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全国多家报纸相继报道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率领部队解放广州这一重大消息。
此时,一位名叫邓贤诗的四十六军普通士兵,从报纸上看到了邓华与叶剑英、陈赓的合影。这名小战士情绪非常激动,指着邓华的照片就喊:他是我的父亲!
战友却不信:照片上的人可是兵团司令,怎么可能会是你的父亲?
1910年,邓华出生于湖南郴州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原名邓多华,父亲名叫邓养源,曾考上秀才,在衙门干了一些时日,后返乡任教。
与其他四野名将所不同的是,少年时期的邓华便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所以一直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感。
十二岁时,他对父亲说:待在这个小山村根本没有出息,倒不如去县城读书。
1922年秋,邓华来到离家八十里路的郴州,就读于新华高小部。新华学校是美国教会创办,校长和大部分老师都是美国人。在学校,邓华最爱听中国老师讲历史课。
有一次,老师讲到中日甲午战争时,邓华听得声泪俱下。高小毕业后,邓华来到当时湖南省革命活动中心长沙。
此时的长沙群众革命斗争此起彼伏,工人、农民、学生和普通市民不间断举行罢工和游行示威活动,邓华积极参与其中。
1926年,随着北伐军进入湖南,农民运动在湖南境内蓬勃兴起。
1926年寒假,邓华回到郴州,他发现原本闭塞的小山冲同样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哥哥邓多英与二姐夫何仰之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哥哥与二姐夫的引导下,邓华积极投身到斗争前线,返回长沙后他考入设有中共党支部的南华法政学校高中政治班学习。1927年3月,邓华如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八一南昌起义后,朱德、陈毅率领部分起义部队转战湘东南。1928年2月,起义部队占领郴州,郴州起义农民立即组建工农革命军第七师,邓华获悉后连夜赶到该部队,后与毛泽东领导的井冈山红军会师。
战争年代,邓华历任八路军旅政治委员、东北保安副司令兼沈阳市卫戍司令员、兵团司令员等职务,相继参加了长征、百团大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广东战役,还组织指挥海南岛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邓华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副司令,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海内外军界都对邓华进行过专门研究,彭德怀就曾评价他:知识丰富,很有头脑,考虑问题有眼光,也比较周到;作战勇敢、细心,是个很好的帮手。
至于邓华的个人生活,外界最熟知的莫过于他与妻子李玉芝的革命风雨情。
1937年,八路军渡过黄河奔赴抗日前线,受聂荣臻指派,邓华率领一个独立团翻过太行山,来到河北蔚县参加开辟晋察冀根据地的工作。
当时日军在华中战场受挫,重新调整部署,向成立不久的晋察冀根据地进犯。我党决定暂避锋芒,让邓华率独立团撤出蔚县,县妇女救国会成员随大部队一起行动。
到了太行山后,终于有了一个相对和平安宁的环境。在一次联欢会上,邓华意外结识了一位名叫李玉芝的女孩。
1938年,二人举行了一场简单的婚礼。
邓华与李玉芝患难与共,育有一子四女五个孩子。在邓华将军的培养下,他们都成为栋梁之材。然而,邓华在还没有结识李玉芝之前,已经有过一段婚姻。
1925年,还沿用原名的邓华在父母的介绍下,与一位名叫邱青娥的同乡女青年走入婚姻殿堂。
邓华对于父母包办婚姻这种封建糟粕从内心产生抗拒,可一看到父母的殷切目光加上在耳边的谆谆教导,邓华只好被迫接受了这个自己没见过面的女子。
好在邱青娥是一位知书达理的温顺女子,经过一年多的相处,小夫妻俩恩爱有加,邱青娥还给邓华生了一个儿子。
为了给儿子取一个有深意的名字,邓华翻遍许多古文书籍,最终为其取名为邓贤诗。
1926年,邓华从省城长沙短暂返回郴州与家人团聚一段时间。邓华向父母还有妻子明确提及他要参加革命的想法,家人虽十万个不愿意,但没有阻拦邓华参加革命的决定。
临行前,邓华把自己的一张照片塞到邱青娥的手中说:“这张照片你留好,好好照顾自己和孩子,要是以后有合适的人就不要等我。”
说完这句话,邓华便义无反顾地外出参加革命。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邓华成为聂荣臻领导的八路军685团的一员。多年来,他一直没有断绝与邱青娥的书信来往。
1938年,邓华收到邱青娥去世的消息,悲痛万分,许多人都劝他将儿子邓贤诗从湖南老家接到山西照顾。
可当时的环境,别说照顾孩子,就连八路军战士都为安全考虑,邓华思考再三后还是没有这样做。
随着邱青娥的离世,邓华基本上中断了与湖南老家的联系。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邓华才抽出时间回到老家。没想到,原本偌大的三进院子已经变得残破不堪,儿子邓贤诗同样不知所踪。
1949年10月至11月,邓华率领的四野第十五兵团与陈赓率领的二野第四兵团从东西两线,对驻守广东的国民党军发起进攻,最终成功解放广东。
一时间,许多报社记者都来采访邓华,他礼貌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最后与叶剑英、陈赓一起拍了一张合影。记者们将这张合影刊登在报纸上,于是恰巧被已经参军的儿子邓贤诗看到。
后几经辗转,邓贤诗终于和父亲邓华见面,父子二人久别重逢,彼此都有说不完的话。
当问及邓贤诗这些年的经历时,儿子笑着说道:自从母亲去世后,自己便一直吃百家饭长大,后来解放战争初期参加人民军队,现在是四十六军的一员。
听到这里,邓华十分愧疚。因为邓贤诗是长子,也是他与邱青娥的爱情结晶。为了参加革命,一直以来,缺乏对儿子的关爱,这是每个父母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相较于邓华和李玉芝所生的五个孩子,这么些年来,极少有关于邓贤诗的相关报道。几经查找才发现,邓贤诗退伍后在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整理父亲邓华的相关资料。
1993年,邓贤诗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一篇名为《邓华天府十八年》的文章,详细记录了父亲邓华在巴山蜀水度过的十八个春秋。
参考文献:
[1]邓贤诗.邓华天府十八年[J].湖南党史月刊,1993(04):20-26+1.
[2]陈钰,梁奎.邓华将军与妻子李玉芝的革命风雨情[J].湘潮,2020(07):26-29.