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抱大腿”的君乐宝,能圆“上市梦”吗?

无眠深度 2024-08-14 21:38:44

////

先后抱上三鹿与蒙牛的“大腿”,君乐宝从当年的小厂子成长为一家年营收超200亿元的大牌乳企。如今,抱上更大“大腿”的君乐宝,正在冲刺上市的目标。

镁=金+美,易燃元素,

丰富程度地球第八、宇宙第九。

我们美丽、绚烂,渴望惺惺相惜。

草间弥生说过,要一起发光呵,

否则,我们跟孤单的瓢虫,有什么差别?

所以,我们组了一个社群,

聚焦新消费,关注美好,关注商业。

入群请加官方客服小冕,微信号:xiaomian0504

本文由镁经原创发布

ID:mgjing001

作者:李伊静

编辑:王大镁

在规模达到百亿级别的乳企中,君乐宝的崛起方式很特殊。

30年前刚成立时,它只是石家庄市的一家不知名的小乳企。它缺乏资源、背景、技术,然而却一步步成长为当地的知名企业,甚至成为规模过百亿的全国性乳企。

它采用的策略就是“抱大腿”。借助巨头的资源,它实现了两次关键的跨越式发展。昔日的三鹿、如今的乳业巨头蒙牛,都曾是它发展路上的“垫脚石”。

脱离蒙牛之后,君乐宝又抱上了更大的“大腿”,开始冲刺更远大的目标。

不得不承认,君乐宝“抱大腿”的能力值得探究。

第一次“抱大腿”,吃透三鹿“红利”

君乐宝第一次抱大腿的对象,是昔日的奶粉巨头三鹿。

公开资料显示,君乐宝由魏立华在1995年创办,起初只有9万元创始资本、1台酸奶机、2辆人力三轮车和3间平房。

由于吃到了酸奶行业发展的红利,君乐宝成立两年后便做到了1000万元销售额,这也让魏立华有了傍大腿的资本。

虽然君乐宝在酸奶领域做出了点小成绩,但从规模看,它当时还是一家民营小企业——在君乐宝成立的第二年,伊利就挂牌上市,成为全国乳品行业首家上市公司。

彼时的三鹿,已经是国内最大的奶粉企业。公开数据显示,自1993年起,三鹿连续6年奶粉销量全国第一。

君乐宝成立之初,液体奶市场并不拥挤,但从1999年开始,巨头们纷纷盯上了这块蛋糕。当年,伊利来势汹汹,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液态奶事业部;以奶粉为主业的三鹿集团,也在同一年宣布进军液态奶市场。

如何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君乐宝选择“认个大哥”。

2000年,三鹿集团向君乐宝抛出橄榄枝,以“品牌+现金”的收购方式,其中品牌作价占股29%,现金70万元占股5%,共占股33%,石家庄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更名为石家庄三鹿乳品有限公司。此后,君乐宝开始以“三鹿君乐宝”的品牌酸奶销售产品,但生产线还是使用君乐宝自己的。

魏立华看中了三鹿的品牌影响力和渠道优势,想借助三鹿的资源迅速壮大。

之后,君乐宝便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第一款产品高钙酸奶令其一年就大赚100万。此后,君乐宝乘胜追击,一鼓作气开发出红枣、酸枣、苹果等5大酸奶系列。

靠着三鹿这棵“大树”的渠道优势,君乐宝的酸奶生意也顺利出省,进军河南、山东等外地市场。2007年,君乐宝新推出的红枣酸奶风靡大街小巷,使其业务迅速拓宽到长江流域,同年销售额达4.6亿元,成为王牌产品。

2008年,君乐宝已成为全国酸奶市场第三名。即使是“三聚氰胺事件”后的2009年,君乐宝年营收还达到了10亿元的级别。

据《华夏时报》报道,知情人士透露,按照魏立华的计划,君乐宝在2008年就做好了公司上市的所有准备,但“三鹿事件”打破了它的上市梦。

在享受着三鹿给其带来的发展红利的同时,君乐宝也深受三鹿的拖累。尽管当时的君乐宝只生产酸奶、不生产奶粉,但也被消费者当成“一丘之貉”拉入了黑名单。

2009年,魏立华斥资3390万回购三鹿股权,完成了与三鹿的分割,并将公司名字改回石家庄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

尽管君乐宝的高管在对外讲话时,总要撇清君乐宝跟三鹿的关系,但整体来看,君乐宝当年抱上三鹿“大腿”,还是利大于弊。

吸取了教训的君乐宝,也深刻意识到独立经营的重要性,所以,后面选择再次“抱大腿”时,君乐宝坚持独立品牌经营。

抱上蒙牛“大腿”,挤入百亿阵营

三鹿倒下后,君乐宝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整个河北省所有乳制品企业全部被勒令停产,君乐宝也被迫停产13天,更惨烈的是,没有销售商愿意提货了,事发后的第一个月,君乐宝亏损约1000万。除此之外,据媒体报道,当时君乐宝还面临着银行撤资、企业资金链断裂等问题。

另外,三鹿的倒塌,让河北省的乳产业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空白。当时,伊利、蒙牛、光明、三元、完达山等乳企都对河北市场虎视眈眈。

据报道,2010年9月,伊利花5亿元在河北建立了当时规模最大的液态奶生产基地,这一举动被解读为是为了抢夺河北市场。

君乐宝在巨头们眼中无疑是块“肥肉”,它仍拥有华北地区最大的酸奶生产基地,其低温活性乳酸菌饮料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系列酸奶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四位。

