2024-10-18 08:31:20

影视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复合体。在多元共生的发展态势下,影视创作承担着塑造中国形象、讲述中国故事的历史使命,彰显出主流化、经典化的趋势和特征。目前,影视艺术正步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期。在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亟待开拓更广泛的创新空间、想象空间,解放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影视艺术创作内容更丰富、向度更多元。

河北文化厚重,禀赋独具。多年来,河北影视人的文化触角在挖掘、探索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进程中持续推进,不断创得佳绩。进入新时代,河北影视艺术发展、流变、繁盛的历史,更加脉络清晰地告诉我们——坚持“两个结合”是河北省影视事业、产业发展繁荣的根本保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影视多出精品的必由之路。唯有如此,才能在讲好河北故事的同时讲好中国故事。

9月29日,河北籍著名影视表演艺术家田华被授予“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其主演的经典电影《白毛女》,在平山县天桂山“三眼洞”拍摄。2003年,编剧杨润身为景区题词“白毛女故乡”。

一位值得敬佩的老艺术家、一段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一个值得保护开发的拍摄地、一位已故去的老编剧——这些元素已勾勒出影视创作的多个环节及衍生效应。

多年前,在一场中国电影百年庆典活动中,田华曾到河北保定参加一个座谈会。那天,我去八一电影制片厂宿舍莲花池小区接她,一路上围绕她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如何在文艺为人民服务方向指引下创排多部话剧、电影的人生感悟展开交流。这些交流深深地影响着我这些年对影视艺术发展的思考。

河北历史文化丰厚,而且人才辈出。自然资源、历史资源、人文资源、人才资源……进入新时代,梳理河北影视艺术发展、流变、繁盛的历史脉络,我们该如何坚持“两个结合”、坚持“两创”呢?

深挖燕赵文化资源,打造河北影视精品方阵

“河北的影视剧,该是什么样子?”有时候,我会这样问自己。

特色即辨识度。早在2014年,在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影视剧创作专家研讨会上,就有专家提出河北影视剧要立足于“讲的是河北故事,彰显的是中国精神”。燕赵文化源远流长,那些在河北沃土上形成的具有浓郁燕赵特色的人物和故事,都是丰富的影视创作素材。

这些年来,我们不断深挖历史文化资源,不断打造河北影视品牌——

以贞观盛世为背景,河北影视创作中心创作、出品长篇电视连续剧《大唐名相》。该剧荣获第12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

元杂剧四大名家之首的关汉卿,河北安国人。2002年,河北电视台大胆试水,创作拍摄了电视剧《关汉卿传奇》。该片入选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

2003年,河北电视台再次发力,创作出品34集古装电视传奇剧《神医喜来乐》。该剧在全国热播,荣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该剧还通过中央电视台国际总公司发行到海外,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2007年,河北电视台请到了著名导演夏刚,抓到了《荀慧生》剧本,拍摄了电视剧《荀慧生》。该剧真实再现了河北籍京剧名家荀慧生励志感人的传奇人生,宣传推广了京剧文化,观众好评如潮。该片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

承德电视台立足文化沃土,制作了文化专题片《承德音画》,展现避暑山庄、外八庙“春夏秋冬”绝美景观。该片一举夺得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电视文艺节目”和“最佳摄像”单项奖,开创了河北城市台“小节目拿大奖”的先河。

承德籍影视人郭靖宇,编导、监制了多部电视剧。如《铁梨花》《红娘子》《打狗棍》《娘道》《勇敢的心》《大秧歌》《最美的青春》《最美的乡村》等。他立足于中国文化,书写人间百事,充满人间烟火,唤起观众广泛共情共鸣。

不仅影视剧,河北动画人也创造着辉煌,多部(集)电视动画片在多家电视台、互联网平台播出,并荣获多个大奖。《成语国探秘》《中华小岳云》《麋王宝图》《年画中的传奇》……还有历时5年完成的文化和旅游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精髓动漫化数字化运营项目”“河北省影视精品重点扶持项目”和26集三维电视动画片《少年老子》已通过终审,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备播。

一路走来,收获成功和鲜花,也有失败与教训——

怎能忘,首次在电视剧中表现“样式雷”的《避暑山庄大传奇》,聚焦秦皇岛山海关军民保卫家园、抵御外侮的《风起第一关》等历史题材的电视剧至今未能顺利播出;电视剧《大元星空》、《荀子》、《赵武灵王》(又名《胡服骑射》)也因资金等各种原因未能完成……

近年来,河北影视人较早地将目光投向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的开掘上,聚焦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当代农村题材、少儿题材影视剧等。电影故事片《血战湘江》《辛亥革命》《李保国》《谷魂》《情满天山》《安娥》《古田军号》《那时风华》《我和我的父辈》《守岛人》《革命者》《守护者》《青年邓颖超》《志愿军:雄兵出击》《志愿军:存亡之战》等;电视剧《毛泽东三兄弟》《焦裕禄》《先遣连》《营盘镇警事》《闯天下》《聂荣臻》《守望》《我的故乡晋察冀》《海棠依旧》《太行山上》……

牢记初心使命,团结拼搏,砥砺奋进,河北影视人挖掘地域文化资源,整合优势创作团队及人才,科学配置资源,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彰显着河北历史文化的独特优势,努力擦亮“影视冀军方阵”品牌,让燕赵文化迸发出新光彩。

紧扣主旋律谋划重点创作,形成纪录片“井喷”

