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6方面20项重点任务。一是挖掘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等基础型消费潜力。二是激发文化娱乐、旅游、体育、教育和培训、居住服务等改善型消费活力。三是培育壮大数字、绿色、健康等新型消费。四是增强服务消费动能,创新服务消费场景,加强服务消费品牌培育,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持续深化电信等领域开放。五是优化服务消费环境,加强服务消费监管,引导诚信合规经营,完善服务消费标准。六是强化政策保障,加强财税金融支持,夯实人才队伍支撑,提升统计监测水平。相关部门和各地共同开展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和服务消费季系列促消费活动,持续打造服务消费热点、推动服务质量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罕见提及教培:推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开放优质教育资源,满足社会大众多元化、个性化学习需求。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增效,建设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推动社会培训机构面向公众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指导学校按照有关规定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提供非学科类优质公益课后服务。鼓励与国际知名高等院校在华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这可能意味着教培政策的重心从“减”转向“增”,从严监管转向规范引导,是行业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意见》中比较超预期的部分。
结合对比“双减”后重要的教培政策,包括《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和《校外培训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及2024年2月9日发布的《校外培训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反应出以下几个政策走向:1)政策是在正视教培需求的背景下制定;2)高中阶段和义务教育阶段区别管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仍延续双减政策,高中阶段则在机构审批、培训时间等方面据实际情况,做了一些更符合学生需求的调整;3)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分类管理;4)删除对招生宣传的限制。在中小学激烈的升学竞争中脱颖而出、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的驱动下,K12校外培训的需求偏刚性。
2023年我国小学、初中和高中在校生分别为10836、5244、2804万人,参考“双减”前的参培率,小学、初中和高中分别为22%、36%、57%,生均补习班支出在1000-3000元之间,预计教培仍是千亿规模的市场。
教培机构自2021年“双减”落地至今,已完成教学教研内容整改,减少超前学习内容,增加逻辑、思维、阅读等素养内容,多个机构整改后的K9课程已获地方教育厅发布的非学科类培训的牌照。2023年,教培机构在疫后线下活动复苏、规范经营下,收入恢复至双减前8-10成,随着营销活动减少、经营利润率提升,利润整体恢复甚至超过双减前水平。未来随着头部持证正规教培机构持续扩张,有望从小作坊式机构吸引客流,实现稳健增长。
总体来看,教培行业龙头机构近3年已纷纷完成合规化转型,结合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的“满足社会大众多元化、个性化学习需求”,以及教育部《校外培训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正视家长的合理培训需求”,素质教育等教培业务有望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