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君乐宝选择的解决办法依然是“抱大腿”。据媒体报道,三元、光明、伊利、完达山都与君乐宝谈过并购,但最终因为控股权的原因没有谈拢。此前吃过一次亏的魏立华,即便选择被迫寻找靠山,也依然想保持品牌的独立经营。

最终,君乐宝选择了“最粗的大腿”。2010年11月,蒙牛斥资4.692亿元拿下君乐宝51%的股份,成为君乐宝的大股东。那年,蒙牛还是乳业老大,年营收302.65亿元,伊利的营收为296.6亿元。

当时,按照魏立华的说法,他之所以选择蒙牛,是因为君乐宝要做大做强,要从区域品牌向全国品牌迈进。蒙牛的资源优势、研发技术和团队管理经验符合其要求。

当然,这只是他在新闻发布会上对外的说法,背后或许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据乳业财经新媒体“食悟”报道,当时魏立华在财力方面已经到了山穷水尽地步,对于企业而言,没有资金就如同没有血液一样,生存都成问题,更别谈发展了。

据该媒体报道,当时还有另外一家企业给出的价钱远远高于蒙牛,据称有12亿,但蒙牛的并购团队抓住了魏立华的心理需求——既想“抱大腿”,又想让君乐宝保持独立经营。

有了蒙牛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后,君乐宝不仅摆脱了困境,还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2010年,君乐宝营收10多个亿,2015年营收已经达到63亿,到2018年已经达到130亿。跟蒙牛分道扬镳的2019年,君乐宝已经实现163亿营收。

君乐宝还在2014年拓展了奶粉业务,并不断做大。它也因此从一家区域性的液态奶企业,成长为一家集液态奶、奶粉于一体的全国综合性乳企,在河北、吉林、河南、江苏等地均建有工厂。

正如魏立华曾说过的,“希望借助蒙牛的力量,从区域品牌向全国品牌迈进”。

第二次“抱大腿”的君乐宝,不仅摆脱了困境,还一跃成为规模过百亿的全国性乳企。此时,君乐宝又有了更大的野心,它已经不再满足于依附蒙牛了。

谋求上市,抱上了更大的“大腿”

双方牵手的第9年,君乐宝脱离了蒙牛。

2019年6月,蒙牛发布公告,将所持有的君乐宝51%股份,以40.11亿元的价格,出售给鹏海基金以及君乾管理(鹏海与君乾分别收购君乐宝的26.7%、24.3%股份),相比蒙牛收购时的价格,翻了近9倍。

对于君乐宝而言,脱离了蒙牛后,可谓是抱上了更大的大腿。

为什么这么说呢?从蒙牛脱离后,君乐宝的控制权又回到了魏立华手中,并且有了国资背景,而当时持有君乐宝26.7%股权的鹏海基金,背后是河北省国资委。

▲鹏海基金的股权架构,图片来自企查查

后来加入的石家庄鹏皓创业投资基金(持股3.18%),背后股东是中央企业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以及河北建投创发基金。

除了国资背景,君乐宝还有着政府支持。有报道显示,早在2016年,河北省领导会见蒙牛大股东中粮集团董事长时就表示,希望中粮集团能积极推进君乐宝股权重组,让君乐宝脱离蒙牛体系,单独上市。

另外,河北省给予君乐宝政策支持。2019年4月,河北省奶业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发布《2019年河北省奶业振兴工作方案》,方案多次提及君乐宝,表示要培育乳品加工领军企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方案还表示,支持君乐宝乳业集团主板上市,拓展融资渠道。

国资背景加上政府支持,这两个因素叠加在一起,君乐宝算是抱上了新的“大腿”。

此外,君乐宝还在资本层面上积极运作。2020年,君乐宝引进了珠海高领远盈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公司)、宁波探智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它们分别代表着高瓴资本和红杉资本。

▲君乐宝前十大股东,图片来自企查查

据业内人士分析,君乐宝引入这类投资机构,其目的也是为了获得资本市场上的一些资源,为上市提前布局。

引入资本后,君乐宝开始拉高估值,开启了买买买模式。

例如,2021年君乐宝战略投资了奶酪产品供应商思克奇;2022年1月君乐宝又收购了云南皇氏来思尔乳业有限公司、云南皇氏来思尔智能化乳业有限公司各20%的股权;2022年9月,君乐宝收购了银桥乳业。

2023年,君乐宝的投资和收购动作更加频繁:1月,君乐宝与中国劲酒联手投资了奶酪初创公司酪神世家;6月,君乐宝再次收购来思尔智能化和来思尔乳业各32.8996%的股份,自此君乐宝分别持有两家公司57.8996%的股权,成为他们的控股股东;7月,君乐宝收购了乳制品厂商银桥科技;11月,投资了酸奶品牌茉酸奶;12月,君乐宝投资了益生菌乳酸菌研发商一然生物。

按照君乐宝的计划,它力争在2025年达到500亿销售额,并完成上市。显然,上述一系列并购有助于实现这些目标。

回望君乐宝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它靠着“抱大腿”实现了多次的飞跃。

第一次“抱大腿”,君乐宝借着当时三鹿的品牌影响力和渠道,顺利走出河北,成为十亿级乳企;第二次抱蒙牛的“大腿”,君乐宝则实现了从区域乳企向综合性全国乳企的跨越;如今第三次“抱大腿”,在国资和知名机构的加持下,魏立华能否圆了多年的“上市梦”,依然有待实践检验。

0 阅读:0

无眠深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