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吃人,才刚刚开始

思哲与创富 2024-11-11 13:24:25

全指股债利差:1.13%(-2%-1.5%),定投倍数1.1倍(0.6-1.5),仓位8成

大家都知道,我这几年一直在劝大家别买房。

事后看这个决策太正确了。

现在回头看各城市的房价,确实是验证了当时的判断。

以安居客统计,宁波从高位的2.76万/平,跌到了1.91,下跌30%。

杭州从3.75跌到了3.14,下跌17%。

北京从5.7降到了4.6,下跌19.3%。

武汉则从1.7降到了1.3,下跌24%。

如果我们看历史房价数据,会发现这波下来,大多数城市已经多年没有涨过,

16年北京的均价是5.76,现在是4.52;

16年上海的均价是5.21,现在是5.2;

16年厦门的均价是3.88,现在是3.83。

16-20是缓慢爬升,而21-24则是加速下行,经历超级倒V,

我们再看同期的一些其他资产,16年末至今,涨幅大多十分可观:

不单是国内的房产,我们单独看欧美的房产,表现也是远胜国内房产。

美国房价指数16-24同比:+72%;

德国房价指数16-24同比:+32%;

法国房价指数 16-24同比:+10%;

这还没算上巨大的租金收入差距,美日欧的房租收入基本每年在房价4%以上,而内地算1.5%的话,8年就有20%的租金收益差。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觉得核心原因在于,居民端的收入出现了大问题。

收入增长👉租金上涨👉房价上涨

由于居民收入常年没有增长,住房租金自然没有提升,

房价=①租金回报率✖②租金

①租金回报率本就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没有上行空间。

所以②租金涨不动了,自然也就无法推动房价继续新高。

而别人的房价是红利的估值,你的房价是创业板的估值。

结果你既没增长,又没租金,怎么跑赢人家?

早几年也有听进话的,现在都来感谢我了。

那如果不买房,具体去配置哪些资产呢?

其实没有指定的要求,我不是说哪个资产短期一定比房产好,

但单单卖出房产这个动作,本身就是平衡资产配置的一环,

毕竟中国还是那个居民7成资产都配置房产的时代,结构明显是有问题的。

我觉得合理的配置比例,房产极限不应该超过2.5成。

比如以永久策略配置的结构为例,是:

25%黄金+25%股票+25%长债+25%短债,

在永久配置基础上,我们再去增配一些其他的资产,

蓝线是1988年以来不同经济周期下美国房产指数的表现(黄是标普,绿是黄金)

大多时间房价和美股股市齐头并进,但也不总是步调一致。

最高光的是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股票暴跌40%+,黄金企稳,而老美房价依旧是企稳上涨的。

另外,买房地产,不一定就非得买国内外的实体房产。

也可以通过配置VNQ这种不动产信托ETF,来间接布局美国房价,反而会方便省心得多。

最后既然我们也聊了资产配置,在家庭资产结构里,中产以上的家庭,也建议分散配置些美元资产👉海外保险

把钱交给海外顶级资管来操持,长期6%-7%也是不错的选择,好比香港养老金强积金,瑞士最大养老金,都是通过海外的保险资管来投资。

而美元保单的港险作为兜底资产,也属于隐性资产之一,可以比较好的隔离自身的债务风险,税务风险,解决财富传承、养老金、教育金的难题。

这是我之前自己配置的思路:润了150万

因此如果把这些配置均衡化,那么合理的财富配置结构自然也就出来了:

股票(16.7%)+黄金(16.7%)+长债(16.7%)+短债(16.7%)+房地产(16.7%)+储蓄险(16.7%)

这个结构包,长期测算下来基本也可以年化7%-8%左右,

可以解决中产的绝大部分问题。

兼具了增长性,防守性,抗通胀,兜底性,隔离性等等。

配置上也不麻烦,有一个离岸账户就可以搞定。

我自己的配置,除了股票部分多点,黄金少点,总体也是这么个配置的结构。

反观不少中产,还在70%配置内地房产,我只能说是往自杀的路上越走越近了。

至于具体的模拟收益曲线,后续大家有兴趣,可以点个赞,我也可以去测绘一遍。

今天的分享实战意义可能比较强,但我觉得适合大多数中产以上参考借鉴,

后续有机会再拓展去聊聊,大概就分享这些~

在资产荒和暴雷潮的背景下,关于你现在的资产配置是否合理,我帮大家做了一份“家庭资产配置自查表”,

里面可以自动测算出当前我们的配置结构是否合理,以及提出改进的意见,

这个表格我费了大量时间迭代更新,想领取的可以来我的同名gzh(思哲与创富),回复“模板”即可~

0 阅读:8

思哲与创富

简介:明天聊聊投资理财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