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公平!40岁残疾单身汉申请低保被拒,部门回应超过标准

秋翠来看趣事 2024-10-31 20:05:20

文章内使用的图片和视频素材均来自网络,若发现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文章内容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或抄袭。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和关注。

最近云南曲靖的这则新闻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了所有关心民生的人脸上。一个身高不足1.4米、浑身是病的残疾人,带着60多岁的老父亲,一家月收入才460元,却因为"超标"而申请不到低保。这哪里是什么"超标",分明是把贫困线画成了饿死线啊!

说实话,看到这则新闻的第一反应是:这不是在开玩笑吧?但随后看到当地民政部门一本正经地解释说"家庭年收入约1.5万元,超过了低保补助标准",我真的服了。一年1.5万,平均到每个人头上,一天的生活费还不够买两个馒头,这样的收入也能"超标"?

且慢,让我们先捋一捋这笔账: 黄启一家三口,年收入1.5万,平均下来每人每月才416元。而这1.5万还包括了种地收入,说白了就是在地里刨食吃。一个残疾人,一个年迈老人,这点收入连基本生存都难以保障,更别提什么体面生活了。

现在的物价水平谁不知道?买点菜、交个医保、看次病,这点钱转眼就没了。黄启家的困境,与其说是没达到低保标准,不如说是低保标准没有照顾到实际困难群众的真实需求。

记得前些年有个段子:"你要富我帮你,你要穷我帮你,你要不穷不富我就没办法了。"现在黄启家的情况,怕不是连"够穷"的资格都没有。这让我想起了一句歇后语:"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低保政策本应该是兜底性的民生保障,现在却因为过于僵化的标准,反倒把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挡在了门外。

更让人无语的是,有些地方的低保却又是另一番景象。网友爆料"有关系就能领","有的脱贫户条件比这好多了,照样有低保"。这种现象不禁让人想起鲁迅先生的话:"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虽不敢妄加议论,却也替他们害臊。"

其实,低保政策设立的初衷是好的,就是要托住社会的底线,让困难群众能够维持基本生活。但问题出在了执行环节:过于教条的标准、僵化的制度执行方式,让政策失去了应有的温度。这就好比是把尺子立在那里,管你是残疾人还是健康人,只要数字超过了,就一票否决。

要知道,贫困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有的家庭收入看似过线,但因为疾病、残疾等原因,实际生活质量可能远低于收入数字所显示的水平。真正的民生政策,应该既要有标准的刚性,也要有执行的柔性。

建议相关部门在执行低保政策时:

建立分类评估机制,对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群体采取差异化标准。引入"人性化"裁量空间,允许基层工作者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判断。定期评估和调整低保标准,使其更符合当地实际生活需求。加强监督管理,杜绝"关系保",确保真正困难的群众能得到帮助。

古人云:"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作为民生保障的重要一环,低保政策理应顺应民意,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让我们期待,这条看似冰冷的政策线条,能够因为多一份人性化考量,而变得温暖起来。

最后,我想说的是,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它巍峨的高楼大厦,更要看它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你觉得呢?

0 阅读:0

秋翠来看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