影视艺术中的纪录片是一种独特类型,河北曾是纪录片大省。知名纪录片人王海平编导的12集电视纪录片《保定老人印象》、唐山电视台创作的短篇纪录片《箭杆王》、河北电视台创作的8集文献纪录片《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保定电视台创作的5集纪录片《晋察冀文艺兵》等一批纪录片在全国获奖,提升了河北纪录片在全国的地位。

进入新时代,河北纪录片再度崛起。由张志平、张军锋担任总撰稿,张军锋担任总导演、总制片人拍摄的“平山三部曲”,《平山记忆》(8集)、《中山国》(6集)、《滹沱记忆》(5集)赢得专家和观众的赞誉。

那么,为什么“平山三部曲”能被业界广泛好评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充分立足地域资源,考据翔实、精耕细作。2022年5月15日,《〈中山国〉文存》出版座谈会在中山国遗址博物馆举行。我有幸被邀请前往学习交流。这部作品细研了纪录片“平山三部曲”的诞生经历、过往和未来。一部优秀纪录片的诞生,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整个创作中,无论台前幕后,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这群勇于担当的人,潜心多年,不断梳理中山国考古成果、挖掘整理中山文化、推广中山篆书法文字,以纪录片的影像揭示其“发展密码”,增强文化自信和使命担当。

如果说,近年来河北纪录片从张军锋等人创作“平山三部曲”开始转折,邯郸广播电视台创作播出的4部表现“邯郸记忆”的文献纪录片“冒出尖尖角”,那么河北广播电视台出品的大型系列人文纪录片《大河之北》《中国梆子》《太行山》《长城》等,则将河北纪录片创作推上了更高层级。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一直以来都是河北纪录片人的使命担当。

十多年前,河北影视现实题材创作曾规划出“三大重点创作方向”,一是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二是聚力雄安新区建设千年大计;三是助力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而今,第三个重点创作已圆满完成,还有两大重点创作方向的工作仍在进行中。

近年来,河北广播电视台的纪录片创作始终挺立潮头。无论是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潮起京津冀》,彰显燕赵历史文化精神的《大河之北》,还是展现雄安新区底蕴与风骨的《雄安红色往事》,都给人以时代精神的震撼、文化历史的自信和迈向新时代新征程的巨大激励。

今年,北京、天津、河北三家卫视频道共同播出6集电视纪录片《京津冀·瓣瓣同心》。作品题材意义重大,传播广泛,品质上乘,引出了“现象级”的话题。仲呈祥、胡智锋、康伟、李舫、赵捷等评论家相继撰文给予高度评价。

培养本土信息人才,持续推进影视创新创造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催生了新型文化业态,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对于河北影视界来说,该怎么抓实主责主业、探索高质量发展的科学途径呢?

人才是第一位的。要加速培养我省信息技术文艺人才,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特别是要培养出一批能够“双向赋能”、精通审美与科技“叠加叙事”的信息技术文艺领军人才。国家广电总局、文化和旅游部曾开展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活动。河北省广播电视局、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响应,组织创作了多部微短剧,如《等你三千年》《你好,苏东坡》《田园织梦》等。从创意、策划、拍摄、制作、运营、传播,无不显示出审美与信息技术、文化与科技“叠加叙事”的综合能力。视听艺术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其多工种团队联合作战的突出特点,因此要用好复合型文化人才勇挑重担,整合经济、文化、资本、影视、科技资源,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质表达。从传统“制片人制”向新型复合型“制作人制”转化。

密切关注信息产业。当前,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既带来了社会的全方位变革,也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带来了新契机。随着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文化艺术插上科学技术的翅膀,“数字资产艺术化,艺术数字资产化”已成历史大趋势。去年,一部30集电视剧《繁花》横空出世,震惊业界。

近年来,在多部影视剧中采用数字化的动作捕捉技术、实时渲染技术、虚拟背景技术等,提高了拍摄效率和质量,带动了社会各界对“虚拟制片”等相关概念、XR(扩展现实)技术在影视行业应用的关注。信息技术赋能文化艺术生产,可以提质增效,还会产生超乎寻常的艺术效果。这些前沿技术探索往往会带动行业变革,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勇于试水,不断助力创新发展、提质增效。

树立大历史观、大文化观,潜心谋划河北影视创新发展新篇章。河北是文化资源大省,现阶段影视艺术和产业创新创造要积极走出去,充分发挥京津冀区位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强合作共赢。

近期,我们策划、创作了几部立足河北场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将联合网络平台共同投资2.6亿元,倾情打造中华文明先祖史诗大剧《娲皇传》。还将以资本运营产生出来的“数字资产”,打造一部网台院线共享的动画电影《女娲补天》、一台可在涉县娲皇宫景区长年沉浸式演出的音乐剧《女娲娘娘》,从而实现社会效益、旅游产业、文化传播等综合效益的多赢。此外,还将与广东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北京英田影视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动画电影《冰雪森林奇遇记》等作品。

影视艺术产生的效应和价值,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我省影视作品质量持续提升,迎来了影视创作的新时代。相信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在新的影视产业观念统领下,一部部既高度尊重影视艺术规律又满足新时代观众文化需求的优秀作品会不断涌现,同时在思想、艺术和商业间寻找到平衡的创作机制也会更加成熟起来,从而续写新的影视辉煌。

(作者汪帆 河北传媒学院影视评论研究中心主任、河北省影视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主任)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