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存在着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其中一条被称作为凡俗之路,而另一条则被称作为修行之路。
与此同时这两条道路,最终也会把我们带到两个完全不同的地方。
走在凡俗道路的人,虽然看似活得精彩,但却终究难以摆脱欲望的纠缠。而只有踏上修行之路的人,才能不断发现这个世界的真相,直到抵达生命最初的源头。
我们今天要聊的这书的名字叫做《九型人格》,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在教我们如何探索自身生命的内在源头。
就像古代很多修行者所说的那样,在这个世界上,求道问道者多如牛毛,可是真正能够踏上这条道路的人,却少之又少。
这是因为世界上的大多数人,其实都没能跨过修行路上的第一道门槛,而这道门槛的名字就叫做欲望。
修行第一关当代修行奇人张志顺道长,曾经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过自己毕生修炼的心得。
叫做: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其中最关键的法门就在于清静二字,然而就是这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却拦住了很多想要踏上修行之路的世俗中人。
譬如很多有过冥想打坐经历的人,都曾经体验过这样的经历。
就是自己在静坐的时候,总感觉体内有一股特殊的能量在不断萌动,仿佛就像是深埋在土里的种子,感受到了春天来临的气息,即将要破壳发芽一样。
但是与此同时,自己的体内似乎又出现了另外一股与之相对抗的力量,在不断干扰着自身的意念,让我们无法集中精力,去仔细感受那一股不断萌动的神秘能量。
而对于这种突然出现的干扰,人们往往将之称为杂念,或者是欲望。
而且每当这些欲望出现之后,我们的大脑和身体似乎就会失去控制,被不断牵引着朝某个方向思考和行动。
所以古时候的很多修行者都一再强调,修行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在对抗自身的欲望。
而且随着修行者的境界越高,内心中的欲念也会不断聚集,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欲望结合体,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心魔。譬如释迦牟尼成佛之前,就曾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根据佛经中记载,当时释迦牟尼即将悟道成佛,群魔因此异常惊恐。
魔王波旬便纠集部众向它发起进攻,他们挥刀舞剑、施放毒蛇猛兽,但却都无法对其造成影响。
随后魔王波旬又让自己的三个漂亮女儿向释迦牟尼献媚,想以女色诱惑,结果依旧不能奏效。
最后双方经过长达七天七夜的较量,魔王波旬终于溃败而去。
事实上这些所谓的“魔”其实就是扰乱世人的种种欲望,包括美色、饥渴、贪爱、懒惰昏沉、恐惧、疑惑、毁损,执着,获取,奉承等。
这是每一个修行者在自己的人生中都会面临的问题,只是呈现的方式各有不同。
而释迦牟尼也正因为摆脱了这些欲望的纠缠,所以最终才能够正道成佛,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修行之路。
而且不仅是佛家,包括道家在内的许多修行体系中,都存在着类似的理念。
但是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普通人往往很难从这些人物的传奇经历当中,寻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修行之法。
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佛陀那样的慧根,能够直接看透欲望背后的本质。
因此,这也就需要我们通过一种更加贴近现实的方式,来解析生命内在的奥秘。
欲望的根源在《九型人格》这本书中,有一个非常核心的理念,那就是人的性格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而在这个问题当中,也恰恰包含着我们所要追寻的本质,也就是欲望的根源。
其实早在之前讲解太乙金华宗旨的时候,我们就曾经提到人的一切思维或意识活动,其实都源自于先天真气当中所蕴含的那一点灵光。
在道家的修行体系当中,这一点灵光也被称作为元神。
所谓元神,就是生命本来所具有的性情,或者也可以称之为生命本能的体现。
就像种子到了春天就会发芽,树木总是朝着阳光更加充沛的方向生长,以及每个人都会为了生存,而做出一些不需要加以思考的行为,譬如你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呼吸。
也就是说元神,实际上就是我们整个生命系统的核心,在主宰着所有基本功能的运行。
包括我们和这个世界的接触,其实也都是这一点灵光,对于外界环境所做出的各种直觉反应。
在这个时候,我们的人生当中还并没有出现欲望的概念,一切都是跟随生命本能而运作。
但是随着我们和外界的不断接触,人们的大脑当中,开始形成了一种叫做记忆的东西。
这些记忆,就类似于电脑系统当中所形成的各种缓存指令。
当我们遇到之前曾经发生过的问题,或者面对熟悉事物和环境的时候,这些缓存指令就会被自动激活,并且直接调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元神便被隔绝了起来,不再与外界进行接触。
而且随着一个人的成长,以及对周围环境的认知不断完善,人们大脑当中的记忆,也会在日积月累之下,形成一个异常庞大的数据库。
