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虽然没有结局,但是通过判词可知:薛宝钗最后如愿嫁给了贾宝玉,只是她费尽心机成就的并不是美好的“金玉良缘”,而是一段非常悲惨的婚姻。
贾宝玉和她结婚后,心里只怀念林黛玉,对她客气疏离,后来更是互相讥讽,成了仇人一般。宝玉最终选择离她而去,像甄士隐一样出家。
守活寡的薛宝钗比甄士隐的妻子更惨,她和宝玉从没有过正常的夫妻生活,两人婚后的经济条件也非常拮据艰难。宝玉走后,宝钗热毒发作,却再也吃不上‘冷香丸’,导致无药可医,苦苦煎熬。
薛宝钗能嫁给贾宝玉的三个条件:贾母去世,黛玉早夭,贾府抄家古代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国公府嫡孙不可能娶没落商户之女为原配正妻。
书中金玉良缘在贾府散布多年,贾府长辈没一个人当回事,像尤二姐、尤三姐这样的官宦之女都只能给贾琏做妾,给贾珍当粉头,何况薛宝钗呢!
贾府仅能指望的贵妃贾元春早已经薨逝了,所以她的判词中才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的警示。
但贾府的颓势无可挽回,贾母去世,黛玉早夭,贾府抄家,贾政获罪。
宝玉从天之骄子一夜之间沦为罪臣之后,也成了一文不名的破落户,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那么薛宝钗可就成了他的良配了。
虽然薛家也不干净,为了保住薛蟠的小命儿也未必还有钱,但贾宝玉有媳妇总比没有好。
王夫人最知道宝玉是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巨婴,所以把他托付给薛宝钗照顾。相当于给宝玉找了个接班的“娘”。王夫人本人应该也死于刑狱,因为她窝藏甄家的赃物是重罪。
薛宝钗也再找不到什么好人嫁,就算她现在愿意嫁给商贾富户人家,也只能做妾。难免低声下气,还要受大老婆的磋磨,也不如和宝玉凑合过日子,至少知根知底,宝玉长得不赖,性格温柔,也有文化。
“美中不足”说的是林黛玉,宝玉和宝钗的婚姻没有美好可言薛宝钗就这样成了贾宝玉的妻子,重要依据是第五回的曲词。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众所周知,薛宝钗在十二钗中是没有一首独立曲词的,她只在开头这《终身误》中蹭了一下存在感。这一首很明显是宝玉的语气,一共五句话还让林黛玉占了一句半,剩下的几乎全是贬义。
“俺只念木石前盟”说明宝玉就算娶了宝钗,心里也只怀念林黛玉,
“空对着”一句中的“空”字,和花袭人判词中的“空云似桂如兰”一个意思,“山中高士晶莹雪”更是宝玉对宝钗一直劝他仕途经济,钻营利禄的绝佳讽刺。
翻译一下就是:贾宝玉白白地对着满腹功名利禄,经营算计,却要装作高雅淡泊的妻子薛氏,永远也忘不了真正清高的灵魂知音小仙女林妹妹。
很多读者喜欢揪着“美中不足”四个字不放,认为宝玉和宝钗的婚姻虽然“美中不足”,那起码是美的。但是却忽略了这句话很可能不是说宝钗,而是接着上句中的“世外仙姝寂寞林”,人家说的是林黛玉。
宝玉和黛玉缘定三生,青梅竹马,灵魂契合,却相爱不能相守,也很可能订婚了却不能结合,白头偕老,这才是真正的美中不足。
就算去翻一翻词典,美中不足这个词的解释也是:虽然很好,但还有不够完善、不够理想的地方。明显宝玉和黛玉的情感与人生经历才更符合!
宝玉和宝钗三观不合,宝钗嫌弃宝玉不中用,宝玉骂宝钗国贼禄鬼之流,他们美在哪里?
宝钗所做的灯谜中有一句:“琴边衾里总无缘”,表示他们甚至都没有过夫妻生活!
两人既没有和谐鱼水之欢,也没有琴瑟和鸣的灵魂之爱,宝玉怎么可能会觉得和宝钗的婚姻只是“美中不足”,简直是人间地狱还差不多。
至于“齐眉举案”倒是说宝钗的,但更不是什么好话,这不是指夫妻恩爱,而是单纯指相敬如宾,没有情意可言。
宝玉其实是支持续弦的,这一点从他支持藕官、菂官和蕊官的爱情就可以明确。
本来黛玉就算早夭,如果能再娶一个情投意合的,比如秦可卿那种,宝玉也能美得冒泡。
但是他娶的是薛宝钗,虽然宝玉早期也曾为她的鲜妍妩媚着迷,为她的雪白酥臂倾倒,为她身上散发出来的幽香“见了姐姐,忘了妹妹”,屡次意乱情迷。
但是后来宝玉和宝玉痛骂她是“国贼禄鬼之流”,几次因为宝钗劝谏仕途经济甩脸子。
在宝玉生日抽花签的时候,宝钗抽到了一只牡丹花签,宝玉拿过去翻来覆去的念“任是无情也动人”,翻来覆去应该怎么念呢?那就是:任是动人也无情。
薛宝钗在宝玉眼里就是这么一个人,长得丰美眼里,又很会明里暗里的撩,是个男人都会觉得她有动人姿色。
但是她冷心无情,若是换了贾珍、贾琏、贾蓉这些皮肤淫滥之徒,无情就无情,长得好看就行。但宝玉偏偏最多请的公子,他最厌恶的就是无情的人,只有有情的人才能和他心意相通。
这一点在第七十八回中,作者重笔写明,宝钗搬出大观园连个招呼也不打,宝玉追到蘅芜院寻黛玉才知道这件事,他当时就被宝钗的无情震撼了。
又俯身看那埭下之水,仍是溶溶脉脉的流将过去。心下因想:“天地间竟有这样无情的事!”
