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大唐最强“无间道”与寒门逆袭“活教材”的传奇故事

历史爱好者祥子 2024-01-13 19:37:07

常何,就是那个将“无间道”玩到出神入化的传奇人物。

常何,最早在瓦岗寨跟着李密混,后随李密投降李渊,受封清义府骠骑将军、上柱国,并保留其在瓦岗寨的雷泽公爵位。

有一年,他随唐军讨伐王世充时,不幸被擒,便投降了王世充。但他并非真心投降,而是为了保命。所以,当他投降王世充的郑军后,便在郑军大营内大肆搞串联活动,最终带着被他策反的一部分将士投降唐军。

常何归唐后,李渊非常高兴地说:“嘉其变通,尚其英烈,临轩引见,特申优奖,授车骑将军。”

▲常何

或许因为他的反复无常,表面上李渊对他进行了嘉奖,却将他原本拥有的“雷泽公”的爵位被“嘉奖”没了。

此后,常何是越混越差,只被任命为一个小小的玄武门守将,官至中郎将,所幸却是位卑而权重。因为,玄武门可是太极宫禁地的重钥,谁掌握了此门,谁就掌握了宫廷的安全。

所以,无论是太子李建成,还是秦王李世民都对他极力拉拢,而他却是左右逢源,两面通吃。只不过,在玄武门政变前,也就是武德七年,李世民以“赐金刀子一枚,黄金三十挺,仍以数十金刀子委公锡骁勇之夫”的重金来收买其心。

于是,常何便暗中投靠了李世民,可能也怀有政治投机的心思。

626年7月2日,李世民果断听从部属建议,先发制人,冒险发动玄武门政变。于是,常何趁机将李世民率领的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70余人先行悄悄放入宫内,并埋伏于玄武门附近的北衙咽喉要地。

同时,关闭玄武门,并以武力据守玄武门,全力抵御太子和齐王府将士的进攻,这才为李世民顺利杀兄、禁父提供了便利。

▲李渊

可以说,李世民能够取得玄武门之变的胜利,常何绝对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惜,由于他的“无间道”的不光彩身份,又怎能得到重用。所以,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在玄武门之变中立下大功的房玄龄、尉迟恭等人加官进爵,甚至唐太宗还将二十四位功臣画图供于凌烟阁,史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而他只能感受着冷落的阵阵寒意,既无升官,也无加爵,依旧还是原来的中郞将,甚至还被唐太宗所渐渐谈忘,心中的苦闷又不便对人言说,便常常借酒消愁。

就在这时,从山东省茌平县茌平镇走出了一位传奇人物,他就是马周。

马周,自小父母双亡,家境贫寒,却有两大爱好,一是喝酒、二是读书。但他还是一个热爱学习的有志青年,而自古以来的有志青年,又都有一个通病:有点“愤青”,甚至恃才傲物、目空一切。

再说,作为一个有志青年,又怎能没有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字呢?所以,他给自己起了一个特别有逼格的字“宾王”。

后来,为了讨生活,马周托人在博州刺史府找了一份家教的工作。但是,才华横溢的他根本就不知道珍惜这份小小的差事,所以整天不是迟到,就是早退,甚至还经常上班喝酒、打呼噜。这样一来,那个领导受得了,所以没几天他就初刺史达奚恕多次斥责。马周又哪受得了这份气,所以一气之下离愤然离职。

随后,马周就成了一个无业游民,混迹于曹、汴之间,每天只有出账没有进账,混得可谓是穷困潦倒,衣食无着,甚至还被浚仪令崔贤首侮辱。

正所谓:“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眼看在这里已待不下去,只能另谋他处了。

▲李世民

一天,30岁的马周忽然有了想到京城长安去看看的想法。可由于没有盘缠,只能一步步走到了长安,也不知道他是怎么熬过这一路的。

当时,刺史颇为惜才,并给他写了一封举荐信,但骄傲的马周如同最初投靠刘皇叔的庞统一样,并没有借助这封举荐信来找门路去谋求职位。

所以,马周到了长安后,处处碰壁,举步维艰,心中十分苦涩,便也常常借酒消愁。只是不知道,他这酒究竟是如何赊来的。

据说,有一天,马周在酒馆喝了一斗八升酒,又一次喝大了,恍恍惚惚间,居然误闯进了中郞将常何的家中,正巧遇到也喝大了的何常准备到前院子的大树下小解。或许,由于二人喝的都有点大,一聊之下,居然有了同病相怜之感,差点就要斩鸡头、烧黄纸结拜了。

于是,两个酒徒勾着肩、搭起背,一起在院子里的大树下撒了一泡尿,接着相携回屋,再次喝了一会酒,便一起醉卧在了常何的家中。

此后,马周就一直住在了常何的家中。

几天后,初登大宝的李世民急于证明自己,便向各级部门下发通告,要求各级官员们为了大唐的千秋万代积极建言献策。当然了,对于提出利国利民好建议的人才,又怎能少得了提拔重用呢。

但这对于“大老粗”的武将常何来说,简直就是个天大的难题。当马周看着愁眉苦脸的常何,问明原因后,不由笑着说道:“常大人,这有何难,我帮你搞定。”一个晚上,洋洋洒洒,马周就写出了二十多条建议。

很快,唐太宗就看到了这份建议,可当他一看落款是常何,却怎么也不相信,一个“大老粗”怎么能写出如此高屋建瓴、真知灼见的建议呢。

于是,唐太宗将常何诏进大殿,一翻假意恐吓,常何当即招认,说这份建议是府中的幕僚马周写的。

随后,唐太宗连续四次派人前去常府请马周进宫。可谓是,曾经刘皇叔“三顾茅庐”,今日唐太宗“四请马周”。

▲马周

当唐太宗见到马周后,像极了失散多年的亲兄弟,传闻当天二人对饮了一夜。甚至,李世民曾这样评价马周:“我一天见不到他,便分外思念他。”不明真相的人,还以为他俩在“秀恩爱”,有啥不正当关系呢?

可以说,唐太宗对于马周的喜爱,是在名鼎鼎的魏征远远比不了,虽说唐太宗和魏征是千古君臣的楷模。因为,马周的劝谏的技术含量高魏征太多。李世民曾说,就是马周天天骂我,我也愿意在朝堂上看见他。

事后,唐太宗赏赐常何300匹锦帛,以表彰其荐才之功。后来,常何官到右屯卫大将军,并且还为其父谋得了一个“朝散大夫”的虚衔。

最终, 马周成为了唐朝的一代治世名相。

对此,毛泽东评价马周说:“傅说、吕望何足道哉,马周才德,迥乎远矣。”意思是说,马周的才德远胜傅说和吕望。那么,傅说和吕望是什么人呢?傅说是商代宰相,辅佐殷商高宗武丁安邦治国,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武丁中兴”,并留有“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的名句,被尊称为“圣人”;而吕望,就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也称吕尚。

可见,马周是历史上多么了不起的一个传奇人物,而这也就是大唐最强“无间道”与寒门逆袭“活教材”的传奇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

1 阅读:23

历史爱好者祥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