我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人事物,几乎都可以从这个庞大的数据库中,找到能够直接与其相匹配的缓存指令。
而且与此同时,大脑在记录这些缓存信息的过程当中,还会根据每个人的本能倾向,来模拟元神的习性。
也就是说,即便我们遇到了一些从未经历过的情况,大脑也依然可以根据之前的经验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一个它认为正确的结果,并且对身体下达指令,而不会把这些信息传递给元神。
那么这也就意味着,大脑当中的惯性机制一旦形成,人的元神也就被彻底隔绝了起来,不但失去了跟外界之间的联系,同时也丧失了对于身体的掌控能力。
而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很多时候,我们总感觉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维,明明很想静下心来,但大脑却总在一个劲地胡思乱想,欲念丛生。
甚至我们明明不想做某些事情,但还是感觉自己被某种无形的力量驱使,而不得不做出某些行为。
事实上,这种无形的力量,就源自于我们大脑当中的惯性机制。而对于这种不受控制的惯性机制,在不同的体系当中也有着不一样的称呼。
譬如《太乙金华宗旨》当中将其称为识神,而在现代西方心理学的理念当中,则将其称作为人格。
然而,不管人们给它冠以了怎样的称呼,最终的目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让我们的生命,彻底摆脱这种机制的掌控。
脱离欲望的掌控人的生命是一种无法被定义的形式,它来自于浩瀚无穷的宇宙太虚,和整个世界一同经历了无尽的变化。
而我们如今所熟知的自己,只不过是一种短暂停留的形态。其实早在几千年前,上古时代的修行者就已经告诉人们,人的身体只是用来承载生命的一个载体。
这就好比人们为了跨过河流而建造了舟船,为了长途跋涉而打造了马车,为了能有一个容身之所而盖起一座房屋。
我们的身体也同样是生命为了度过这一段人生,而孕育出的一副躯壳。
但是就在我们度过人生的这段过程当中,这个载体却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某种变异,从而诞生了一个叫做自我的意识。
自我不仅取代了生命原有的意识,而且还理所当然的占据了整个人生的主导位置。
这就好比古时候的帝王,为了能够更好的治理天下,往往会选拔一些能力出众的人才,代替自己行使帝王的权利。
但却没有想到,这些人竟然慢慢形成了一个独立运转的官僚体系,从而逐步架空了君主,使整个国家变成了用来满足自身私欲的牟利工具。
这样的情况,实际上就是太乙金华宗旨中所说的:
下识心如藩将悍臣,欺天君暗弱。
这里所说的下识心就是识神,而天君则暗指元神。元神被架空之后,我们的人生也就变成了各种杂念和欲望的载体。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要想让自己的元神重新回到主宰的位置上,就必须对后天识神所形成的这套人格机制,进行一次由内而外的清洗。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需要我们在自己的生命当中,创造出一个独立于这些杂念和欲望之外的意识。
就像九型人格这本书中所说的那样,一个人要想脱离性格和欲望的掌控,首先就必须充分了解自身性格和欲望的属性。
我们创造这个独立意识的目的,就是为了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自己大脑当中的那些缓存指令,究竟是以什么样的规律在运行?
这种感觉就像是在穿越一座动态的迷宫,我们只有先摸清了这座迷宫的变化规则,然后才能穿过层层叠叠的障碍,进入这座迷宫的核心区域,也就是元神的所在之地。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重新激活蕴藏在元神之中的那一道灵光,而由识神所构成的那一座迷宫,也会如同冰雪见到太阳一样,在一瞬间融化消失不见。
随之一同消失的,还有那些不断干扰和纠缠我们的欲望以及杂念。
处在这种境界之下的修行者,就能够真正静下心来,感受自己的生命,和宇宙万物相互连接的直观体验。
甚至在每一个呼吸之间,都能够察觉到构成生命的原始能量,在体内不断的流转和聚集。
达到这个程度之后,也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初步踏上了修行之路的开端。
结尾在这期视频的最后,我想再跟大家聊一聊,最近这几天所产生的一种感悟。其实所谓的修行,真的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神秘,它更多的应该是代表着一种对待世界的方式和态度。
而我们刚才所提到那座迷宫,实际上就对应着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就像《九型人格》这本书中说的那样,性格是每个人在一生当中都会形成的东西。
问题是有些人被自身性格中所滋生的那些欲望和念头一路裹挟,最终迷失在混乱迷宫里。
而有些人则能够在后天思维中觉醒,超脱自我人格的局限,站在一个更加广阔的视角去看待自己的生命。
有时候你就会发现,人生中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那个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自我。而修行的本质,就是在消除自我对于生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