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乒一直都是我们眼里的“英雄之师”
文丨旧故麻袋
∨
奥运会赛场上,每个国家的运动员都在为自己的国家拼尽全力,哪怕失误、哪怕失败、哪怕没有任何名次,但运动员们义无反顾,为国家荣誉而战,站在赛场上的每一位运动员都值得尊重,都值得为之喝彩。
奥运赛场上的某些项目,是一些国家的“垄断项目”,好比中国的跳水、美国的游泳、韩国的射箭……还有一项运动,从1959年开始,长盛不衰,令其他国家闻风丧胆,那就是乒乓,被称为中国的国球。
乒乓赛场上,金牌几乎被中国包揽,虽偶有失误,但成绩斐然,外界有声音称目前中国乒乓运动员的青黄不接,可就当下而言,中国仍是最强的“乒乓之国”,看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乒乓选手们大杀四方,强者之势,毋庸置疑。
作为国球,在国际赛场上,乒乓球承载着无数国人的期望与梦想。本届巴黎奥运会上,虽然王楚钦在男单预赛时爆冷出局,但樊振东挺到了最后,逆风翻盘,取得了金牌,混双更是激动人心,王楚钦和孙颖莎默契配合,拿到了混双金牌,可以说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在巴黎奥运会赛场发挥出色。
然而,让中国观众自信满满的乒坛,却被“饭圈文化”侵袭。
我相信,孙颖莎和陈梦的那场女单“巅峰对决”大家都看了,本是中国队包揽金银的最终决战,无论谁赢谁输都值得被称颂,本是一场赏心悦目的比赛,可一些极端粉丝偏偏要在纯粹的竞技之战里掺杂不必要的噪音。
比赛开始前,有不少拿着印有“孙颖莎”应援物件的粉丝坐在观众席,放眼望去,满满的都是孙颖莎,我能理解大家对莎莎的喜欢,我本人也非常喜欢莎莎,可这场比赛原本就是中国队之间的强强较量,在国际舞台,更高维度是国家,所以谁拿金牌于我而言都是荣耀。
可比赛开始后,赛场上的场面一度混乱,大量莎莎的粉丝为莎莎欢呼,倾向性明显的欢呼让现场嘈声不断,不仅影响选手的正常发挥,屏幕外的观众也是一脸茫然,破坏了原本和谐的观赛氛围。
但凡陈梦是其他国籍的,我都不会觉得奇怪,可她也是我们的一份子,也是中国选手,没必要这么区别对待,就像羽毛球的¼决赛现场,也出现了两位中国选手,大家就非常平和,拿着国旗观赛,手心手背都是肉,谁胜谁负,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两位选手拼尽全力,享受比赛。
陈梦获胜之后,现场一片死寂,之后支持莎莎的球迷们大放嘘声,甚至在颁奖礼上还不断嘲讽,更有甚者,甚至在赛后,涌入陈梦、马琳、刘国梁等球员教练的个人社交平台上,留言指责、怒骂……奥运赛场出现这样的状况,很是荒诞。
事实上,孙颖莎与陈梦都是中国乒乓球队的主力球员,两人都是为国争光的运动员,谁赢金牌都是属于中国的金牌,陈梦成功卫冕女单冠军的背后,是汗水和泪水浇筑的,是拼搏、是坚韧、是顽强,陈梦30岁了,一个运动员有几个四年,如此励志的人物,为何要承受无端的质疑和谩骂?
这样的粉丝真的是莎莎想要的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饭圈文化”,始于娱乐圈,这种非理性的追星行为就不应该存在于体育领域,虽说拥有众多球迷的支持是好事,但“饭圈文化”带来的不良影响远远大于它的正面效益。
体育竞技是力量和勇气的对决,不应被过度娱乐化和饭圈化,饭圈有很大一个点,在于互撕、互掐,动不动粉丝之间就“干仗”了,戾气很重,这些极端粉丝善于站在道德制高点,俯视一切,说好听是“组织”,说难听点就是“邪教”。
“理智追星”呼吁这么多年,“饭圈文化”反倒是越挫越勇,可见当下年轻人是多么容易被煽动、被欺骗,追星可以,但不能走火入魔,喜欢一位运动健儿,就应当推崇生活中多运动,学习他不断坚持的毅力和拼搏的意志,并将他当做动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喜欢李娜的郑钦文,最终创造了奥运会网球赛场的中国奇迹,这才是追随偶像脚步的最好范本,追随她、成为她、超越她。
喜欢一个人,喜欢就好,喜欢谁是你的权利,但不能通过诋毁和攻击另一个人来展示出自己对他的喜欢,“洗脑包”、“引战帖”不可取,别用所谓的“以爱之名”去裹挟运动员,最终运动员自己也会因这些粉丝遭到反噬。
我不希望在未来的奥运赛场或是国际赛场上看到如巴黎奥运会女单决赛场上这样荒诞的画面,还是那句话,运动员能站在世界之巅为国而战,都值得被歌颂。
他们背负的不仅是国家荣誉,更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期望,没有人愿意接受失败,但比赛总有输赢,“失败”是运动员们成长历程中的必修课,只有了解了失败,知道了自己与其他选手的差距,才能更好的精进,争取下一次能把金牌拿回来。
我喜欢陈梦,也喜欢孙颖莎,因为我是中国人,她们都是为国争光的国乒成员,就这么简单!
希望“饭圈文化”远离体育竞技的赛场,运动赛场上,理智追星,因为大家都是闪耀的明星!
都是利益,这些饭圈人都是为了利益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