金玉结合不是良缘是孽缘:无性婚姻,惨遭抛弃,宝钗热毒发作也无药可医之所以推测宝玉和宝钗是无性婚姻,绝不是只靠那一句诗,而是要从整体故事来推论。
薛宝钗和宝玉结婚的时候,是非常混乱困顿潦倒的状态。贾府败落,死的死,散的散,元春薨逝,贾母和黛玉早就亡故了。
贾赦、贾政、王夫人、贾琏、王熙凤都是有罪的,就算不死,也难逃充军、流放等处罚。这些人哪里受过这种苦楚,多半都会死在路上。
薛家也会很惨,薛蟠的旧案翻出来,倾家荡产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而夏金桂能不能愿意给薛蟠买命都很难说。
王家也倒了,史家本就抽身退步,早不和贾、王、薛三家玩儿了,在这场风波中史家能保住自己不被抄家就很难了,不可能还管别人的。
在这种情况下,贾宝玉作为一个苟且偷生的罪臣之后,他就是和宝钗凑合过日子,互相取暖的一起生活而已。
于情于理宝玉都都很难有兴趣和宝钗翻云覆雨,圆房亲密,毕竟两人身上带着的几重孝,按礼法是不能圆房的,就算宝玉有那个心,薛宝钗为了保住贤德人设也绝不可能同意的。否则宝钗以后还有什么脸去劝谏宝玉呢?
加上贾府败亡之后,贾府的子孙如飞鸟各投林,也都各奔前程了。比如一些牵连不到的庶支旁系,如贾芸、贾芹等在京城混不下去可以回老家耕读为生,或者做买卖之类的。
贾兰因为有母亲李纨节妇的身份庇护,可以躲过一劫,在京城继续苦读求学,希望将来能有高中入仕的那一天。
但贾宝玉这样的重点人物,皇帝纵然为了自己仁义的好名声不会赶尽杀绝,但也不会对他多好。最多就像曹家吵架之后,在京郊给十几间屋子,一些田地,几个奴仆,让他不至于冻死饿死。
薛宝钗和贾宝玉最大可能过得就是这种比寻常平头百姓略好些,却连小地主也跟不上的日子。虽然不至于“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也不至于要指望花袭人那种背主求荣的奴才养活,但这对于他们之前的富贵生活来说已经是天堂和地狱的区别。
贾宝玉是自幼娇生惯养的贵公子,家破人亡,潦倒至此,又痛失至爱,哪里还有什么心情和宝钗享受云雨欢乐?
《西江月》中早就对宝玉的一生做了预示:“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好了歌》中的“展眼乞丐人皆谤”说的也是贾宝玉后来的生活状态。
第六十二回中众人射覆,宝钗故意射宝玉的通灵玉,宝玉却不理她,故意说了宝钗的“钗”字。香菱解释他们的名字都在古诗上,分别是“此乡多宝玉”,和“宝钗无日不生尘”
“此乡多宝玉”出自在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送杨瑗尉南海》,后一句正是“慎莫厌清贫”,是诗人岑参委婉的安慰前往荒蛮南州赴任的朋友,不要厌恶当地的贫苦凄凉。
这里就是在影射贫贱夫妻百事哀,宝钗劝慰宝玉忍耐清贫,随分从时和她好好过日子,出去做事赚钱养家,或者读书考取功名重振家业。
可宝玉怎么可能听她的话呢?皇帝对贾府的无情,贾府败亡后世交权贵的人情冷暖,早已经让宝玉心灰意冷,更加厌恶官场权势,也更加厌恶宝钗的劝谏。
宝玉应该是很早就离开了宝钗,宝钗早早就守了活寡。她做的那些诗词、灯谜中都充满了怨妇意味。
比如射覆中,“宝钗无日不生尘”就是出自李商隐的《残花》,她和探春射覆的“鸡窗”、“鸡人”典故也是对应了诗经中的怨妇诗《君子于役》。
宝钗做的菊花诗中也有“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等词句。
尤其是诗中的“黄花”在古代其实,是衡量女子贞操以及道德是否高尚的判断名词,“黄花闺女”指的是未婚清白少女。
薛宝钗一个已婚女人为什么会为“为黄花病”,期盼着重阳节丈夫能回来呢?这里可能也是在暗示他们的无性婚姻。
宝钗在抽花签的时候抽到了牡丹,宝玉一边颠来倒去地念着“任是无情也动人”“任是动人也无情”,却只看着芳官。因为芳官唱了一首《赏花时》,这首曲子源自汤显祖《邯郸记》里《度世》。
是何仙姑在蓬莱山门之外扫花,嘱托吕洞宾早日渡化扫花使者的唱词。暗示宝玉也像甄士隐、柳湘莲那样被和尚道士渡化而去,出家为僧也好,去给黛玉守灵也罢,反正是再也不回来了。
宝钗在宝玉走后,才算真正过上了“珍重芳姿昼掩门”的生活,毕竟一个罪臣之家守活寡的女子,她是不能出去闲逛的。但是宝钗心里对功名荣华的热望不能熄灭,她过得非常难受。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薛宝钗煎熬得都睡不着觉,“焦首”“煎心”都是烦躁难安的意思,可不就是心里的热毒发作起来。只是这时候不仅吃不上冷香丸,只怕请医问药都舍不得花钱了。
所以,薛宝钗改嫁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以她的身份改嫁做正妻基本也不太可能了。宝玉当日在酒席上做的词句中“女儿喜,女儿对镜晨妆颜色美。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影射她后来以色侍人倒是很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